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

作者: 三棱镜 | 来源:发表于2022-06-12 22:48 被阅读0次
网图

自我记事以来,家里的柜上就竖着一个一米长的双层书架,其中最为抢眼的就是《毛泽东选集》1-4卷,其他的书都不记得叫什么了,反正那时候我们兄弟几个也不关心它们叫什么,因为我们从来不会读那种只有文字的厚的跟砖一样的书。其实就算我们想读,父亲也从来不让我们碰,他怕我们撕了折四角。

相比书架上的书,我们更喜欢读墙上贴的画和糊墙的报纸。每年过年的最后一个集,爸爸在办置年货的同时买几捆报纸和有故事的年画。年二十六七的时候,会把家里上一年糊墙的报纸撕掉,糊上新的报纸,然后在再贴上故事年画。

因为家里所有墙面都贴了报纸,在炕上打滚的时候都能读到,非常便利。那时候不会读什么故事,最喜欢的是广告,广告多数都有插画,这可能是我最早的课外阅读了。

其次就是爸爸买的故事年画,记得最喜欢的是“七侠五义”,模糊的记着那展昭飘逸潇洒,武功无人能及。

对很多人城里人来说,很多书都是来自图书馆的。而山村的小学是没有图书馆的,大多数家庭也是不会给孩子买书看的。

记得爸爸唯一买过一本书给我们,叫《中国谜语大全》,非常厚的一本书,那是哥哥考上一中的奖励。那本书受到我们兄弟三的喜爱,记得最后裂成了三四本,可以同时供好几个人读,然后相互提问。

对谜语特别痴狂,家里分东西分不均匀,就算均匀了也有挑选的先后,然后我们就相互出谜语,谁猜对的多谁先挑。而这本《中国谜语大全》算是我阅读过的第一本真正的课外书了。

在县城读中学的时候,听说有有个图书馆,还没有去借过书就迁移到了新疆。

新疆的初中也有图书馆,但从来没有来放过。好在那时候每学期领的新书里,都有一本叫《中学生课外选读》的书,记得有一篇叫“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在那里读的。可惜的是那时候读书意识不强,除了功课还是功课。

上了高中以后总算是有个像样的图书馆了。独立两层的图书馆,周一到周日七天开放。可以自由的借阅自己想看的图书。当时还没有图书信息检索系统,只有图书检索书目条,像小的书签一样大小,上面写着书名、书号、图书类型、作者、在图书馆的位置。借书的时候先去翻书目条,然后拿着书目条和学生证就可以借书了,如果没有找到书目条,说明图书馆没有藏本,或者别人借了还没有归还。

借书的条件有了,剩下的就看有没有那个读书的心了。高中一年级的时候遇到一位爱读书的同桌,暗恋他一整年,她喜欢的我都愿意陪她去做,可以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也可以说“爱屋及乌”。

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她很有文学素养,她看书也很快,过几周就去借书,作为跟班和跑腿的我,有时候帮她找书目条,有时候替她还书。出于好奇每次都看看她读什么书。发现诗歌集、散文集、小说啥都有。

总觉得诗歌太短,小说又太长,就从散文读起,映像里她读了一本矛盾的《子夜》,推荐我读矛盾的散文集。我真正的阅读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受她的影响后面还读了《简爱》、《四世同堂》等。

高二分科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而我选择了理科。再好的关系都扛不住空间上的隔离,起初周末还跟她一起在校园凉亭下的石桌凳上写作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月两个月,一学期后我们话都说的很少了,她不会找我,我也不会去找她。我对阅读的爱好就跟对她的感情一样,随风飘散了。

高二下学期到高三越来越忙,阅读这事再也没有主动考虑过。

到大学后,再也不用翻书目条了,所见即所得,但大学里读的更多的是专业书籍。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会开大学语文课,对于“毛概”、“邓论”这种课程也没去上过几次,考试的时候直接翻书抄答案就是了。

08年毕业的时候,互联网火速发展,网吧、个人pc的普及,读书的成本越来越低,免费电子书等相关读物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只要能想得到的几乎都能获取免费的版本。而且很多免费小说连载网站,如起点、纵横、红袖添香、榕树下等让很多人看的如痴如醉。记得同寝室有个同学非常喜欢读网络小说,有一部超长的小说叫《极品家丁》,上学的时候他在看,毕业了生了娃还在看。当时自己也注册了起点中文网账号,可看了几次就没有动力了。

紧接着智能手机普及,个人终端组成的移动互联网让内容产生和分发变得容易,让阅读变得更为简单,成本更为低廉。微博、微信公众号再到各种垂直领域的读书app,阅读方式也从单一的文字到语音、视频。知识内容爆炸式增长,可阅读的资料五花八门,如何选择成了痛点,于是基于优质内容的知识付费迅速崛起。我个人也在“极客时间”和“樊登读书”进行了购买和订阅,来满足通勤时间的时间消耗。

工作以后为了技能提升、应付各种面试,计算机专业纸质书和电子书囤积了不少,很多都是虎头蛇尾,过了一个节点后就懒得再翻了。对文学性的东西看的更是少之又少。自从做了基层管理之后,应公司要求读了几本管理书籍。

近几年,随着年纪增加和做管理时间的变长,发现一个人的基础能力(听说读写、沟通、演讲等)不好的人,管理的路线是走不了太远的。说个不好听的,没有文化的技术管理人员,多部门沟通的时候,吵架都吵不赢。这时候逐渐觉得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事,于是疯读到现在。

目前为止,个人读的也是比较杂乱,没有主题,没有章法,需要什么就读什么,看到什么读什么,别人说什么好就读什么,完全是随机模式。

当认识了几位读书十几年的同龄人,觉得自己开始的好晚,但好在自己已经开始了,走上了读书这条道。

这两年的读书没有让自己获得所谓的“黄金屋”和“千斤粟”,但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更积极、更自信了,同时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更坦然、从容了。

相关文章

  • 我的阅读史  —阅读,伴我行(终稿)

    我的阅读史 —阅读,伴我行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朱...

  • 我的阅读史

    遇见你真好 1981年,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区---河南三门峡陕县支建...

  • 我的阅读史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村庄。村子比起周边的略大,所以有一所小学,小学的时候除了课本,没有课外书可读。认字以后,...

  • 我的阅读史

    对我来说,真的没有什么阅读史,读过的书目可以用手指数过来,少得还真可怜。 虽然是个80后,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生...

  • 我的阅读史

    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令我尊敬的教师前辈们写的“我的阅读史”,比如王开东老师、蔡朝阳老师,闫学老师等。他们都有很长很长...

  • 我的阅读史:

    阅读,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但我读过的很多文章书籍都忘记了内容,这让我曾怀疑过阅读的意义,但...

  • 我的阅读史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看书,从最简单的有趣生动的绘本开始,最后慢慢的看到了一些深奥的文学书和科幻小说,不过它们都有...

  • 我的阅读史

    从小到大阅读就像一位明星一样,而我当然就是他的小粉丝啦!在我懂事的时候我就已经对他很疯狂得追求过了,现在回想...

  • 我的阅读史

    从小到大,阅读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阅读扩展了我的课外知识,阅读使我的字词积累丰富,阅读会使我变得睿...

  • 我的阅读史

    阅读使人充实。 —— 培根 01 从小就喜欢看书,从多小开始?我的印象中是五六岁。五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阅读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fn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