美文网首页【素心读书】已推文汇总专区人生几何?简书伯乐推文汇总
学哲学等于什么都没学?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无用之书?

学哲学等于什么都没学?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无用之书?

作者: 夏冰书斋日志 | 来源:发表于2021-09-17 00:45 被阅读0次

    最近俩月我很少写文章,因为时间都花在了更有用的地方。

    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身写作素养,深刻地体验生活,为艺术献身跳入了暑期带娃的泥坑中。在此期间,每逢我带娃带到怀疑人生时,毅然转身探索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攀登那巍峨壮阔的哲学高峰去了。

    我先是打算拜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写给大众的哲学入门读物——《哲学简史》,发现看不懂;然后又买回一本《超图解西方哲学简史》,还是看不懂……

    士气受挫的我合上书,看着身旁天真无辜的小侄子,产生了这样一个邪恶的想法:嘿嘿,干脆把这些书都留给你长大了后看,等你看懂了再讲给我听。

    但是没过两天,不死心的我无意中又发现了《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这本书。据说这本书的作者擅长用最浅白的语言表达最艰涩的内容,因此火爆全网,口碑甚佳……我喜出望外购得此书,又满怀信心闭门苦读。

    我看完后的整体感受是:虽然这本书让我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但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才是终极真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以上问题,我并没有从书中找到标准答案。

    那么,学哲学到底有什么用?

    为了证明我过去耗费在这本书上的时间是有用的,我决定充分发挥从书中学到的实用主义精神,好好梳理、探寻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1、跟苏格拉底同时代的雅典人民,曾经也觉得哲学既讨厌又无用,却又以它为荣。

    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众多玄乎的哲学命题里关系到他们自身的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但关键是,这些问题其实宗教已经回答了。古希腊信奉多神教,遍地都是神庙。经常感到迷茫的人只要臣服于宗教信仰,困惑的时候随便进入哪家神庙,再随便找个神职人员聊聊天,一切关于人生的意义也就呼之欲出了。

    但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坚持说宗教的答案都不可信,又认为现阶段的自己十分无知,不肯拿出答案。这等于把劳动人民从宗教的温柔乡中一把拖到了冰冷无情的现实里,任由他们失去精神依靠,在旷野中哀嚎不已。而那些搞哲学的人还都撒手不管了!这让雅典人民如何不讨厌哲学?

    面对上述尴尬的境地,充满智慧的雅典人民本着物尽其用的精神,用逆向思维给哲学找出了一个用处,那就是:长面子。

    在他们看来,奢侈是什么?贵而无用。而哲学这玩意儿超级无用。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一听说你是学哲学的,都表示极其羡慕。

    人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这人家里得多富裕,才敢往哲学身上糟蹋钱啊。所以,如果自己交了个搞哲学的朋友,就能在社交的时候带他遛遛,跟人随便一介绍:这我哥们儿,搞哲学的。

    你品,你细品。

    2、不幸沦为神学的婢女,哲学何时才能逆天改命?

    书中记载了保罗传教的故事。

    保罗曾经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就是不承认耶稣是救世主),因为亲历神迹转而皈依了基督教。在他那个时代,人们普遍对于基督教有诸多误解。比如基督教有分食葡萄酒和面包的习惯,因为它们象征耶稣的血和肉。但是不明就里的大众以讹传讹,居然产生了基督徒吃人肉、喝人血的传闻!……

    这让保罗在传教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意识到:地位卑微的基督教需要希腊哲学的助力。

    因为哲学继承了苏格拉底讨人厌的疑问精神。它讲思辨,讲道理,而只有弱者才会讲理,强者不需要讲理。也因为,只有弱者在面对强权的时候,才有质疑权威的需要。

    保罗有深厚的哲学功底,他将哲学的思维方式应用到传教中,撰写了大量的神学文章。这些文字后来被称为《保罗书信》,也是《新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罗之后,更多的基督徒前仆后继,把哲学当做传教的武器,使得基督教拥有了完善的理论基础,这才没有像同一时期的其他宗教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衰落。后来,基督教如他们所愿,最终成长为世界性宗教。

    而在哲学史上,这时的哲学被称作“教父哲学”。

    宗教和哲学就这样双向奔赴相互成就了。但是它们在根子上却是无法调和的,可以理解为男女恋爱中的八字不合、水火不容。

    因为宗教要求信仰,哲学要求怀疑,两者相悖。和宗教结合以后,哲学注定无法发挥自己事事怀疑的精神,只能沦为宗教宣传的幌子。

    及至16世纪,欧洲各国的手工业和商业日益繁荣,城市居民和手工业者不再像中世纪的农民那样仰赖神灵看天吃饭。这时,一个叫马丁·路德的日耳曼人发动了宗教革命,创立了新教。他用的武器,就是哲学。

    然而哲学打败了天主教以后,新教用新霸权代替了天主教的旧霸权,哲学家屡遭迫害的例子再次证明:

    哲学和宗教的联姻是行不通的。宗教只会把哲学当作掌权的工具,一旦大权在手,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哲学。

    要成功,哲学必须靠自己!

    3、前人的哲学研究成果总被后人推翻,关于哲学的终极问题到底听谁的?

    翻看《哲学家都说了些什么》,你会发现这本书前面说了大半天哲学,不是这个主义横空出世,就是那个主义后来居上。每个哲学家都宣称要推翻前人所有的研究成果,构建新的哲学王国。

    但是吵到最后发现,这些理论全是错的,一点儿有用的东西都没有留下。这时,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像个二傻子一样被戏弄了?

    书中写道:如果把实用主义的方法应用到哲学研究中,你会发现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什么时候才想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当我们恐惧、空虚、痛苦、无聊、迷茫、悲观、绝望的时候。

    按照实用主义的观点,只要我们能找到一个人生意义,一经相信它,就可以消灭上述负面情绪,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意义了。

    其实,老百姓平时应对上述精神困境的最简单实用的办法,就是这些问题的最优解。

    我们不需要那些拥有顶级智慧的圣哲出手,在街上随便拽过一个跳广场舞的大妈就能问清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Round 1

    你:“我觉得卷来卷去,满足欲望了也没啥意思,怎么办?”

    大妈:“人活着得有个爱好啊。你瞧我,每天跳广场舞,既能健身还能交友。多快乐!”

    她回答了:拥有爱好,锻炼身体,和朋友相伴,这就是人生意义。

    Round 2

    你:“我不想平平庸庸过一生,怎么办?”

    大妈:啥叫平庸?平安是福,知足常乐,健健康康、没病没灾,这日子不挺好嘛。”

    她又回答了:平常生活来之不易,平凡的生活并不平凡,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人生的意义。

    Round 3

    你:“人活一辈子要受那么多苦,有什么意义?”

    大妈:“苦这东西,轮到你吃的时候你就得吃。反正吃苦总有个头呗。”

    她也回答了:等到苦尽甘来的这一刻,就是吃苦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

    ……

    如果你一圈问下来,会发现针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当然,你肯定会觉得这些普罗大众的回答太low,无法匹配你的level。那你还可以求助心理学。

    但是心理医生为你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考虑的不是其背后的实质,而是该怎么回答才能让你心里更舒服一点。他会把医治你效果最好的答案,当作真理告诉你。这就是标准的实用主义。

    但是你相信吗?

    你不一定相信!因为我们天生怀疑,我们不仅追求幸福快乐,还想知道真相!(恭喜你,也被哲学家附体了,因为怀疑正是哲学要具备的精神。)

    当然你还可以信仰宗教找到一剂心灵药方,但是没有神灵存在的证据,我们也不信。

    所以,用实用主义给出的哲学答案,我们不能接受。

    既然实用主义也行不通,那还有其他办法吗?

    没有了。

    在理性的问题里,面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形而上学的问题,要么去求助心理医生,要么就没有答案了。

    这就是本书的结论。

    4、学哲学等于什么都没学?从近代文学作品看西方哲学在东方的命运有多悲惨。

    关于哲学的重要性,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描述了这样一段场景:

    在苏文纨家,心仪苏小姐的留学精英赵辛楣与半路杀出的方鸿渐不期而遇。情敌相见,分外眼红。赵辛楣为了击败对手,问方鸿渐在外国学的是什么。

    当方鸿渐回答没学什么时,苏小姐问他是不是学过哲学。

    赵辛楣闻之喉咙里干笑道:“从我们干实际工作的人的眼光看来,学哲学跟什么都不学全没两样。”

    可见即便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哲学家为了追求真理,在战火中保存哲学瑰宝,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历史发展到近现代,大多数人骨子里还是觉得哲学家们用生命捍卫的哲学无用。《围城》里还有这样一句话可以作证:

    在大学里,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国语文学,瞧不起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系瞧不起哲学系……

    5、哲学问题最无聊,且没有最终解,哲学对今人到底有什么用?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在与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赵林先生谈《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一书时,曾帮我们问了这个问题。

    樊登: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可能每天忙着工作、创业、教孩子,他了解一些古希腊的神话、政治、哲学和悲剧,对他的生活到底会有哪些好处?

    赵林:我们今天学什么东西,首先考虑说有什么用。这个“用”更多是指外在的。就是你学了它以后,将来怎样能够用它来赚钱、发展、进取,这些东西都是以客观的东西作为指标的。比如说你最后成为一个经济学家、商人、老板……你是以你的客观的这种指标——你赚了多少钱来做指标。

    但是,它还有一种“用”,这种“用”实际上是满足自己的。人其实是活在两个世界里面,外在的进取固然是需要的,但是内在的愉悦和满足也是需要的。

    有时候像古希腊这些东西(哲学、悲剧、艺术),不如罗马的东西(政治制度、法律、城市管理)有用,都是无聊的东西,但是无聊的东西恰恰是人的特点。人既然被授予了一种哲学的宿命,就注定了是个无聊的动物,他就喜欢追问那些无聊的问题。

    哲学问题本身就是最无聊的,它没有终极解,它跟科学不一样。科学追求那些可以确定的,它是可以获得确定性的知识的。

    所以同样,文学、艺术跟哲学一样,它都是在某种意义上超越客观意义上的功用的,它更多是满足人的内心,它愉悦人,所以它是一种无聊的东西。

    但无聊很重要,我说如果人是从猴子变来的,那么哪些猴子变成人?

    无聊的猴子变成人了,有聊的猴子还在树林里面吃果子。那个老盯着天上那片海市蜃楼的那群猴子,它走出森林变成人了。所以无聊是人的本性。

    而我们这个时代受功利的影响太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活法。

    古希腊人是以“美”为人生之目的。

    罗马人是以“利”、“功利”的“利”为人生的目标。

    中世纪基督教实际上是以“善”作为人生最大的价值。

    而近现代世界是以“真”和“利”作为人生主要的目标。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以“美”为目标的古希腊的一些文化,各方面的文化形态,这对陶冶我们的心灵,愉悦我们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当代作家哑河曾经在答记者问时,谈及提倡读书的三个维度,也号召大家“多读无用之书”。

    且听他是怎么说的:

    因为今天中国人的阅读,过于讲求“立竿见影”了。在校期间,按照课程规定阅读;出了校门,根据工作需要看书。与考试或就业无关的书籍,一概斥为“无用”,最典型的莫过于搁置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历史等。

    而在我看来,所谓“精英式的阅读”,正是指这些一时没有实际用途,但对养成人生经验、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有意义的作品。

    看到这些专家学者的言论,你会发现,非功利的读书可以引导我们发现人生的意义,找到意义感方能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社会新闻报道: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干什么,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这恰恰是因为此前他们的阅读都是围绕提高考试成绩而进行的功利性的阅读,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

    而对大多数人来讲,意义感不是凭自己的知识、智慧、经历可以想出来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发现更广博的世界,触及更多维的美好。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深研《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也没从书中找到标准答案,但是看到结尾,我又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如果最近你觉得比较无聊,如果你想体验“精英式的阅读”,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如果你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强烈推荐大家看看这本《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因为书的结尾有彩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哲学等于什么都没学?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无用之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qj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