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产生于过渡空间?

作者: 临而灵 | 来源:发表于2021-01-25 14:17 被阅读0次

    先了解一下 温尼科特的“过渡空间”概念

    温尼科特认为过渡空间是这样产生的:婴儿出生后,会产生一种“主观全能感”,自己饿了一哭,就有妈妈的乳房送上食物,

    这种感觉好似乳房是他创造的,乳房跟他是一体的一样,婴儿觉得自己就是一切造物的全能中心。

    随着时间的发展,婴儿渐渐发现,乳房不是自己的,是妈妈的。

    自己饿了哭了,是不会自动有乳房提供食物的,非得要妈妈愿意,自己才有奶吃。

    妈妈提供了乳房,但妈妈不是自己。自己有时候饿了哭了,乳房来得快,或者来得慢,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反而是自己必须完全依赖妈妈。这让婴儿感受到了客观现实

    婴儿于是具有两种人生经验:主观全能感客观现实感

    这两种经验,都是人生最初的养育者(通常是妈妈)带给婴儿的。

    世界上大约只有妈妈,能够完全不顾自己的舒适和各种需要,而去无条件地满足宝宝。

    这种原初的母性,是一种短暂的疯狂状态,要把自己的喜好和作息规律,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置宝宝的需要为最优先。

    它让宝宝有了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主观全能感

    然而随着宝宝长大了,妈妈开始关注自身,恢复规律生活,感受舒适环境。

    妈妈逐渐地脱离刚养娃儿时,那种“不把自己当回事”的状态。这时候,妈妈对宝宝的回应,没有最初那么快速和准确了。

    由此,宝宝知道了妈妈不是他,妈妈是另外的一个人,也有自身的计划和需要。他领会了客观现实

    人的成长并不是新阶段取代旧阶段的线性进步,而是互为辩证的双轨道并行。

    一个人的客观现实感,并不会取代他的主观全能感,而是在主观全能感的经验上增加的。

    这两种经验,在人的内在并不相互对立、排斥,它们同时并存。

    生活中,假如一个人完全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完全依他人的期望而动,依外部的刺激而动,就是一个用“假我”支撑自体的人,这样的人缺乏自身的深刻体验,表现机械无趣,缺乏激情和原创力的。

    而假如一个人能够保持主观全能感,就会以“真我”活出个人化的世界,体验到持续涌现的自我真实感受和个体的独特意义来。

    但是,一个完全生活在主观全能感中的人,与客观现实毫无联系,又会是自闭的,自我中心的。

    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是自娱自乐式的,与人没有交流共鸣的。

    温尼科特提出,在主观全能感客观现实感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过渡的空间

    这个过渡空间,才是产生人类艺术和文化的经验领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过渡空间是主观全能与客观现实之间模棱两可的领域

    它存在于幻想与现实之间,一方面扎根于个体内部真实深刻的感受,另一方面又碰撞现实世界他人的边界及规则。

    只有在过渡空间里,天生各异的人,才会有创造性地迸发,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也只有在过渡空间里,必须生存于人际网络的人,才与他人产生平等的联结,创作出瞩目、不朽的艺术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造性,产生于过渡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tu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