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的《未来学校已来》课程,既让我开阔了眼界,也让我警醒而产生一些思考。
【未来学校——“人机”共育】课程前我脑海中未来学校的样子:公平、生态、人性化。课程后多一个特点,就是“人机”共育。
现有的几种未来学校:
1.美国硅谷精英创办AltSchool微校,混龄班,每周更换课表,学习就像玩游戏。
2.美国圣地亚哥高科技中学HTH,学校环境像车间,学生可以动手实践,学校科技化。
3.KHAN LAB SCHOOL ,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亲近世界的。
4.美国虚拟学校,在线教育,进行托管教育,在线学习平台。
5.其他各国科技化:英国、韩国,机器人教师。印度“学习基因组”平台。中国高考机器人在成长,2020年,要达到与清华北大的考生水平。
【未来学校——“人机”共育】虚拟教室、机器人,像科幻电影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世界在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未来。很有可能,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人类内部的竞争,而是人类和机器人的竞争。当下,机器人服务员已经有一部分餐厅、银行、机场等公共场所投入使用,学校还会远吗?
如果未来真的有一部分机器人进行教学,去替代一部分教师,我们的处境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未来比不上机器人的老师就要被PK掉,那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才能超越机器人呢?面对机器人的挑战我们有什么优势?
一系列的问题告诉我们,如果未来,机器人走进学校,进行教学,当代部分教师的地位是岌岌可危的,因此,学习迫在眉睫。机器人只要输入编码就能“过目不忘”,人类的过目不忘只能是不断学习、终生学习。
面对“有知识没文化”的机器人,目前高考中可以超过全国89%的考生,也引发我们的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教育。现有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需要创新!
记得在上学时,老师有讲到脑科学,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是这个未知的领域,是否又能引发教育方式的新变革呢?学习方式上,人本主义提倡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从被动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愿意学习。没错,当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机器人可能不会完全替代我们,因为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研究学生及其他情感方面的观察是它不能做到的。但“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也要学习机器人身上的优点,认真、不辞辛苦、不求回报。
课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野趣学习”,我很认同的教育理念就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教育。乡村教育必须着眼于当下,着眼于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让学生到野外亲近大自然,大自然是他人不了替代的老师,学生在大自然中会更具有探索精神,更勇敢。所以,要努力建设生态型学校,设置生态型课程,培养生态型学生。
因此,教育必须要创新,使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真正体现人的教育。课程中有提到混龄班,就是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在一个班级,让我想到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学校。(小孩子像大孩子学习,大孩子帮助小孩子的过程中,使其具有爱心、耐心,小孩子又能学习到大孩子的爱心、耐心,这不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吗!)
附:一、野趣学习十原则:1.发现学习为要。2.鼓励奇妙思想。3.对自己的学习负责。4.同理心与关爱。5.成功与失败都必经历。6.协作与竞争并举。7.多元化与包容性。8.贴近自然世界。9.独静与内省。10.服务与同情。
二、德国最好中小学的六大特点:1.重视让学生合作,而不是竞争。2.重视学生的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3.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负责自己的学习。4.重视让学生民主参与决定。5.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跨年级合作。6.将学生父母视为最重要的教育伙伴。
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最好的学校是为学生参与生活做准备,而不是为了考试。单凭技术无法带来最好的教育。
祝教授在课程中提到,未来的学校把适合机器人做的事机器人做,适合人类做的事人类做,适合人类与机器人共同做的事共同做。所以,未来学校就是“人机共育”。我脑海中未来的学校也是如此。
画了两幅未来学校中机器人在工作的图片,图1:是一间磁悬浮教室,桌椅板凳没有“腿”,是磁悬浮在支撑,可以随意移动。机器人在给同学们发书本。图2:具备投影功能的机器人,可以边投影边讲解中国地理知识。除此之外,我还想画一幅人类教师和机器人共同教育学生的图片,但由于绘画水平有限,没能画出来,有感兴趣的老师可以试一试。^_^
图1 图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