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备课
读了两篇2022年度十佳生命叙事——郑建业的《在承受苦难中让灵魂觉醒》和何刚的《奔赴辽阔,永远少年的模样》,眼前出现两个不停忙碌的身影,时而东时而西,时而前时而后;脑海里闪现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进而雄壮,豪迈而辉煌。新网师人,原来是这样蜕变,这样成长的啊!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有共同信仰的教育人。
读这两篇文章时,我刚刚完成新学期的语文教案书写。对于教案书写,我们都抱着应付态度,极不情愿地主动完成,这是上级必须检查内容。曾经一个小有名气的学校允许老师们在书本上精准备课,不用写教案。期末上级下来检查看教案,那个学校的老师到处借教案。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提写不写教案的事情。写教案前找一本教学设计,从中攫取重要过程、关键内容誊写,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有的人图省事直接找一本以前老师写过的教案抄写。抄写教案也是有一点好处的,可以提前了解教材内容,有经验的老师可以了解重难点,没有经验的就要等到教过了才能知道。至于教学过程嘛,一般是记不住的,都是上课前一两天再次备课,看教参,批注书,看教学设计(书),记要点。数学上课前,每一道题都要提前做好答案,然后再寻几道拓展题。
最近学习了新课标,对下学期有了一点新的想法。
首先是阅读量要增加,课外阅读要走进课堂,每周至少一节课阅读,就是让学生安安静静地读书。阅读笔记围绕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展开,记录书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语句,批注出表现人物什么特点(红笔)。以往的阅读笔记忽视对内容的要求,学生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词语,句子东抄一个西抄一个,有的直接抄写作文书,有的甚至抄写以前的笔记。小学作文大多都是写人记事,人和事融为一体,多积累多学习一定会对习作有帮助。
其次,注重情境式习作训练,可以有意创设情境(抢红包,感受春雨等),可以与科任课结合(科学实验,美术手工,体育活动等)每月至少一次。习作本分为两个,一个是草稿本(以前是日记本),一个是誊写本,习作要在课堂上进行,批改作文要讲方法,讲评作文要多下功夫,注重同学间的互评互改。日记要降低要求,共读共赏。总之,重视语言运用的训练,在语言运用中学会语言运用。
第三是关于日积月累。以往的日积月累是记录一些考点,下学期要每日一积累。前一天抄写黑板,当天自己挤出时间背诵,晚上放学前互检查,不过关的记下学号晚上回家背会,第二天检查。第二天在写一条。晚上检查前一天和当天的,周五积累,检查周一到周四的积累,跟第一天一样,不会背的记下学号,周一再次检查。
要想做好以上内容,上课就要节奏快,夯实基础,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回到主题还是要老老实实备课,抄完教案只是备了十之一二,还有十之八九要仔细琢磨。
眼前再次浮现出两个,三个,四个……成百上千个忙碌的身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