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学习二三事

作者: 晴小筝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04:24 被阅读247次

    研究西洋文学之全体,以求一贯之博通;专治一国之语言文字及文学,而为局部之深造。(吴宓)                                                                                                           

    今年的中秋节,德国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周五考试,手里拿着厚厚的笔记,一边在窗边背书,一边巴望着,虽然傍晚些许转晴,可是仍然没有月亮。打开衣柜,拿出一件没穿过的衣服,埋头深吸一口气,闻到的全是家的味道。

    中秋节的前一天10月3日,是德国统一日,德语叫做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意为东西德统一。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德国国庆日即是柏林墙倒塌的日子(1989年11月9日),这个思路其实挺好,和东德人民的愿望也是一致的。但是,这一天恰好与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和1933年水晶之夜相同,并不适合作为国庆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没有国内大街小巷的人山人海,超市,商店,购物,广场,书店,体育馆全部关闭,就连来往的公交车也变得稀少,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休息日吧。

    周五考试这天,早上前往市中心的公交车上异常安静。就连西班牙朋友们也一改往日里嬉笑打闹吆五喝六的传统,静静坐在后排,左手拿着笔记,右手伸着指头数着考点。

    没想到一个半小时的笔试结束后,Kunibert一边收卷子一边心血来潮地说,我们一起在市里走走吧,吃点面包喝杯啤酒也未尝不可——这么随和又可爱的老师我还是第一次见。于是,前一个小时还在考场上神情峻肃,奋笔疾书的我们,下一个小时就已经在班贝格市区里的大街小巷欢歌雀跃了。他裹着厚厚的冲锋衣,大阔步地走在前面,不时停下脚步,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着城市里的一砖一瓦。走到一个商店的橱窗前,他弯下腰,指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瓶子说:“这是巴伐利亚上弗兰肯地区最有名的一种酒,酿酒所用的香草采自班贝格附近的七座山。”“这口井是1554年开挖的,之前人们不注意环境保护,水质很不好,不过现在干净得已经可以直接喝啦!”一个个巴洛克式的建筑和一面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在他的点评中变得有故事起来。

    走着走着,他突然移步到我们中间,用鼓励的语气慢慢地说:“现在,谁想和我一起练练德语呀。”扫视一圈,大家都紧张地低着头,于是我怯生生地举起了手。“Ja, Jingwen,sehr gut!”其他人在原地等待,我和Kuni走进了马路对面的Bäckerei Seel——班贝格历史最久最有名的一家面包店。和店里暖黄色的灯光一样,小店的门把手也是暖洋洋的,推开的时候叮叮当当有风铃的声音,扑面而来各种缠绵在一起的面包香味。他笑着示意我点单,我面向店员:“Fünf Bamberger Hörnla,bitte.”回过头来,Kuni缓缓点着头,给我竖了个大拇指。

    这样的面包是小小的牛角形状,经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认证,只有班贝格产的才可以叫做Hörnla。样子有点像Crossiant和牛角包,但牛奶和黄油的香味又比前者更加浓郁。我们一行十几人,一人拿着一块Hörnla,从Obere Brücke走到Rosengarten,从Michealsburg走到Sandstraße,阳光洒在上面,金灿灿的,像是班贝格赋予的特殊的佐料;形状弯弯的鼓鼓的的,又像是一轮新月。Kuni消失片刻,又带来一大包Zwetschgenbaames——一种班贝格特色牛肉。大岛夏绪默默地说,在这里生活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是啊,怎么会不开心呢。

    不为了任何目的去了解和学习一种语言实在是一件再开心不过的事了。心理年龄一直在三岁左右,被好多人说看起来像小孩子的我,只有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才真正感觉自己像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宝宝。小孩子不怕犯错,而且这错犯的越多越好,学语言也是一样。每天在大街上邂逅那么多的文字,当你渐渐了解他们每一个单词各自的含义时,就好像把一个缠结在一起的九连环依次解锁,又好像一下子解密了扑朔迷离的摩尔斯电码,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上学期词汇学语义三角的理论中说,人们常常把某一个单词与我们脑中的概念相连。若是摆脱了这个概念,直接将单词附着于特定物品之上,语言之间的切换少了中间环节,必然会更加顺畅。看到大门,想到的便是报到那天的灰蓝色铁门上大大的Zugang和Ausgang,而不会有“出入口”之类的定性内容了,这也大概是语言环境致之。

    如果说语言方面我们比两三岁的小孩子高在哪里,那大概就是学以致用了。学习语言,从弄懂超市花花绿绿的商品开始,从研究明白今天中午食堂的饭菜开始,从灯泡故障,暖气不热,手忙脚乱查词比划,走出自己的那一隅舒适区开始。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Kunibert是一个特别特别渊博的人,在上课的时候就经常让来自各个国家的我们用母语解释德语单词,而他确实都能懂得,还不时用捷克语和塞尔维亚语和同学调侃几句。有一次出于好奇我问他都会讲哪些语言,原以为他会数着指头一一列举,没曾想他竟然一口气说出来十几种——这些还只是他熟练运用的,并不包括那些仅可以理解的语言。给我们买Hörnla的时候,他给自己带了一个大大的面包,“Für heute Nachmittag.”我已经可以想象他晒着太阳,在暖洋洋的午后,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坐在躺椅上惬意地读着各国文字的样子了。

    各种语言中都有自己十分特色的单词,放在其他语言中,或许几个词也描述不出的。就像法语中又美又好听的“Crépuscule”一样,德语中有个词“Fernweh”,表达的是对遥远的地方的向往之情。你看,用这么一大串中文解释的意思,还不如一个词汇来得简洁准确。这个词语于我,放在今年的中秋之夜,是再合适不过了。(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语学习二三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ed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