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师谈作文4

作者: 活着不易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8:37 被阅读88次

    赶海

    丁字湾,是我儿时梦牵魂绕的乐园。去丁字湾赶海,是我当年最开心的事。

    春天,我们去丁字湾捉蟹子。一到丁字湾,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光着脚丫子,挽起裤腿,用特制的钩子捕捉藏在洞穴中的大脚红。我们用细铁丝将钩子牢牢地绑在棉槐条子上,探进蟹穴里,瞬间,就将蟹子钩了上来。那是技术活。熟手一上午就能捉10斤蟹子,且完好无损。而生手却很难钩住那些小精灵。不是让它溜掉,就是遍体鳞伤。

    中午,我们就在海叉的岸上吃午饭。午饭都是用手巾包的熟地瓜干。吃饭时,大家便心照不宣地用洗干静的活蟹子就着地瓜干吃。真不可思议,生蟹子就地瓜干竟那么“对味”,甭提多鲜美!当时,我们都不舍得吃大蟹子,只吃小的,或缺胳膊少腿的。唉!艰难的岁月,不堪回首!

    摸鱼捉虾最有趣。烈日炎炎的夏季,待到海叉退干潮水,只剩下一汪浅水时,我们便一丝不挂地伏在海叉的水里摸鲶鱼。那些鲶鱼,或在水中游动,或隐藏在海叉边沿的水洞中。鲶鱼洞大多是两个贯通的洞穴。它们从这个洞进,从那个洞出。没经验的人,一旦盲目地将手伸进洞里,它们便会从另个洞逃之夭夭。有经验者,用手摸到水中的洞后,没有立即抓捕,而是用手先将洞口堵住,然后另一只手寻找另一个洞,最后两面夹击,获得成功。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会让它逃掉,因为鲶鱼的身子很滑腻,很难抓牢。

    在摸鱼的过程中,有时,我们会逮住一只活蹦乱跳的大白虾。于是,我们就会残忍地将虾头拔掉,迅速吃进嘴里。那是为何?一是受“生吃蟹子,活吃虾,掉到井里淹不死”俗语的误导,二是当年生活艰难,饿肚子的原因。其实,后者才是真正的原因。

    发生在赶海中的一件往事,虽然过去半个世纪了,但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记得一年夏天的一天中午,我们几个小伙伴,正在海叉里摸鱼。天阴沉沉的,飘着零星小雨,远方还传来隆隆的雷声。经凉风一吹,我们浑身发抖。但是,水里却很温暖。于是,我们就将身子淹没在水里继续摸鱼。雨越下越大,我们却毫不在意,继续摸鱼。突然,从下游气喘吁吁跑来的邻居焦急地大声喊:“快上来啊!有危险!”听到喊声,我们才如梦方醒,赶紧爬上岸,抓起工具,不顾一切地撒腿跟着邻居跑起来。密集的雨点打得我们睁不开眼睛。我们只能糊里糊涂地跟着邻居狂奔。直到将近到家时,雨才停了。现在想来,当时多么危险!一旦从上游下来洪峰 后果不堪设想。

    赶海,成为我永恒的记忆,昔日,生活的艰辛,赶海的快乐,终生难忘。如今,故乡赶海的人越来越少。偶尔,有赶海者,也是开着汽车,把赶海当作一种消遣。

    例文10 捡山货

    每当我遥望钱谷山时,便仿佛时光倒流,当年,去钱谷山捡山货的画面历历在目,怀旧情结也越来越浓烈。

    钱谷山,是故乡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钱谷山下的山阴村,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既是我完小的母校,也是我教书育人的地方。

    钱谷山,峰峦陡峭,错落有致,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植物种类繁多,花团锦簇,景色壮观。最令人难忘的是钱谷山上形形色色的“山货”。山珍蘑菇、金针、野草莓、山马扎菜等食材,丹参、防风、葛根、石竹、柴胡、半夏等名贵药材,应有尽有。

    钱谷山的四季,都是我们捡山货的乐园。春天,我们刨丹参,挖葛根,采石竹。那些开紫色小花,叶子像草莓的丹参,是报春的使者。初春时节,漫山遍野到处都有丹参的身影,山脚下,半山腰,山顶上,都是丹参的地盘。粉色的石竹花争奇斗艳,用粉色的小花扮靓钱谷山。绿油油的马扎菜,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优质野菜。包包子,凉拌,各具特色,鲜美无比,是农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夏季,我们捡蘑菇,挖柴胡,刨半夏。几场夏雨过后,充足的水分、湿润的空气,是菌类植物生长的旺季。那些形形色色的蘑菇,如雨后春笋般的从松树底下钻出来。于是,我们便不失时机地登山,争先恐后地采摘鲜嫩蘑菇。当我们看到一颗颗伞状的蘑菇星罗棋布时,登山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争分夺秒地采摘起来。时间不长,我们的菜篮子便充盈起来,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那些色彩鲜艳的是“毒蘑菇”,不能吃。

    夏季,还是黄花菜的最佳收获季节。不管茂密的野草怎样疯长,也挡不住黄花菜的窈窕身姿。微风中,一朵朵金灿灿的黄花,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真可谓万绿丛中一点黄。我们不怕杂草的缠绕,山枣棘子的刺扎,兴味盎然地采摘山珍——黄花菜。有经验的乡亲告诉我们,新鲜的黄花菜,不能直接炒着吃,必须用热水淖后,才能去掉有害物质。

    秋天,我们摘松球,割葛藤。秋季,是松果成熟期。珍珠般的松果密密麻麻地挂满松枝。松果很坚韧,牢牢地镶嵌在松树枝头。即使第二年,也不会自己脱落。现代医学告诉我们,松籽还是保健的珍品。深冬时节,松果在冬阳里开放,虽然不如鲜花那样艳丽,却像一张张笑脸,为世界绽放着独特的美丽。秋假期间,老师们便带领学生上山采摘松果,为冬季取暖作燃料,还可以勤工俭学,赚取办学经费。

    冬季,我们捡干柴,赏雪景,其乐融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数十年过去,我已经步入老年,但儿时去钱谷山捡山货的往事,却记忆犹新。那山,那树,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人,仍深深地铭刻在我记忆的深处,终生难忘。

    捡山货其乐无穷!

    第一次到“天堂”

    幼时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时我虽不解其意,却知“苏杭”是个好地方。

    一年深秋,我们有幸领略了“天堂“风光。

    一到苏州,我们就被那里良好的绿化环境所吸引:远处,绿树掩映,花团锦簇;公路两旁一排排玉兰树缓缓向我们走来。阳光下,碧绿的玉兰树叶子油光可鉴,生机勃勃。微风中,婆娑起舞,仿佛在迎接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

    我们漫步于苏州园林,仿佛置身于虚无飘渺的仙境,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映入眼帘:巧夺天工的建筑古色古香,令人目不暇接,楼、台、轩、榭错落有致,遥相呼应。气势雄伟的殿堂、回旋往复的长廊,造型别致,古朴典雅。陈列馆内,惟妙惟肖的根雕工艺品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或如飞奔广寒宫的嫦娥,或如凌空欲飞、搏击长空的雄鹰------。

    别具风情的花园内,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争芳斗艳。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花灯玲珑剔透,光彩夺目。怪石嶙峋的假山造型逼真,姿态万千------好一派南国风光!我们陶醉于苏州园林的美景中。突然,一曲《二泉映月》令人遐想联翩,那美妙的琴声仿佛把我们导入幽静的月夜,心中荡起层层涟漪------是谁弓法如此娴熟,演奏技艺这样精湛?原来,是一位造型逼真的木偶,那动听悦耳的悠扬琴声,发自一盘“伴奏带“。苏州园林古朴典雅的园林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使我们依依难舍。我第一次品味到“天堂”风情。我虽然当年在课堂上曾多次教过《苏州园林》,但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却非常肤浅。

    步入杭州,我们淹没在碧绿的海洋里,仿佛自己也成了飘然的“仙子”。旅途劳顿荡然无存。原来,整个杭州城区就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大花园。驰名中外的西子湖畔绿树环抱,花团锦蔟,玉兰、茶花、杜鹃花及形形色色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吸一口甜丝丝,香喷喷,令人沉醉。

    西子湖像一面硕大的镜子,碧绿的湖水在阳光的晖映下,波光粼粼,跳跃闪烁。湖面上,百舸竞流,舢板、汽艇、彩船往返于码头,穿梭于绿波荡漾的湖间,成为西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久,我们饶有兴味地登上了一艘电动小艇。只见架艇的姑娘微笑着轻轻一按电钮,小艇猛然一抖,便缓缓启动,徐徐地驶向湖心。当小艇荡入湖心时,一幅壮美的山水画从湖中映出:远处,水天相接,岸上景色尽收湖中,山光湖色融为一体,美仑美奂。顿时,我的心也随着小艇荡漾起来。突然,三个黑乎乎的家伙一晃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了。有人说那是“三坛映月”,可惜未逢月夜,不见“庐山真面目”。

    上了湖心岛,又一胜景跃入眼帘:独具匠心的湖心亭展示着“天堂”悠久的文明。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吸引着中外游客。小岛虽不大却涌动着商品经济的春潮。一道道镁光记下了历史的永恒。

    百闻不如一见。“天堂”之行使我大饱眼福。苏州、杭州真乃天赐仙境,人间“天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戴老师谈作文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qa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