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渔夫的时候喜欢倾听,听得多了,自然写的多,有的人成为记忆,有的人活在故事里。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二十五六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多数人处于迷茫和找对道路之间。我们既不能像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在网吧里通宵游戏或者KTV纵情欢歌,不考虑一切,也不用考虑一切,也不能像三十多岁的“哥哥、姐姐”,明白自己的人生,挫折和磨难渐渐成为习惯,甚至是爱好。
二十五六岁,是每个人都要度过的一个阶段。有的人海外求学,所有事都要靠自己一个人来解决;有的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每天灰尘覆面,以汗洗脸;有的人独自在陌生城市,兼职、流浪、工作,什么苦都要往肚子里咽;有的人被动接受着孤独,同事、朋友、闺蜜、兄弟都已经找到心仪的对方,甚至步入婚姻的殿堂.....
多灾多难显然不足以形容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外界环境的困扰和内心的不安让我们对社会、社交、生活产生恐慌、困惑。一部分人选择逃离,一部分人还在坚持,前者也许看似逃离了苦难,可也放弃了搏一搏的机会,后者看似值得鼓励,可找不到方向的前行,注定无功而返。
我曾经是一个做着摆渡工作的渔夫,有段时间遇到的人很多,遇到的情况也繁杂,选择其中两位讲一讲那时候的事。
那时候我更新过一个瞬间,表明自己的作用和送苦海人到彼岸的想法,实际上就是倾听者和开导者。几分钟后,一位小姑娘找过来,希望我帮助她,让她脱离眼前的困局。
我让她简述一下情况,她只说感受不到爱,她是独自到一个陌生城市拼搏的那种人,工作给她带来压力,社交如同电脑停机,单亲家庭貌似让她对亲情失望。我们之间的对话草草了之,因为我的摆渡和她的方向相反。
我给她举了很多比她还艰难却依旧拼搏的例子,告诉她,爱包括爱情之爱、亲情之爱、友谊之爱...可效果很差,因为我劝她加油,她希望我劝她放弃。
的确,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意志有坚强和薄弱之分,需求也有层次之别。我劝她为什么不放低一下需求,得到和付出成正比,得到的少压力自然也就低,她说放不下,熬的太累。
摆渡人不是屠夫,我不能一巴掌拍散她坚持存活的那一口气,如果人连意志都没了,活的也就跟咸鱼没差别了。我当然可以劝她放弃,可以后呢?去另一个城市?换另一份工作?不正面解决,这种情况还是会出现。那时候怎么办?还放弃?!
孤单是一群人的孤单,这个城市有无数的人和你那么相似,为什么你自己不去寻找那些人呢?爱不是你等待就能得到的,得付诸努力多参加一些社交团体,找到和你共同志趣的人,去开发、浇灌,你才能获得爱。
我从一个陌生的城市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周围也没有陪伴的人,甚至我还会偶尔和父母吵架,半个月不联系,可这并不代表没爱了。每个周末,我都会选择爬山、越野或者去图书馆、博物馆,前者放开胸怀,后者提高眼界,这时候你不会孤独,周围有很多人陪着你。至于父母,我会通过姐姐了解,找个二老心情好的日子,突然打电话回去,既解开了症结,也询问和关怀一下二老身体情况,然后安心前行。爱的获得,其实很简单。
另一个例子是我的好朋友,她的困顿在于缘聚缘散。姐姐的结婚可能突然让她失去了一个长久依靠的肩膀,她开始害怕有些人来、有些人走。有些人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对方可能并不如此觉得;她以为是朋友甚至更亲的关系,然而对方可能只选择了路人视角。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没有几个人会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身边,就像暴走街拍里一个年轻男孩说的,你需要负责的只有你喊爹娘和喊你爹娘的那部分人,不是指其他人不需要珍惜,只是能做到交心,你就可以无愧了。
十年可证春夏秋冬,百年可见生老病死。人活一世、不过百载,认真的付出,结果往往不那么重要,尽人事、听天命,该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求不来。何必呢?如果内心空虚,那就找点东西来填满它:爱好、爱情、极限运动、听风看雨......你不做,怎么知道填不满!
这两个例子其实比较典范,二十五六岁的我们都在经历着,有些东西包括价值观会不断地破碎,不断地重铸,然后我们才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