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不力,俯首称臣,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我决心留守,与金陵共存亡。【萧山令】
12.13,是国家公祭日,谨以此文纪念所有为国捐躯和惨遭屠杀的中华儿女。
历史不能被忘记,80年前的12.13,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冬日,日军攻陷了南京城。繁华的六朝古都,瞬间血流成河,成了地狱。尸横片野,哀嚎一片,短短的几周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
今天我想说的是,南京城也并不是不战而亡。有这么一个将军,南京城的最高指挥官萧山令将军,他临危受命,身兼六职,率众寸土必争,殊死抵抗日军。
南京保卫战苦苦地打了13天。在弹尽粮绝,援军无望时,萧将军拒绝执行撤退的军令,在与日军肉搏血战五小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饮弹自尽,死在了滔滔江水中,实现了誓与南京城共存亡的诺言,年仅45岁。
他远在湖南的妻子听此噩耗,吐血而亡,以死殉情。
一个殉国,一个殉夫,成为最悲壮而又英烈的夫妻。
1892年6月11日,萧山令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的一个小山村。萧家是书香门第,其父亲萧敏湘是清末秀才。祖上曾经一家三代连中秀才,远近闻名。
在他们家门口的对联曾写着当年的荣耀:秀才本微末功名,却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孙三代蝉联不绝;寒家无丰盛筵席,幸叨宗族乡邻亲朋戚友八回燕贺都来。
萧山令幼承庭训,知书达理,16岁即从益阳龙洲高等小学堂毕业。彼时,列强瓜分国土,人民流离失所,目睹这些,萧山令无比愤慨。于是1909年,他投笔从戎报考了湖南陆军小学,立志保家卫国。
去陆军小学上学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萧山令与清太常寺博士诰授奉政大夫张麓仙之女张慧兰完婚。
那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刚烈女子。张惠兰是一个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更为难得的是,两人志趣相投,她极力支持丈夫保家卫国的理想。
新婚3个月的丈夫萧山令去陆军小学学习后,她自己则在家侍奉年迈的公婆,独自扛起了家庭的所有重担。萧山令自尽后,她以死殉情。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湖南陆军小学停办,萧山令转入湖北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读书。1914年8月,萧山令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读书。
1916年,萧山令毕业后,被派往湖南陆军服务,投入湘军,开始了一生的戎马生涯。
因为富有见识,又十分英勇,他一路从排长、连长升到了团长,也曾经代理湖南省沅江县县长。
萧山令的胆识受到了上司唐生智的赏识,他们成了挚友,很多年后,唐生智和萧山令做出了守卫南京城的决定。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萧山令退役回乡。此时,他和夫人张慧兰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原本他们可以在湖南的偏远山村里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
南京保卫战指挥部可是国民政府成立后,念着萧山令的战功,当局政府又屡次请其出山,希望他能去国民党的部队任职。
萧山令原本就是一个心怀社稷的志士,在和夫人商议后,两人思想高度一致,同意复出。这一次,谁也没有想到,付出的会是生命。
萧山令有胆有谋,在国民党的军队里顺水顺风,官职青云直上。南京保卫战打响前,他已被提拔为少将,任全国宪兵副司令,参谋长。
然而资料上对萧山令记载不多,仅寥寥几句:虽习军事,实温文儒雅,无疾色厉言,每讷讷不能出口,而条理缜密,处事忠勤,严而不慢,宽而有威,为部属所钦慕。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3个月后,上海沦陷。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第八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民国首都危在旦夕。危难中,蒋介石开了3次会议,研究南京城能否留守的问题。何应钦、白崇禧等高级将领认为南京非决战之地,且兵力不足,难以守卫。
唐生智却站了出来,大声疾呼:“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望着日军的三路大军,蒋介石也知道守不住南京城,但还是决定坚守。他在日记中写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临走前,蒋介石还对紫金山阵地进行视察,认为“可固守两个月”。
于是蒋介石撤退,国民政府西迁武汉。同时南京卫戍长官司令部成立,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8.1万国军抵抗作战。
萧山令在危难之际受命,晋升宪兵副司令,指挥宪兵第2团、第5团、第10团等部。同时兼任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兼职,成为国民党南京宪、警的头号人物。
后来,南京市长马俊超临阵逃亡,萧山令又奉命兼任南京市市长。唐生智决定撤退后,他又当上了渡江的总指挥,保卫军民撤退。
萧山令临危受命,以一身而兼六大重要职务,也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奇闻了。
部署完毕,战火很快到来。12月4日,一个寒冷阴郁的冬日,在句容以东40里的地方,日军便衣侦察队与国军前哨部队发生了短暂的交火,打响了南京作战外围战。
战局对国军极其不利,几处战地国军被打光。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函劝唐生智投降。
唐生智与萧山令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
萧山令更是离开指挥部,战斗在抗战第一线。隆隆炮声中,数次有流弹从他身边掠过,部下劝他回指挥部休息。
萧山令笑道:“众云将军难免阵前亡,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激战数日,中国军队还是没有抵挡住日军的炮火。12月11日,日军步步逼近,南京城陷在即。
蒋介石一直关注南京战局,当发现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外围战三天即失守,日军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军时。
为了避免南京守卫军被全歼,蒋介石于11日中午决定令南京守军撤退。
当日中午,顾祝同在电话中向唐生智转达了蒋介石关于撤退的指示。当晚,蒋介石又发来电报:“如情势不能持久,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1937年12月12日,民国二十六年,唐生智下达了中国军队突围和撤退的命令。
众人都在计划如何撤退之时,萧山令却再次站了出来,慨然言道:“杀敌不力,俯首称臣,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我决心留守,与金陵共存亡。”
12月12日,炮火凶猛,枪声不断,雨花台被日军占领,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也相继被日军突破。
血战之际,唐生智在卫士的护送下先行离开南京。群龙无首下,成百上千的中国士兵在没有长官指挥的情况下,开始跟日军展开殊死巷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敌人的入侵。
同时,无数军民涌往下关,争相抢渡长江逃难,乱成一团。一边,日军已经追了上来,对逃离的人群大肆屠杀。一边,江面上还有日军的快艇,对军民肆意追杀。
波涛滚滚,火光冲天中,萧山令下达各物可弃,惟有枪弹不许丢的严令,率领部下誓死掩护军民撤退。几个小时候,部下子弹渐尽。
在此之前,部下几次将受伤的萧山令抬向担架,要其撤退。萧将军严词拒绝,又从担架上跳下来。
萧山令身负重伤,仍旧振臂高呼:“杀身成仁,今日是也!”随后率领官兵们与敌人展开肉搏。
血战5个小时后,萧山令组建的保卫军民撤退的宪兵队,全部弹尽援绝,倒在了滚滚江水里。
越来越多的日军围向身中数弹的萧山令,想俘虏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
他抬头看了看沦陷的南京城,拔出手枪,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这位违抗军令的将军,饮弹自尽,实现了誓死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
枪声响了很久,萧将军的半截身子还在江水中久久立着,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南京城……
他远在湖南的妻子听此噩耗,吐血而亡,以死殉情。
一个殉国,一个殉夫,成为最悲壮而又英烈的夫妻。
萧山令战死在江水中,死时,他的半截身子挺立。1937的12.13日,我们的南京城沦陷,随即几周内,30万同胞惨遭日军杀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亡了国,波兰亡了国,挪威希腊亡了国,他们的总司令没有一个死在战场上。而我们苦战八年,取得了胜利。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打得这样惨烈,连我们的总司令都能拚杀到最后一人,战死沙场。12.13,让我们缅怀每一个同胞。
湘西小木鱼.2017.12.13
愿和你在历史长河中,寻找至纯的爱恋。
更多的民国爱恋故事在民国女人传
更多的古代爱恋故事在古代女人传
所有的原创文字专题小木鱼之家
原创文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网友评论
唐生智下令毁掉了一切后退之举,只留下平民撤退的船只。然而就在战事发生的三天之内,唐生智放弃了南京,使得城内三十余万军民被屠杀殆尽。而唐生智早已乘车逃离,而且早早就准备好了退路。
唐生智亲共爱国,三次反将,并拒绝汪精卫拉拢,和弟弟唐生明(国民党兵团副司令)一起促使湖南省主席程潜、兵团司令陈明仁进行湖南和平起义,建国后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第三届常务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第二、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政协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唐生智受到冲击。1970年4月6日,唐生智因肠癌复发不治逝于长沙,终年80岁。
1981年,党中央恢复唐生智的名誉,承认他为革命的领导干部,委托湖南省委重新为唐生智召开追悼会,邓小平、王震等中央领导送了花圈,湖南省委对他追求真理、爱国爱民的一生作了盖棺论定,并在悼词中特地提到力保贺龙的惊人功绩。
缅怀英烈,不忘国耻!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之前家里人没人敢说祖父的名字,他的事情即使有人知道,也不敢说。”萧运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