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论语大讲堂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别裁》91(子罕)|利害悠关的生命意义

《论语别裁》91(子罕)|利害悠关的生命意义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08:42 被阅读19次

            第九篇《子罕》是第五篇《公冶长》、第六篇《雍也》两篇内容的引申。主要是讲孔子的思想与学问教育的观点,以及一般历史思想观念的阐扬。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平常很少讲“利”。古代的“利”不专只钱财,是“利害关系”的意思。其实几乎每个人都会打利害关系的主意,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国与国之外交,随时随地都有利害关系。那时还没有考试,人要取得功名富贵、事业地位,多半要靠游说。所谓游说之士,必须要学问渊博,去见各国的领导人,拿出个人的特别见解,指出当时的利害关系,所谓动之以利害,取得人主的信任,就可获得功名地位。所以对人“说之以利害”,几乎没有人不动心的,人生能做到对一切名利无动于衷,就是真正最高的学问。这篇讲孔子“罕言利”,并不是绝对不讲,只是很少讲。我们也不要把圣人太过神化。

            其次,孔子也不太讲“命”。这里的“命”是指哲学意义上的生命起源。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在说生命的来源,尤其说生命是神所创造的,几乎每个宗教都有类似的说法。但由宗教发展到哲学、科学,一直到现在,究竟生命的来源怎样?仍还没有搞清楚。而中国人不大追究生命来源这个问题,尤其是孔子思想,所以孔子对于“命”很少讲。因此,学校里念哲学的人、教哲学的人,并非真通哲学,只能说是替哲学家传播哲学知识。孔子在教育方面,知道哲学上生命来源的道理,很难讲清楚,所以很少讲。

            第三,孔子很少说“仁”。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我们讲中国文化,动辄讲孔子,而且讲孔子思想中心的仁道,但我们又说孔子很少说“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我们讲《里仁》时,所讲的只是仁的作用、仁的性质,对于“仁”本身究竟是什么,并没有给它下定义。

            所以我们说孔子很少讲“利”,很少讲“命”,很少讲“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91(子罕)|利害悠关的生命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tn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