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晓书馆人文社科
独立的君子猥琐的小人——舒生读《论语》之二十九

独立的君子猥琐的小人——舒生读《论语》之二十九

作者: 舒文shuwen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23:10 被阅读10次

提起君子的形象,最先想到的胡适之先生。罗志田的《胡适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胡适自述,在大家庭中生活日久,“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胡适一生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体会到看脸色的痛苦,就终生努力不让人看他的脸色。在待人接物中,胡适更努力让客人感觉如坐春风。他晚年说:“我总不叫客人坐着有间歇的时间。说话完了,不再说下去,等于叫客人走路,所以我总要想出话来说”。胡适不仅努力维持自尊,也尽量给别人留面子。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过如此。

独立的君子猥琐的小人——舒生读《论语》之二十九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读《论语》,不可回避的是君子与小人之辩。何谓君子?何谓小人?一部《论语》可视为贵族的行为规范,文中的君子主要是对贵族所言,小人主要是以平民为参照。这是那个时代的背景和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但可贵的是孔子把阶层的分割拓展为道德的划分,要求贵族必须在道德修养上有君子之风,同时也认为平民在道德上有所建树,也能够出离小人而成就高尚的人格,也是君子。

这三句放在一起,可视为夫子比较集中的阐释君子的形象。“君子不器”重点是在人生的格局和人格的独立上讲,“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主要是言行举止上的要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则是人际交往和境界修为上的差别。

“君子不器”前面舒生已经跟大家交流过。君子当然有用,但不能局限于“用”,不能工具化。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孔子讲的君子即器即道,彻上彻下,下学上达,道器不二。康德说: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爱因斯坦也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古今中外,体用相通。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来自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结合子贡这个人来讲,他是个外交家,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所以孔子在这里对他讲这句话也是因材施教之意。但这句话却不仅仅针对子贡,同时也说出了君子的一个重要特征。后世都在奋力阐发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殊不知孔子说的是行在言之前,不仅仅是要即知即行,而且要先做了再说,这比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要求还要进一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反推出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背景,宋明理学注重义理的解释和空头议论,强调格物致知,忽视了孔夫子所倡导的实践性。“平时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恩”,就是不干实事。所以阳明先生讲的“致良知”重点在“致”,“良知”就是“知善知恶”,善恶的标准早就有了,关键是如何能“致”,也就是要知行合一的去做。

关于言与行的关系,荀子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道德理论比其他任何理论都更要注重实践性,可以说离开了实践性,道德就是伪善。这也是孔子为何一再强调要少说多做,要敏于行而纳于言。这里舒生想到北大教育长吴汝纶先生在家乡创办桐城中学时,手书校训“勉成国器”,先生对后来者的教诲是少说多做,更重力行。还有就是前两年军委某副主席倒下后,报纸大呼“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不知有无反思这等国妖是如何产生的?联系吴汝纶先生在100多年前为中学立的校训,是否在教育和选人上该有所触动和改变。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是《论语》中孔子第一次用对比的方式讲君子与小人,后面还有不少这样的句子,这种强烈的对比是夫子语言的一大特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冲击力。“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勾结的意思。君子对谁都一样。舒生的领导曾说过一句话“等距离交往干部,零距离接触群众”,深得夫子真传。

王大毛先生对这句话的翻译比较有意思,“君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他胸怀整体;小人彼此攀附,但没有原则,既不能独立,也没有整体格局”。换句伟光正的话,君子为了“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道相同,相为谋”。就像夫子构建的北斗与群星的关系,群星都指向北斗,群星之间既目标一致、惺惺相惜,又相互独立、保持距离。温总理曾说自己几十年跟党不跟人,也就是这个道理,心中有信仰,不为权贵和利益所动。但小人不是这样,他们的眼里只有局部的私利,从不考虑整体,相互结党为了营私,君不见贪官污吏总是以群体出现,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塌方式腐败”,“独行侠”成不了大贪大恶。当然,这也是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

归结起来,就是君子对人亲善忠厚,但并不要他人亲附自己;对人施恩,并不要求别人感恩报答。因为君子待人处事,凭自己的价值观来做,对谁都一样,以是为是、以非为非,这种标准原则是普遍的、一以贯之的。小人则不同,小人对谁好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别人拿利益来交换,为了搞小圈子、小团体。

三句话的主题:独立的君子,猥琐的小人。

相关文章

  • 独立的君子猥琐的小人——舒生读《论语》之二十九

    提起君子的形象,最先想到的胡适之先生。罗志田的《胡适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胡适自述,在大家庭中生活日久,“渐渐懂得看...

  • 每天读论语-77

    读论语-77 原文(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君子怀念仁德,小人怀...

  • 做更好的自己

    读《论语》感悟(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书中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

  • 每天读论语-83

    读论语-82 原文(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君子通晓的义,小人知道的是利。 小感...

  • “放于利而行,多怨。”

    2022年1月29日读《论语•里仁》 【原文】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

  • 小人

    小人是相较于君子而言的。论语中常将小人和君子相提并论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

  • 读《论语》有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最近跟着樊登老师读《论语》,今天学到了这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

  • 读《论语》第四章:里仁篇〈4.11〉

    读《论语》第四章:里仁篇〈4.11〉 衣者郭郭 原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 每天读论语-30

    读论语-30 原文(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君子团结周围的人而不会相互勾结。...

  • 【论语心得056】小人趋利,君子避害

    【论语心得056】小人趋利,君子避害。 【原文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原文2】子...

网友评论

  • 07fcbc1f5c97:这使君子?为什么胡适的行为让我想起"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论语里不是明确了君子刚毅木讷,纳于言而敏于行。什么时候君子变成没事也要和人没话找话的人了?
  • 大小白杨:首赞👍👍👍👍👍👍
    舒文shuwen:@大小白杨 谢谢啊

本文标题:独立的君子猥琐的小人——舒生读《论语》之二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wq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