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你就是你的反应的集合体

作者: 安心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1-12-29 12:45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哲思推荐编辑:四为堂主人

    推荐语:

    同样的事情,摆在两个人面前,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被情绪带走,有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同的反应最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提出思考,与读者朋友共同学习。

    今天在网上看到有人提问,说自己睡觉比较轻,而自己的老公晚上加班到12点是常事,他回家后,会乒乒乓乓的洗漱搞出很大的动静。

    题主就特别生气,觉得老公洗漱的声音过大,把自己吵醒,然后就无法保障她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了。因为这个问题,之前也吵过架,老公责怪题主不懂事,题主觉得老公不考虑她的感受,倍感委屈。

    当前状况就是要么分手,要么忍受。

    下面的评论简直不要太热闹。

    有人建议物理准备,推荐各种降噪耳塞,眼罩等睡眠装备;有人建议空间隔离,两人分房睡;有人建议老公换工作,不要常加班,不换工作就换老公;有人建议题主辞职,白天睡觉晚上熬夜;还有人说,那就忍着,看看能忍多久,忍不了就分手。

    这些人中,真的是卧虎藏龙,各种脑洞,只是题主选择性不采纳罢了,因为题主的意图也并不是要找人出主意,她只不过是因为这件事自己很生气,就来找个地方发泄罢了,因此,她只对那个表示同情的人进行了巧遇知音般的回复。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其实没有太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在每个家庭中不知道上演了多少遍,每个人看上去都是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地位,生怕自己做出的一些小小的决定会影响到自己紧紧护卫的那个原则。比如,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你是不是不尊重我。

    我感兴趣的是下面回答问题的那些人。

    回答问题的那些人里面,确实有几个有类似经验,并且提出了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题主完全可以参考他们的建议,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但是题主的反应是不采纳。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很多人在面对问题时,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以及这样的态度会带领他走向哪个通道。也就是这个人在遭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是如何判断这件事以及他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这样说比较抽象,我们举几个例子。

    比如,我们去山里游玩,遇到一条蛇,咬了我们一口,然后返身溜走了。这个时候,你是追着那条蛇去打死它,还是赶紧想办法把自己的伤口处理一下?

    再比如,我们停在停车场的车被人撞了,这件事很明显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不需要为撞车的人的行为负责,会怎么做?过去跟那个人吵一架还是去给保险公司打个电话?

    我们都知道,如果某件事情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当事情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通常会做出何种反应呢?而我们又应该做出何种反应呢?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发生过许许多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经历的肯定不是第一个。有时候,并不是发生的这件事有多糟糕,我们有多承受不了,而是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自然的、自动的反应,这些自然的、自动的反应让事情的走向并不那么乐观。

    因此,我们虽然不必为他人的行为负责,但是我们必须为自己对事情的判断和做出的反应负责。

    更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我们认为责任在对方,而跟对方吵架。

    英语单词“responsibility”,是责任,里面包含了“response”(回应)和“ability”(技巧),因此,责任一词在英语中的解释就应该是:有技巧地进行回应。

    以争吵应对分歧,以冲突应对跟自己想法不同的人,都不会是明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几天追的一部陈坤主演的电视剧《输赢》中,陈坤饰演的周锐,是一位销售高手,临危受命被公司调到北京。而北京原来的销售总监魏岩就甩给了周锐一个烂摊子,目的就是把公司做垮,以便于低估值被竞争对手收购。

    网图侵删

    周锐在面临这个烂摊子的时候,他可以说不,这些都是以前遗留下来的,不是我的责任,跟我无关,我从头开始。

    但是,他不仅接了,而且还积极想办法,主动出击,在一个个看似无解的问题面前,施展自己解决问题的技能。让看似只能输赢来确定的局面,变成了双赢,甚至是三赢的局面。

    这,就是责任,就是有技巧的回应。

    所以,在面临突如其来的事件时,不要想着如何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不要想着先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去,不要由着自己自然的、自动的反应去解决问题。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题主的问题,如果她能想到这件事当中,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她可能就不会采取生气对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家庭中,两个人都有责任把家庭经营得更加美好,更加健康,但是不应该在对方没能做好这件事的时候,就相应地回应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样想问题,题主就可能会采纳答主的那些建议,逐个去试验效果,即便她感觉都不可行,也会与老公保持一种理性对话,共同解决问题,不会每次都以吵架告终,而且会上升到爱与不爱,是否尊重,以及有没有必要存续婚姻的高度上来。

    最后,再讲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名男子刺杀了两个人,于是,几名记者开始询问他的个人生活和他的作案动机。

    他说,他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父亲酗酒,并时常殴打母亲。他们靠父亲偷来的东西生活。他在7岁的时候,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去偷东西。在杀人未遂并处以拘留后,他又犯下了这两起杀人案。

    他用这句话结束自己的故事: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我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这位男子还有一位双胞胎哥哥,记者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拜访了这位哥哥。令他们万分惊讶的是,这位哥哥与他的弟弟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哥哥是一位有名望的律师,声誉极佳,被选入市政委员会和教区委员会,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

    面对记者的困惑,律师讲了同一个版本的童年故事,不过,他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故事:在常年经历这些事情的情况下,我除了变成现在这样,还能变成其他什么样子呢?

    同样的基因,同样的父母,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教育,造就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可能非常复杂,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每个人在面对相同的事件时,反应是不一样的,这样无数次反应,就构造了最终的那个人。

    所以,先思考一下,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习惯性反应是什么?这些反应,造就了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你就是你的反应的集合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dp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