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接触客服行业的深入,有了一些自己的总结和看法,根据客服接待用户的三个环节,分三篇来写,今天先来讲讲客服行业中的质检是啥,以及AI是如何赋能客服行业,和AI赋能后可能对质检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质检是什么
开篇先明义,质检是个啥?
在我没接触客服行业之前,对这个岗位也是完全的陌生,因为这个岗位并不直接面对C端用户,而是面对客服。
所谓质检,即质量检查。
客服质检,即负责对客服人员与用户的会话(语音或文字)进行质量检查。
质检员会检查会话过程中客服是否按照客服规范,标准话术及标准应答流程来回答用户,以此来发现客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客服服务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现阶段质检存在的问题
一般客服行业的人员配比中,100个客服对应10个左右的质检人员,如果一个客服每天产生的会话量(以文本为例)在200个左右,100个客服一天产生的会话量就高达20000个,让10个质检人员去查看20000个会话显然的不可能的。
所以,质检的检查的方式是「纯人工抽检」,抽检的比例是多少呢?
按行业数据,一般只有2%-3%,就是一个客服100个会话中,抽查2-3个会话,但这还是理想的情况,一旦遇到公司不重视质检工作,或者野蛮生长不规范,抽检率不到0.5%的也大有人在。
人工+抽检+不重视/不规范,导致现有的质检工作存在了如下问题
1. 无法全面覆盖,抽检类似大海捞针,效率低下
2%-3%的抽检比例,抽到有问题的客服和用户的会话,好比买彩票一样要撞大彩
有可能抽到100个的会话中,90个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90个是没法跳过的,必须完整看完才知道,哦,这些没有问题,整体的效率不高。
2. 无法做到100%的客观性,人的情感因素影响较大
由于质检是质检人员按质检规则逐项给分(例如分别按「服务态度」,「业务熟练度」,「沟通能力」等打分),但质检规则很多是一个笼统概括的规则(例如「涉及业务内容不能出现严谨性差错」),这就导致同一个会话,不同的质检员打出的分可能不同,人的主观判断在其中影响较大。
此外,由于质检人员是给客服打分,打分结果对客服的绩效有影响,这就把质检人员和客服推到了相互的对立面,质检人员也可能因为感情因素出现不敢打低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3. 质检人员不断的重复性做一件事情,机械且累
客服质检大部分时间的工作花在的听上百个录音,看客服和用户的对话日志,一来的工作量巨大,二来这样的工作机械枯燥且乏味,找客服的用户大多数都是带着问题来的,情绪并不友好,每天浏览大量这样充满言语暴力的会话,身心疲惫。
所以质检虽然作为监督客服的重要一环,但这样的工作本身并没有让质检人员有多少的成就感。
4. 时效性较差,只能等到问题发生后,通过抽检才能发现问题
如果把客服和用户的对话看做是一个工厂生产手机的过程,那么生产手机时,可能需要进行
· 芯片质量质检(瞎猜的)
· 手机外壳检测(有没刮花)
· 手机整体包装检测(假设是包装好后出厂前最后一道检测)
现在的客服质检质检,好比是在手机整体包装好了之后,再拆开来,逐一做「芯片质量质检」、「手机外壳检测」、「手机整体包装检测」,没法在芯片组装前就进行抽检,也没法在手机组装好后对手机外壳进行抽检,时效性较差。
三、质检的价值是什么?
说完了质检是什么及质检现存的问题后,我们先不急着讲AI如何赋能质检,先聊聊质检的价值,这对于了解后续思考AI能给质检带来的改变是非常必要的。
那,质检的价值是什么?
再读一遍定义
客服质检,即负责对客服人员与用户的会话(语音或文字)进行质量检查,以此来发现客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客服服务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客户满意度。
现在让我们回归初心,用5W来想想,为什么需要质检
1. 为什么需要质检?
因为需要对客服的进行质量检查。
2. 那为什么需要对客服进行质量检测?
因为如果没有质量检测,无法保证客服的服务质量。客服可能会出现服务态度不佳,或没有按照流程处理问题,最终导致没有正确的处理或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
3. 那为什么需要客服帮助客户处理或解决遇到的问题?
因为客户会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遇到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
4. 那为什么客户会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遇到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
因为产品和服务存在功能缺乏,或存在bug,或指导不明等问题
5. 那为什么产品和服务会存在功能缺乏,或存在bug,或指导不明等问题?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很困难了,可能是产品设计的问题,可能是团队分工的问题,可能是企业战略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知道各位是如何理解质检工作的,但在我看来,质检工作背后产生的价值是值得挖掘的,质检不仅仅是对客服的工作进行监督,拔高一层看,是质检背后看到无数客服与用户的会话,这些会话过程中用户反馈的无数问题,可能就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所以我想质检的价值,可以从三方面来看待。
1. 客服层面上
1)对客服进行质量检查和绩效考核,帮助客服提升服务质量,最终提高客服满意度;
2)通过质检累积优质的客服和对话的案例,不断沉淀,作为日后客服培训的重要材料。
2. 业务层面上
1)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
通过质检工作,对客户反馈给客服的问题进行汇总,了解哪类问题是当前的热门问题,推动业务部门尽快解决问题。
2)辅助业务部门发现需求
客户不仅会反馈问题,还会反馈述求,这样的诉求也许就是业务部门新需求的来源,通过对述求的收集和整理,及时同步给业务部门,能帮助业务部门在打市场时弹药更加的充足。
3. 公司层面上
1)帮助规避风险
客服是直接接收用户问题反馈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这个渠道能了解企业遇到的问题,避免可能出现的公关危机,然而这个渠道传递信息的效率却很低。
我自己在上家公司亲身经历过一件事,不断有用户反馈家庭成员限制的数量太少远不够用,但是限制是由于某政府部门的人口头要求的,一直没有修改。
理论上这样的用户声音通过客服收集后,是需要通过这样的链条反馈的
客服-运营-产品-商务-中层决策-高层决策
客服反馈给运营,运营认为是产品功能不对,反馈给产品,产品了解后知道是此前有人要求限制,于是让商务沟通,商务觉得这事自己也没法做主,再向上传递到中层决策,中层决策可能也觉得也没法拍板,再上升到高层决策。
但是就是因为链条太长太长了,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声音不断的衰减,不断的遇到阻力,最终这样的问题根本就到不了高层决策那。
高层却毫不知情,中层可能也觉得问题不严重,但是事实用户是一片怨声载道。
最终,人数限制还是通过高层直接拍板改了,但是方式却是通过
高层朋友反馈-高层决策
嗯,有意思吧,企业内部的反馈机制链条太长,问题可能很严重,但声音传递不到高层,反而是高层的朋友,通过企业外部的方式将声音传递给了高层。
这样的事情相信在企业中经常发生,严重的问题在向上反馈过程中层层衰减,可能在用户那是一个核爆炸的事件,到了高层那,连水花都没溅起一滴,企业面临巨大风险而高层却毫不知情。
那质检能做的不也是通过这样的链条进行反馈吗?
其实不然,如果通过质检已经收集分类好了用户问题,通过搭建BI,自下而上的对数据进行聚集,直接将前线的问题以数据的形式反馈给高层,让高层能清晰的了解目前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际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最终的链条就变成了
客服-质检工作(BI)-高层
让高层也能尽量的听听前线炮火的声音
但现有的质检工作,由于上述所说的「不全面,效率低下」等问题,仅仅停留在了客服层面,在业务部门和公司层面的影响几乎没有。
四、AI如何赋能质检
现有的AI的ASR(自动语音识别技术),NLP(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是直接能给质检工作带来改变的,具体如下
1. 质检量级的改变——由抽检改为全量检查(全检)
通过NLP能力,将质检规划进行量化,例如质检规则中要求客服不能出现违禁词,例如「CNM」,「去你的」等词汇,通过设定规则对文本全量检索即可实现。
再比如要求的不能情绪激动,通过NLP的情感模型,或者声学模型,都能对会话过程中客服的情感进行监控,判断是否出现过情绪过激的行为。
通过将质检规则的量化,让AI辅助质检人员进行质检,直接将质检的范围抽2%-3%的抽查扩大到100%!!
以往质检的工作就是为了发现问题,通过AI尽量的将有问题的会话找出,让质检人员更有针对性的去检查这些有问题的会话,避免了大海捞针的情况,同时也解决了此前100通会话中,90通都是正常,但是却需要完整检查一遍的低效率问题。
2. 质检工作效率的改变——「听」变为「看」
以往质检工作对电话进行质检时,采用的是听录音的方式
如果有体验过听微信60S语音的感受,就知道听的效率是远低于直观看文字的效率,听的过程还难以分心进行标记。
但是通过AI的ASR技术,直接将音频转化为文字,AI先利用声学模型打标一遍,质检人员只要浏览文字内容即可判断是否违规,再查看机器打标的结果,复听确认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例如某个地方情绪激动)即可。
可以说,AI赋能的方式,直接改变了质检人员的工作方式。
3. 质检考核客服方式的改变——更加准确,不漏,不偏
过往考核客服通过抽查,对抽查结果的打分就是客服人员的最终得分。
举个栗子:
A客服,100个会话中只有2个差的结果,结果抽查2个,2个都是这较差的结果
B客服,和100个会话中有20个差的结果,抽查的2个中没有出现这20个差的结果中的任意一个。
按以往的方式,A客服的得分会低于B客服
但明显,这样的打分是有遗留,有偏差的。
如果将质检的工作从抽查变为全量检查,再去统计整体的得分,最终的结果是比抽查更为准确的。
4. 质检价值的改变——业务层面和公司层面价值的发挥
这个是我认为AI可能给质检带来的最大最大的改变,直接提升了质检工作的劳动价值。
质检工作的重复性,机械性,是可以通过AI的方式提升质检人员的效率,是的质检人员逐步的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具有劳动价值,机器还无法做的事情。
例如我们在上文中探讨的质检工作对于业务层面上的价值,对于公司层面上的价值。
举个例子,希望通过AI将质检工作扩大到全检,直接统计现有问题的分布,哪个业务下的那类商品出现的问题最多,哪些问题是近期集中爆发的。
这些在质检人员了解到了这些数据后,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业务层面上或公司层面上输出相应的报告,辅助决策,帮助更高效的解决业务问题,规避潜在的风险!
五、AI赋能现存的问题
上述AI赋能质检,虽然前景很美好,但是也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
1. 质检规则无法完全量化
质检规则中虽然语言语速等是可以通过数字量化,程序再进行判断的,但是也存在的大量的规则是难以量化的,例如「灵活沟通」,如何去量化这项规则?
2. NLP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
例如训练过程需要大量数据,模型的召回率问题,准确率问题等
3. ASR现存的技术问题
例如ASR转文本时,要求的语音质量非常高,普通公司的坐席在通话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杂音或录音质量差,这都会导致语音转文本的质量差,影响后期对文本进行逻辑判断
六、AI赋能问题的解决思路
实际上,AI赋能质检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在其他场景中遇到,毕竟有很多的通用的技术问题。
那如何解决呢?
我没有直接的解决方案,但是解决思路是有的,而这个解决思路不仅仅是质检的解决思路,也不仅仅是客服行业的解决思路,更是AI在不断去试错不同场景过程中的解决思路。
1. 确保可用,提升效率
很多人一说到AI,就觉得这东西是要具有革命性的,或者一定是要替代了大量人的工作的才是AI
如果抱着这个出发点,可能做到后面会做的怀疑人生吧:)
毕竟现有的技术瓶颈是真真切切摆在那的。
我认为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想着帮助现有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不要一上来想着用智能直接替代,而是先想着辅助辅助,AI是一个工具,帮助提升效率的工具
先确保可用,能提升效率,即使准确率不到100%,80%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提升了原有的工作效率不是吗?
产品价值=(新的体验-旧的体验)-替换成本
上面这句话是俞军大大说的,我非常非常赞同
先确保最基本的可用即可,新AI产品的体验只要能提升效率,带来的效率提升的价值大于替换的成本,相信企业是有意愿为这样的AI产品买单的。
2. 确保可控,给予控制
可控有两方面
1)错误可控
模型不能做到100%正确,所以在基于可用的基础上,一定要基于可控,出错没事,但是要让人可调整,可控制,否则就成了失控了。
2)提升可控
因为给AI训练的过程,实际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工的,而让人去感受到提升的过程可控也非常重要。
让使用者知道需要做什么才能去提升AI的能力,自己做的付出的能看到具体的提升内容。
提升的可控,相当于你给了目标,也给了他实现路径。这样可控的过程会让用户更加愿意投入精力去做这件事情。
3. 逐步智能,点滴累加智能,不能急
在保证「可用」,「可控」的基础上,再去想着如何实现更加智能化,逐步的累加智能。
现在的人工智能,真的和人工智障没有区别,但是没关系啊,人工智障也有人工智障阶段产品的解决方案,只要是可用,可控的,比现有的效率更高,那么用户就可能愿意为了更高的效率付费。
产品要做的,就是在不同技术限制下,通过产品的能力去帮助技术落地,技术提升的过程中,人工智障阶段有人工智障的解决办法,人工智能阶段也会有人工智能的解决办法,急不得。
最后,推荐一篇知乎上看到的文章《人工智能公司的场景跃迁理论》,摘录部分如下,深以为然。
传统的互联网创业核心是抓紧用户需求,只要不断尝试,找到了市场-产品结合点,技术不会是太大的障碍。人工智能创业则不仅要找这个点,而且找到了你也不一定做的出来。甚至明知道那个点在在哪,也不能去直接做,必须先把到那个点的路径一点点分解出来,再寻找路径上每一个点的场景-单元结合点。每个点都是下一次跃迁的基础。这就是场景跃迁理论。
先挖个坑,后续有时间会写AI赋能的客服的另外两篇,感兴趣可以关注下朱利安,你们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