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已久,可天气阴一阵阳一阵的,用官家话说,这叫老天爷情绪不稳定。阴晴不定,穿衣自然随之乱纷纷,有人穿毛衣,有人穿体恤,我呢,常常一件短袖外加一件外套,清晨两件齐备出门,下午身穿短袖手挂外套回家。
一日穿短袖上讲台,搁好茶杯,摆好课本,手捏粉笔,等待正式上课铃声之际,忽然想起一句俗话:手长衣袖短。这是川渝方言,如果把它当谜面,射一服装样式,正好切合“短袖”。当然,它的本来意思与短袖不沾边,它指的是:办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形容穷人待客不周之歉意。
古时候虽是布料紧缺,绫罗绸缎更是稀有,可他们做衣服却追求宽领长袖,也许越是稀罕之物越是世俗显摆之所在吧。那么,大家都手短衣袖长,你来个手长衣袖短,就寒碜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其实,倘若穿短袖的我们穿越到长袖善舞的古代,我们或许一下子便明白了个中究竟。就我个人偏见而言,我不喜欢服饰统一,——尤其厌烦各种制服,总觉得穿制服的无不是身心皆被制服了的可怜人儿——更不喜欢服饰大一统的年代。既然身体不是皇帝的,不是国家的,不是集体的,是自己的,那么长袖短袖,有袖无袖,随你选择才符合天道人道。
四九之后,张爱玲原本打算留在上海的,可受邀参加了几回儿夏衍主持的左联文艺会议,发现一屋子简单粗朴、几近统一的服装,一下子便改变了主意,脚板上抹油——溜之大吉了。穿在自己身上的,不容自主选择的……那、那是什么?枷锁嘛。
联想到另一个俗语“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其“手短”又是为何?从语境上不难明白,手短,嘴短,都指的是:受了别人恩惠或贿赂,不便于坚持原则了。嘴短还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小人动手不动口”都嘛,嘴短不能动,失君子本分,就只能做小人了。可做了小人,动手天经地义,手怎么还短呢?我以为,按古人宽领长袖的服装定制来讲,本来手就显短,何况接了人家的东西,那东西就装在长袖里,手得护着,自然显得更短了。——哈,这像不像一幅漫画?
我疑心“手长衣袖短”一词是民间从古籍中“捉襟见肘”演化而来,换一句话说:“手长衣袖短”实则是“捉襟见肘”的通俗版。捉襟见肘,形容穷苦寒碜,语出《庄子·让王》篇,“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描述落魄贵族衣冠服饰徒有其制,实则破烂不堪败象百出,失礼而不能见人,比喻左支右绌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两两比较,我更喜欢“手长衣袖短”,它体现了川渝方言通俗鲜明的对比和浓烈醇厚的夸张,像川菜之麻辣,咂嘴留香,像川戏之锣鼓,余音绕梁。
我的思绪没被正式上课的铃声打断,却被“起立”声唤醒,依例道一声“同学们好”,得“老师好”回应,礼毕,立马扯开嗓子卖声喽:俗话说得好,手长衣袖短……
网友评论
此处应有掌声!👍👍👍
都有一个笑
温暖如你文章
我默默地点赞
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