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第121-130页
【我必须点明,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理解上,很多人是有偏差的。什么偏差呢?注意,佛说的是一切“有为法”,他没说无为法也如梦幻泡影,他没说涅槃也如梦幻泡影。】
【很多人之所以修偏了,就是这个原因(理解有偏差)。破除了很多执著,却没有立起该立的东西。要知道,立不是执著,因为它是无执著地立,立而不执著。立而无执,才是佛家。】
【释迦牟尼立起的是寂静涅槃,不能把寂静涅槃也破掉,那是归宿。人有了归宿感,才会有动力,如果一切都空了,人的心也就空了。失去了依怙感人就会厌世,就会消极,就会失去活下去的理由。】
【一定要有智慧般若,当你真正地有了般若,你就会知道涅槃的境界,它是非空非有的,般若也是非空非有的,不要有空和有、存在和虚无的概念,不要管这些东西,你证到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布施,就是无我利众。】
【《金刚经》的经体,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诸法实相。诸法就是缘起,实相就是性空。】
【诸法实相的意思,就是你要离相,做到如如不动。】
【《金刚经》的经体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的意思是,面对这个世界时,你不要让它把你的心拽走。如如不动,指的是你不动不摇、清澈如镜的真心。】
佛教的修行是为了了悟实相智慧,实现生命的自由和解脱。这种智慧超越了所有二元对立的概念,所以任何用二元对立概念去理解实相智慧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需要破除的错误见解。
如果陷入了虚无主义,就需要及时警觉,这种情况说明已经走入了歧途,需要尽快回到正轨上来。在没有正确悟入般若智慧之前,有很多常人难以分辨的陷阱,这更加说明了善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在善知识的指导下修行,我们才能更加及时地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确保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直到最终彻底证悟般若智慧,让般若智慧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2020.05.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