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 两个字在生活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人都和它是好朋友。它的别名还有很多,“筹划”“筹备”“谋划”等等,反正不管名字怎么变,它的内容一直没有变,就是事先做准备,想一想怎么完成要做的事。
很多人做事并没有计划,一上来,不管做事方法和套路,不管做事效率和步骤,就开始干。
应该说,比起那些连动手都没动手的人,这样的人还算不错,至少人家开始做了。
那么,计划有没有必要?我们做事必须得先做计划?有没有不需要计划的事?我们在下面交流一下:
一、老师说得对:做事得先有计划。
上学的时候,老师们经常会说,学习得有计划,做事得有计划,听得同学们头都大,大概也明白做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往往很少有人去做计划,大概因为这不是老师布置的刚性作业,可做可不做。
我想,如果老师们把学习做计划这件比较模糊的事情能够具体化,比如举个具体的例子,再把做计划布置成刚性作业,必须完成,那么,将有不计其数的孩子从中受益。
虽然孩子们不知道做计划到底有什么益处,但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还是会认真对待。等到他们养成学习做计划、做事做计划的习惯之后,他们才能切身体会到做计划的好处。尝到甜头后,他们会继续持续去做计划,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学校里学不到这个知识,那作为家庭里面的老师,每个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做计划这个习惯。这是为了自己孩子好,孩子好了父母也好,这么好的事,为啥不做?
二、需要进行计划的事情一定要进行计划。
那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做计划?当然不是。你见过谁上个厕所还提前拿出个纸笔做个计划再上厕所的?
需要做计划的事,一定是对自己比较重要的事,有一定难度的事,需要谨慎认真对待的事。
举个例子:拿学校里的期末考试来说吧,马上要考试了,要考几门功课,得复习,需要做个复习计划。
时间有限,就一晚上,要看所有功课的全部卷子和题不可能。那怎样做计划才能让自己达到最终目的:考试少丢分,让考试成绩多得那么一两分。
是不是可以这样做计划?把各个学科的卷子拿起来,只看错题。先看自己最弱的学科,再看比较弱的学科,最后看自己比较强的学科。总体就是:从弱到强。因为自己失分的点就是自己的弱项,错题又是自己弱项中的弱项。
把时间和注意力集中攻弱项,是不是至少能多得个三四分、五六分、甚至七八九十分?(在这里多说一句,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建立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做过的错题都记在这个本子上。考试之前,好好看这个本子即可。)
这就是做计划,想想目标是啥,根据目标来制定具体计划,根据计划一步一步执行。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比没有计划的没头苍蝇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什么计划都不做,从书包中拿出一本书,看到啥复习啥,这也是一种方法,个人感觉,这种方法比什么都不看的同学能强点,至少复习了。但是还是比做了计划的同学差点,因为浪费了时间和注意力,做了计划事半功倍,没做计划事倍功半。
三、做了计划做不到,也比没有计划强。
即使做了计划,没有完全按照计划执行完,那也比没做计划强很多。
这里分两种情况:有计划,没有做完;没有计划,做完了。
朋友们说哪一种情况更好一些?
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会说:肯定是做完了更好一些啊,毕竟已经把事情完成了。
如果人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我会选择后者更好一些。
但是人一辈子不可能只做一件事,要做很多事。
表面看来,不管做没做计划,把事情做完了,都更好一些。
但是如果下一次做事,没做计划的,大概率还会不做计划,还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可能把事情做完,也可能没有把事情做完。到了下下一次,他还是会选择不做计划,依旧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完成事情全凭蛮干和运气。
做了计划的,第一次做计划,虽然可能没有把事情做完。但是第二次,这个人大概率继续会做计划,这一次这个人可能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和教训,让自己的计划更加完善完美,很大可能把事情完成。
纵使第二次,他仍旧没有完成。还有第三次、第四次….,他会不断完善计划,改进计划,在完善和改进计划的过程中收获经验。最终一定会把事情完成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高效。
这就是我说“做了计划没做到,也比没有计划强”的原因。
做事从来不计划的朋友,还等什么,赶紧做计划去吧。
(文章结束)
总结:
1、老师说得对:做事得先有计划。
2、需要进行计划的事情一定要进行计划。
3、做了计划做不到,也比没有计划强。
下面是一个字谜,猜四个字,欢迎有才朋友们猜猜看。文字游戏,开心就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19140/48ed66803d0495d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