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和陈馀的到来让陈胜喜出望外。
陈胜为什么那么看重这两个人呢?
这俩人确实不简单,是有故事的男人。
因为他们的故事比较有趣,而且以后这俩人出场比较多,我这里就单独拿出来说说。
张耳和陈馀算是忘年交,张耳年龄比较大,陈馀年轻一些。
两个人情同父子,誓同生死,被当时的人称为“刎颈之交”,俗话说就是过命的交情。
两个人以前都是魏国人,在都城大梁附近居住。
张耳曾经是魏国公子的门客,后因为犯事跑了,犯的什么事史书上没写,我也不胡诌了,反正就是混不下去了一走了之。
之后他就跑到一个叫外黄的县,这个县现在位于河南省民权县西北。
在这里,张耳认识了未来的老婆,从此时来运转。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为了把事情讲清楚,需要对他这个老婆也要简单说一下。
他这个老婆也是有故事的人,而且是二婚女人。
怎么是二婚女人呢?
原来这个女人是个富家女,长相出众,身材窈窕。
但俗话说的好:
“好汉没好妻,孬汉娶个娇滴滴。”
这个女人就找了一个混蛋男人做老公。
她老公每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吃喝嫖赌样样俱全。
女人么,都想望夫成龙,看到老公这个样子,难免会经常唠唠叨叨指责。
所以小两口为此经常吵架。
这个老公有点脾气,没本事还不让说,甚至还搞家庭暴力。
男人往往如此,越没本事越在家里称王称霸,总是嫌弃人家,说起来都是人家错了,其实问题就是出在自己身上,却浑然不知。
一天,两口子又吵架了,老公就动手打她。
她一生气就跑了,不过这次没跑回娘家,可能怕父母替她担心或者怕被老公找到吧。
她就跑到了她老爸的一个好朋友家里躲着。
她老爸的这个朋友从小看着她长大的,看到她现在过这样的日子,不免有怜悯之心,就给她说自己认识一个朋友,人很不错,如果真不想过了,就介绍给她认识一下。
她经常和老公吵架生气,这次又被打出来,正在伤心难过,听说有人介绍对象,而且介绍的对象还很不错,肯定想看看再说了。
女人的好奇心比较大么,对传说中的好男人基本没有免疫力。
所以男人要善待自己的女人,女人是感性动物,没那么多道理可讲,只要哪天她一生气就可能到其他男人那里找安慰了,到时你后悔都不一定来得及。
她老爸的这个朋友就让她躲在屏风后面,说一会他会带那人过来,叫她在背后观察一下,先看看怎么样。
这女人含羞点头算是答应了。
她老爸的这个朋友就出门了,过了很大一会儿,就带了一个男人回来,这个男人就是张耳。
张耳长得仪表堂堂,温文尔雅,谈笑自如,谈吐不凡,很有感染力。
她在屏风后面看的清楚,这比自家那个混蛋老公强了不知多少倍,心中不免春心荡漾。
待张耳被送走后,她老爸的朋友就问她感觉怎么样。
她芳心欲醉,魂都快跟着张耳跑了,毕竟是过来人了,就毫不掩饰的说非常满意,只是不知道张耳这边是否接受她这个二婚的女人,另外自己老公那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老爸的朋友好像对张耳非常了解,就说由他来说,肯定能促成。
至于她老公那边,由他和她老爸一起商量怎么办,不用她烦心。
于是他老爸的这个朋友就先去给张耳提亲。
张耳一听非常高兴,不好意思地说:
“我一个流浪汉,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人家大家闺秀,我还担心高攀不起呢!”
张耳这边没问题,那就再找她老爸。
她老爸自己女儿整天受气,早心疼死了,只是苦于“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没什么好办法。
现在听到他朋友有如此好的男人介绍,肯定也是没话说了,都说女儿是前世的情人,谁不想情人过好日子啊?
她老爸那也是有钱之人,就拿出很多钱给她老公,让他主动离婚,因为过去离婚必须男方写休书一封才行。
她那老公本来就是个认钱不认人的脑残,看到有钱拿,马上把这个“白富美”的老婆给让出去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自古如此。
就这样,张耳没费吹灰之力平白得了一个富家美少妇做了 老婆,也算是鸿运当头吧。
从此张耳也有钱了,也有家了,本来就是个有能力的人,只是苦于没有平台施展而已。
现在什么都有了,那就广招门客,扩大门面,声名越来越大。
由于名声太大,就传到了魏王那里。
那个时候人才选拔机制比较民主,这种大家敬仰的知名人士一般都会受到重用的。
魏王也不计较张耳之前犯的过失了,就封他做外黄县的县令。
这样张耳风头更胜,俨然成了地方小诸侯。
再说说那个陈馀。
这个小伙子也很不错,擅长舞文弄墨,平时喜欢出去“穷游”。
有一次,他出国去了赵国,在那里碰到了一个当地富豪。
这个富豪非常赏识陈馀的才干,认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就想把自己的前世情人宝贝女儿许配给他。
陈馀一个穷小子有这么好的姻缘肯定是满心欢喜,欣然笑纳了。
从此之后,陈馀也咸鱼翻身,凭借一身本事在魏国都城大梁混的风生水起,名声在外。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张耳和陈馀都吃了“软饭“,其实他们这种“软饭”是靠个人能力获得的,并不是人家施舍的。
所以作为男人要想把“软饭”吃好也要加强个人能力,否则最后也可能鸡飞蛋打。
不是经常有新闻报道说某上门女婿被扫地出门了么?
不管怎么样吧,张耳陈馀从此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魏国被秦国灭了。
秦国的政策是实用主义,像张耳陈馀这种知名人士要么为秦国所用,要么被秦国拘捕杀掉。
这俩小子,估计是不服管,就被新政府悬赏通缉。
政府声称有抓住张耳的人赏钱千金,抓住陈馀的人赏钱五百金。
张耳陈馀被这样一通缉就没法在当地混了,只好改名换姓远走他乡。
他们究竟都去哪里了呢?又是怎么认识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