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斯基泰人

作者: 气球之狼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22:18 被阅读0次

    斯基泰人(Scythians),又称西徐亚人,是古代印欧语族中的一支。约前4000年,斯基泰人开始驯化马匹,逐渐过起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实际上他们极有可能是最早的游牧人群。最早记载斯基泰人活动的希腊历史学家是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将斯基泰人称为塞卡人(Saca),其统治者被称为王族斯基泰(Royal Scyths),而他们自称为斯科洛提人(Skolotoi)。

    斯基泰人骁勇善战,以善骑射而闻名,其男子身形魁梧,鬢下多鬍,下身穿着马裤,头上戴着有黄金装饰的尖帽。其俗残忍好杀,所经之地多遭其蹂躏,被戮者众,喜欢用失败者的颅骨为酒器。在战场上,斯基泰人会痛饮第一个被他杀死的敌人的鲜血,然后将斩杀的首级带到国王面前,以此获取属于他的战利品,其俗以敌人的首级为获取战利品的凭证。

    斯基泰人使用的武器主要有铁剑、战斧、骑枪、复合弓和带倒钩的箭,在战场上他们穿着鱼鳞状的铁制铠甲(包括臂甲、颈甲、腿甲和胸甲)或锁子甲作战、有的人也佩带着希腊式的青铜头盔,有时甚至他们坐下的战马也被披上了铠甲。斯基泰人使用的复合弓长约1希腊尺(换算为现代长度单位约为80厘米),弓弦用马的鬃毛和动物的筋腱制成,使用的箭头为三叶形,其上淬毒以增加杀伤力,发射时通过弓弦的张力和弓身的弹力加速,最远射程达到400步(约300~400米)。据估计,一个训练有素的斯基泰射手,每分钟可以射出10箭,这种速度在完全依靠人力的古代是惊人的,故此他们往往能够以遮天蔽日的箭雨打击敌人。

    据推测,斯基泰人最初可能游牧于阿尔泰山以东的草原上(今外蒙古西部),约在前9世纪时,迫于东面的压力逐渐向西迁移,驱逐了外高加索和黑海北岸的辛梅里安人( Cimmerians ),迫使其向南迁徙,斯基泰人遂占据了这一带肥沃的草场,定居繁衍下来。前8世纪开始,希腊殖民者陆续出现于黑海北岸地区,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潘提卡佩昂、塔内斯、奥尔比亚、刻尔松和法纳戈里亚等一系列殖民地,并与斯基泰人发生接触。前6世纪后期,波斯帝国曾两次于斯基泰人发生战争,均以惨败告终。

    注释:辛梅里安人最初游牧于高加索山区与黑海北岸,印欧语族中的一支,后被斯基泰人打败,南迁至小亚细亚,曾多次与亚述、乌拉尔图等近东国家发生冲突,前7世纪下半叶,被吕底亚国王阿尔亚特斯(Alyattes)打败

    前5世纪,随着希波战争的结束,雅典进入其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本土资源匮乏的它现在急于从黑海北岸的希腊殖民地获取所需要的物资,如造船用的木材、谷物、黄金和奴隶,从而使得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赫勒斯滂海峡海上贸易路线几乎成为雅典的生命线。前4世纪后期,希腊北方的马其顿在腓力二世统治下逐渐强盛起来,积极向外扩张势力,并与多瑙河以北的斯基泰人发生冲突。前2世纪末,斯基泰人被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梯六世打败,被迫臣服,后者确立了对黑海沿岸的控制。

    地理位置

    斯基泰人的游牧范围通常被认为是从中亚到黑海北岸之间的辽阔草原。以高加索为界,斯基泰人被分为若干部落,(在希腊人笔下)黑海北岸的仍被称为斯基泰人,里海西北的被称为萨尔马提亚人(Sarmatia),里海东北的称为阿尔斯人【(Aorsi)即后来的阿兰人(Alani)】,再往东南,从咸海以南东至伊犁河下游的被称为塞人和马萨格泰人(Massagetai)】。其周围还居住着其他斯基泰系游牧民族,如布迪尼人(Budini)、 迦地亚罗人(Catiaroi)、杜萨盖塔伊人(Thyssagetae)等。

    大事记

    约在前8世纪时,迫于东面的压力逐渐向西迁移,驱逐了外高加索和黑海北岸的辛梅里安人,迫使其向南迁徙,斯基泰人遂占据了这一带肥沃的草场。后来部分斯基泰人继续向西迁徙,进入多瑙河北岸,后被当地的达西亚人同化,而另一部分斯基泰人则向南进入伊朗高原北部。

    约在同一时期,希腊殖民者陆续出现于黑海北岸地区,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潘提卡佩昂、塔内斯、奥尔比亚、刻尔松和法纳戈里亚等一系列殖民地,从此地往东的科尔基斯山区,因盛产黄金而闻名,以游牧为生的斯基泰人逐渐接触到来自南方的希腊文化。

    据希罗多德记载,在斯基泰人北方有一个被称为布迪尼人的部族,在他们的土地上有一座被称为盖洛诺斯的木制城市,呈四方形,周长为120斯塔迪昂,全部有附近森林中砍伐的木材建造。在城内有一座木制的希腊式神殿,其内部的神像、祭坛和装饰物也均为木制,城市居民每年要在此为酒神狄奥尼索斯举办盛大的庆典,纵酒狂欢直至深夜。据说盖洛诺斯居民的祖先是早年活动在黑海沿岸的希腊商人,在因战乱被迫逃离海边的贸易站后,迁入布迪尼人的土地上居住,建立了这座城市。盖洛诺斯人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希腊~斯基泰混合语言,以农业为主,这与他们的邻居布迪尼人迥然不同。在他们的土地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其中有一处极大的湖泊及周围的沼泽,可以捕猎到水獭和海狸。

    注释:斯塔迪昂是古代希腊的长度单位,1斯塔迪昂约相当于现在的185米

    前7世纪中期,斯基泰人的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内部开始出现世袭王族,形成了以军事贵族为首的统治集团。

    传说中,斯基泰人首领塔尔吉陶斯(Targitaus)有三个儿子,分别为里波塞斯(Lipoxais)、阿尔波塞斯(Arpoxais)、科拉塞斯(Colaxais)。某日,从天而降下三件由黄金制成的物品,分别为一个犁轭、一把斧头和一只碗。塔尔吉陶斯家的三兄弟都想得到它们,然而当老大里波塞斯和老二阿尔波塞斯靠近时,三件物品的表面都被升腾起火焰,只有当老三科拉塞斯靠近时火焰才熄灭。后来在两个哥哥的推戴下,科拉塞斯成为斯基泰人的国王,他的后裔也被称作王族斯基泰(Royal Scyths)。根据这一传说,所有斯基泰王族在下葬时都要以黄金饰品陪葬,这一点被现代考古学所证实。

    斯基泰人的势力不断向南扩张,其版图从波斯边境一直延伸到整个欧亚草原,斯基泰王帕尔塔图亚和马底乌斯(Madius)父子还一度统治过乌拉尔图。

    前653年,米底国王弗拉欧尔特斯(Phraortes)远征亚述,斯基泰人乘机入侵米底。腹背受敌的米底人战败,斯基泰王马底乌斯统治米底长达28年之久(前653年~前625年)。

    前625年,斯基泰人侵入叙利亚和其南部的朱迪亚,兵锋一直推进到埃及边界,法老萨姆提克一世被迫向他们支付贡金,才阻其继续南侵。当时统治西亚地区的亚述帝国,在其最后一位伟大君主亚述巴尼拔(前627年)死后陷入衰落之中,无力阻止斯基泰人的入侵。

    基迪奥塞斯王朝的基亚克萨雷斯(Cyaxares)在结束了斯基泰人的统治后重新登上王位。

    前612年,巴比伦的迦勒底人、米底人联合斯基泰人,攻陷了有“血腥狮穴”的尼尼微(Nineveh),曾强盛一时的亚述帝国灭亡,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帝国瓜分了它的版图。

    前550年,在居鲁士大王的带领下,波斯人推翻了米底帝国的统治。

    在波斯帝国前三代君主的统治下,波斯帝国先后兼并了美索不达米亚、黎凡特、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埃及和利比亚,以及埃兰、帕提亚、阿里亚、卡曼尼亚、格德罗西亚、巴克特里亚、索格迪亚纳、阿拉霍西亚等地,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相继摧毁了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和埃及,向东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前529年,居鲁士远征锡尔河流域的马萨革泰人,后者被认为是斯基泰人的一支。据希罗多德记载,居鲁士故意将营地留给马萨革泰人,然后带领军队详装离开埋伏在四周。入夜后,当马萨革泰人喝得酩酊大醉时,波斯军队乘机发起攻击,大获全胜,猝不及防的马萨革泰人则损失惨重,许多人被杀或被俘,其中就包括女王托米利斯(Tomyris)的儿子。居鲁士试图用她儿子的性命要挟托米利斯屈服,为了却弄巧成拙,这个掘强的年轻人在阵前自杀,愤怒的托米利斯女王发誓要让居鲁士付出代价,随即率领部众发起猛攻,波斯军队被打败,就连居鲁士本人也在战斗中被杀,据说事后托米利斯将他的头颅浸泡在一个盛满鲜血的皮囊中。居鲁士的长子冈比西斯继位后,从马萨革泰人手中夺回(或赎回)了居鲁士的头颅,将其安葬在波斯旧都帕萨尔加迪的陵墓中。

    前522年,远征埃及获胜的冈比西斯在班师途中神秘去世,他的远房亲戚大流士被贵族们推举为国王。

    大流士在镇压了发生在埃兰、巴比伦和米底等地的叛乱后,又诛杀了图谋不轨的吕底亚省督欧洛伊铁斯,重新统一了帝国。

    前517年,继居鲁士和冈比西斯之后,大流士再次进攻锡尔河流域的马萨革泰人,双方未分胜负。大流士沿着索格迪亚纳边界修建了七座城市,以防御马萨革泰人的入侵。

    前513 ~512年,大流士率领号称70万大军攻打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来自爱奥尼亚的希腊工程师为他架设了一座横跨多瑙河的浮桥,来自爱奥尼亚和色雷斯海岸的希腊僭主们被留下来守卫浮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其冒险但正确的决定。

    注释:僭主们深知自己能够施行统治,源于波斯人对他们的支持,而非民众的拥戴。其中一个僭主雅典人米太亚德曾提议烧毁浮桥,以阻止大流士返回南岸,但遭到了众人的一致拒绝。

    斯基泰人的首领伊丹提尔苏斯(Idanthyrsus)利用游击战不断袭击波斯军的补给车队,却始终避免与其正面交战。为此,大流士下令修筑了8座要塞,每座相距10斯塔迪昂,以阻止斯基泰人的游击战。然然而在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波斯军因伤病和饥饿而损失众多,大流士被迫撤军。临行前,为了迷惑斯基泰人,以免其尾随而至,大流士下令放弃了所有非战斗人员,将他们遗弃在营地内,任由斯基泰人杀戮,自己则率军日夜兼程向南撤退。

    在希波战争胜利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联军相继收复了普罗庞提斯海沿岸的塞斯都斯、阿拜多斯基齐库斯等地,又在米卡尔山战役中歼灭了来援的波斯舰队,打通了通往黑海沿岸的贸易路线。

    前5世纪70年代,提洛同盟(也称“第一次海上同盟”)的确立使雅典建立海上霸权,造船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激增,使雅典人迫切需要从黑海沿岸进口木材和谷物,以及咸鱼、腌肉、羊毛、皮革制品和奴隶,通过垄断与黑海希腊商人之间的奴隶贸易,换取后者的葡萄酒、橄榄油和陶器等,斯基泰王族获利颇丰。

    注释:奴隶的来源主要为战俘,好战的斯基泰人不断与周围的部落作战,以获取奴隶。

    前5世纪,通过对外贸易获得的财富,王族斯基泰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前4世纪,斯基泰社会开始出现贫富分化,贵族阶层从对希腊的贸易中获得了巨额利润,而底层平民则愈加穷困。相比于后者,前者在饮食中使用由橄榄油烹调的美味,盛放在餐桌上的境内陶器内,并以葡萄酒佐餐。

    前339年,斯基泰国王阿提亚斯(Attias)在伏击与巴里阿利人作战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时战死,其后统一的斯基泰王国逐渐解体。

    前3世纪,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被萨尔马提亚人击败,被迫退往南方的陶里亚半岛(今克里米亚半岛),定都于涅亚波利,而巴勒库斯(Palakus)是最后一位见于记载的斯基泰国王。在这一过程中,斯基泰人遂与当地部族互相融合,此后“斯基泰”一词泛指指居住在黑海北岸的各族居民。

    南迁的斯基泰人不断与希腊殖民者发生冲突,双方间关系日趋紧张。

    前2世纪末,黑海南岸的本都王国逐渐强盛起来,米特里达梯六世在吞并了小亚美尼亚和黑海东岸的科尔基斯后,继而又向黑海北岸进军,导致他与斯基泰人发生冲突。至于当地的希腊殖民城市,则纷纷依附于他的庇护。

    前110年,本都将军丢番图(Diophantine)奉米特里达梯六世之命,出兵北上陶里亚半岛,打败了斯基泰人及其盟友罗克索拉尼人(萨尔马提亚人的一支),战败的斯基泰人被迫臣服于本都。

    在此之后,米特里达梯六世又出兵占领了黑海西北岸的奥尔比亚(Olbia),控制了通往多瑙河口的道路,并与当地的色雷斯部落结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七节、斯基泰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mn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