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是一部经典好剧,不仅镜头考究唯美,服饰道具精致,演员表演在线,更重要有很多剧情都能引人深思。
我从这部剧中特别领悟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要做到极致,不仅要简单完成任务,更应该尽量做到完美,甚至远远超过正常范围,爆发出自己最大的能量,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才能获得更大成功。正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过:“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光尽力而为还不够,还要全力以赴,最好是不留余力。”
曹丕被正直的崔琰批评成天游猎不求上进,本来颇为不满,但在司马懿剖析利害后,不但日后不再去打猎,更亲手把自己的猎具一把火烧掉,同时亲自拜访崔琰,去表明心迹。这件小事给崔琰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他对曹丕未来继承大位有了坚定不移的决心,后来才有了崔琰以命相保他上位的事情。
一件事做到基本完成容易,但把它做到完美,甚至做到超预期,这就非常不容易。
曹操对违犯军纪的汲布不仅赦免,还亲自给他松绑,给他升官;对于把守城门负荆请罪的士兵,不但为他松绑,还送给他一件自己的衣袍。这些举动都是在被处罚的属下预期范围之外的,产生的效果也自然也大大超出了事件本身,两件坏事不仅变成好事,还成功鼓舞了士气,收拢了民心。
更极端的例子是司马懿。为了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逃避做官,司马懿面临几种选择,可以假意敷衍,可以暂时逃避,但他选择了一种最极端的路,狠心压断自己的双腿来应对曹操的笼络。再比如为了救父亲司马防,司马懿不惜与荀彧定下假死之策骗过杨修,最终做到了逆风翻盘。
与把事情做到最好相反的方向是隐忍,如果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极致和完美,但如果选择不做则就应该隐忍到极致。
在天下形势不明朗时,司马懿为了逃避“选边站”宁愿通过压断自己双腿的方式隐忍不出山,隐居山林之间,享受家庭之乐。在曹丕与曹植争世子之位时,司马懿为曹丕定下了“之争对错,不争输赢”的策略,凡事都按照规矩来,终于等到对手犯错,苦尽甘来。与司马懿相反,杨修天资聪颖,事事锋芒,事事争先,破解“曹娥碑”意思比曹操还快了三十里,提前叫破曹操“鸡肋”的口令等等,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被曹操杀死。
有人说,司马懿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隐忍”,不争而争,虽然他才华不及杨修、诸葛亮、周瑜等人,但是他善于藏拙,善于变通,善于隐忍,终于熬到了最后,成为最大赢家。其实真相不仅如此,司马懿只是该隐忍的时候隐忍,该斗争的时候更能把事情做到完美和极致,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隐忍的时候就要像山和林一样沉得住气,斗争的时候则需要像风和火一样全力出击。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古人这种处事的智慧和哲学,能进能退,方能收放自如,达到人生自在之境。
(文中所有观点仅限于电视剧剧情讨论,不涉历史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