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6)

作者: 大龙二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07:25 被阅读27次

      历史有时走得很快,有时候走得又很慢。有时候数百年沉闷得令人窒息,有时候又瞬息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从公元1370年洪武年间杭嘉湖松苏4000多无地贫民首批北迁苏北沿海地区算起,到二十世纪初,500多年过去,历史就象海边拉草运盐的破旧牛车,吱吱嘎嘎,伴着天边暮气沉沉的落日,缓慢行进;一辈接着一辈的北迁移民,就像在贫瘠荒滩上生存的茅草,在艰难困厄中不屈生长,一茬茬发青泛绿,又一茬茬枯萎死亡。

      几百年过去,小二仓周边的百姓,生存得卑微而原始,艰难而辛酸。方圆几百里,没有医院,没有学校,没有集镇,没有商业,人们之间的物质交换,只有鱼货和粮食的简单交换,生产的海盐,则由朝廷专营,任何私下流通都属犯罪。稍微像样点的生产工具,都得到百里之遥、乾隆年间才设治所的县城才有。

      散布在贫瘠土地上的地名,诸如灶、丿(撇)、仓、垛、总、团,都是由煮盐生产的工具、集散点等遗留下来的,一个个再小的庄名,则都是以当年先祖落脚潮墩的姓氏命名,张家墩、李家墩、王家墩、曹家坝什么的。

      进入二十世初,在老佛爷慈禧把持朝政的光绪年间,二仓河两岸也有了吴家墩、丁家墩、王家墩、施家跳、朱家坝、陈家垛等数个庄子,每个大庄同姓氏的人有数百上千不等。还有些后来就地迁徙形成的杂姓村庄,比如八大家,六郎、三丘、四联等庄名,便是多姓氏盐民杂居形成。

      还有,就是地名兼具地理特点,诸如何家港、刘家洼等等。

     

相关文章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6)

    历史有时走得很快,有时候走得又很慢。有时候数百年沉闷得令人窒息,有时候又瞬息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从公...

  • 门前流过的小二仓(65)

    二瞎子账房回去好几天了,并不见有伙计给送粮过来,可见他只是随口说说的。 转眼就到了四月初一,李家第二次放粮的日子到...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

    马上要动身回乡过年了,心巳经飞回了门前的那条小二仓河。 这河,水面不宽,仅仅四五丈宽,隔河人家在河边说...

  • 门前流过的小二仓(7)

    村里办了"戴帽"初中的小学,早在梅雨季节开始时就结束忙假上课了。三年级往上的学生都放过忙假,半个月的日晒风吹...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3)

    在海滩上找到的"元宝",一般都是裸着的。 出海采拾、挖取贝类,是个力气活儿,本来所穿衣服就不多。夏天就...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1)

    不过,虽然在潮墩上落了脚,还是有很多人没能活下来。 分散落脚在各个潮墩上的人家,天气睛朗、潮水落下时,...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31)

    两个新军士兵和中学堂的学生做不到。其中一个个子大的学生除去自己的学生帽,脑袋后半边原来一直掖着的头发,便披帘...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33)

    腊月十八,乐邻老板带着一个伙计,到吴家墩来找吴广发还账。 这吴家墩今非昔比。墩子东边一座吴家桥,把吴家...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40)

    李作舟并不正面回答,吹着茶盏中浮着的几片茶叶,又拿茶盏盖往外撇了撇,喝上一口,"这是明礼春上从省城托人带回的...

  •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5)

    随着滩涂的不断淤积,海水逐渐东移,潮墩之间的茅草、芦柴由稀疏到繁密,渐渐连绵成片。 这种茅草芦柴耐盐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yl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