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园园资料简书电影院读书
精读|分析《追风筝的人》英文原著写作语境

精读|分析《追风筝的人》英文原著写作语境

作者: 向日葵的向日葵 | 来源:发表于2017-06-10 13:09 被阅读1347次
    And I was still flying. It seemed I could hardly make a wrong move, as if every gust of wind blew in my favor.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2007年被导演马克·福斯特拍成同名电影,两个小时的电影浓缩了书本的精华。从文学鉴赏角度,文字的表达比电影更富有魅力,更能表现故事人物的心理特征。李继宏翻译得很好,但是要深入了解作者的心灵世界,需要从语言艺术上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因此,需要我们去读懂英文原著的写作意境。

    1、“There is a way to be good again". I looked up at those twin kites. I thought about Hassan. Thought about Baba. Ali. Kabul. I thought of the life I had lived until the winter of 1975 came and changed everything. And made me what I am today.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抬眼看看那比翼齐飞的风筝。我忆起哈桑。我缅怀爸爸。我想到阿里。我思念喀布尔。我想起曾经的生活,想起1975年那个改变了一切的冬天。那造就了今天的我。

    2、That was a long time ago, but it's wrong what they say about the past, I've learned, about how you can bury it. Because the past claws its way out. Looking back now, I realize I have been peeking into that deserted alley for the last twenty-six years.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写得很好前后呼应,词句的运用如细水长流,就像《百年孤独》的英文原版一样漂亮,用“a way to be good again”自我改造的好人之路,救赎之路来引出了故事的回忆,并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命运发生了改变,那一定是遇到了某个人或发生了某件事,正如小说原著中写的,“他那该死的忠心让我羞愧难当”,在这种意境中,作者深刻地意识到在过去的二十六年里心中久久挥散不去的那种自责和罪恶感,和结尾”I realize“="I deeply realize"相互补充说明,开头和结尾重叠在一起,成为两幅相似的画面,撼动读者内心纤细的情感,那就是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这也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

    3、He was already turning the street corner, his rubber boots kicking up snow. He stopped, turned. He cupped his hands around his mouth.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he said. Then he smiled his Hassan smile and disappeared around the corner. The next time I saw him smile unabashedly like that was twenty-six years later, in a faded Polaroid photograph.

    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已经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再一次看到他笑得如此灿烂,已是二十六年之后,在一张褪色的宝丽莱照片上。

        这段是我认为全书描写得最优美的文字,“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这句的意韵是中文“为你,千千万万遍”所不能代替的永恒,举例说这种感觉彷如《当你老了》,“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翻译成”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这样的雅译显得有些苍白,也不是原句传达的情绪,翻译过来情感不够原诗浓烈,中文翻译一直追求信、雅、达,可是这个版本个人认为在众多翻译里是最贴切的。

       至于“a thousand times”是夸张的虚指,和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里表达的“三千”意思一样,并不是真的是千年的时光,而是永恒“Forever”。这句话是全书点睛之处,也是最关键的语句,阿米尔知道,自己没有真把哈桑当朋友,他不可能回应这句伟大而沉甸甸的诺言,他的一生,所欠的就是一个承诺Promise。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文字,诉说着此时哈桑面孔上洋溢着的喜悦,那是为了自己所爱的同伴奉献的喜悦。至死,他都坚守对阿米尔的信任,虽然他的身份低微,却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即使阿米尔再如何地怀疑两人之间的友谊,他仍然坚定,坚定自己与阿米尔之间最纯正的友谊。

    4、There is only one sin, only one. And that is theft. When you kill a man, you steal a life. You steal his wife's right to a husband, rob his children of a father. When you tell a lie, you steal someone's right to the truth. When you cheat, you steal the right to fairness.

    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四个“steal”层层递进,在这里字面上是偷盗,可中文应该理解为“剥夺”。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被剥夺感是促成暴力的原因之一;在伊斯兰教义中,违反道德规范或实施这种行为的是罪。爸爸的话给了阿米尔赎罪的勇气,当谎言开始萌生,一个接一个,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谎言。他的灵魂就会像不断膨胀的气球,他人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都能轻易地戳穿他的伪装,瞬时爆裂,难以弥补。爸爸的话更使读者体悟到善的感召,激发人心灵中潜在的真善美和追求自由的天性,以令其挣脱物欲或私利的束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心灵净化的境界。

       阿米尔在精神救赎上有两个阶段:痛苦的反思阶段和最终用行动实现救赎的阶段,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这并不是因为害怕“罪”,而是由于对之后“罚”的恐惧,哈桑的善良德行感化了阿米尔,阿米尔终于决定直面过去,为自己赎罪。所以哈桑的品德,是阿米尔精神救赎的重要原因。

    5、I would always feel guilty about it later. So I'd try to make up for it by giving him one of my old shirts or a broken toy. I would tell myself that was amends enough for a harmless prank.

    后来我总是对此心怀愧疚。所以我试着弥补,把旧衬衣或者破玩具送给他。我会告诉自己,对于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来说,这样的补偿就足够了。

       人物的心理描写,三处“I would”体现阿米尔本性善良但是却懦弱胆怯。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年轻的时候会因为周围人左右自己的想法,种族宗教身份矛盾被放大,阿米尔因为身边的人都瞧不起哈桑,自己也不敢光明正大的与哈桑相处,所以只能用别的方法去弥补对哈桑的愧疚,这样分明的等级观念和宗教种族观念,让阿米尔一次次对哈桑戏弄之后虽然也曾心存愧疚,但这种感觉很快就在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中消弭,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阿富汗种族等级划分的强烈不满。

    6、Rahim Khan laughed. "Children aren't coloring books. You don't get to fill them with your favorite colors.?

    拉辛汗笑起来。“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这句话是拉辛汗对父亲说的, 这里的“colors”具有深刻的人生意义,他人的人生色彩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强加,爸爸的世界是黑白色的,而阿米尔的人生该由他自己来主宰。

       拉辛汗是阿米尔的心灵启蒙老师,更是灵魂的守护者,外界的力量对阿米尔的成长有促进的作用,拉辛汗曾对阿米尔描述过他们的民族:“我们是忧郁的民族……我们总是陷在悲伤和自恋中,我们在失败、灾难面前屈服,将这些单程生活的实质,甚至视为必须,我们总是说,生活会继续的。”

       在分崩离析的国度,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追风筝的人》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国家的苦难史。作者通过扣人心弦的文字,以自身的文化与他挚爱的祖国的历史为我们提供借鉴,因为这部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阿富汗,这才是文学的魅力,也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分析《追风筝的人》英文原著写作语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fb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