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地处黄土高原,河水显得尤为珍贵。幸运的是有两条河流流经村庄,因此老家并不缺水。这两条河流,一条叫做渭河,一条叫做葫芦河。
渭河是西北重要的一条河流,起源于甘肃渭源县的鸟鼠山。据说,山上有洞,名为鸟鼠洞,水出其中,便是渭水最初的源头。山洞里鸟鼠同居,十分神秘。
渭源偏近甘南,植被较好。渭水从鸟鼠山上顺着山溪下来,沿途不断有溪水汇入,慢慢成为一条河流。河水从甘肃流经陕西,到接近潼关的地方,汇入黄河。
葫芦河,因河水过于弯曲,在山间、平川扭来扭去,形似葫芦而得名。它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接处的月亮山,在甘肃东部天水地区汇入渭河,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
河水01
家乡的小镇处在两河之间的平川上,而我们的村子就在镇子最下端。距村子不远处,就是两河相交之地。此处河流改道频繁,形成的冲击地块又无法耕种,因此树大草长,泥淖遍地,人迹罕至。
每年夏天,村里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河仪式。全村老少一起出动,从村庙里抬着神像,带上供品,打起仪仗,吹起唢呐,奏起传统的乡乐,浩浩荡荡走村过巷,一直到河边。在预先选好的位置定好方位,支起案台,摆上供品。下巴上留着长长胡子的老者们,齐刷刷跪成一片,用抑扬顿挫的乡音喊道“献祭,鸣乐,念祭文,鸣炮,斩鸡”。最后还要拖起长音,与众人一起高声道,天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尚飨!
祭祀小时候跟着祭河的队伍跑来跑去,觉得十分热闹,看斩鸡的场面带来的兴奋刺激至今难忘。活鸡被一个壮汉从翅根捉住,拿到砧板上,一手摁住鸡身,一首举起斧头,手起刀落,干净利索。斩下的鸡头被高高抛弃,投进河里,而鸡身并未死去,还在那一直扑腾个不停。壮汉就那么死死地攥在手里,倒提着脖根的伤口,将鸡血淋在河边,直到最后鸡身安静下来。
也有意外的时候,那鸡儿被砍去脑袋后,身子挣扎太厉害,翅膀乱拍,身子扭动,从壮汉手里扑腾出来。没有脑袋的鸡浑身是劲,胡冲乱撞,加之祭祀用的鸡都是大而威猛的那种大公鸡,于是场面就会陷入混乱。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加觉得热闹。跪在那里看着这一幕,心里觉得有几分滑稽,又有几分敬畏。
一次参加完祭河仪式后,似懂非懂地问父亲,为什么要祭河呢?
父亲说,他们小的时候,两道河经常发水毁坏农田,有时候还会越过河堤,冲入村庄,冲毁房屋。祭河,是希望通过献祭乞求两河龙王保一方平安,让河水顺顺当当浇灌农田,不发大水,不损民居,不夺性命。如果还能够保佑风调雨顺,一年有个好收成就更好了。
这是最底层老百姓对这场祭河仪式所赋予的意义和给予的期待。
02
我问父亲,那水是什么时候治住的啊?
父亲说,他们小时候发大水比较多,后来便越来越少了。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就是70年代还未分田到户的时,村里面出了一个很有手腕的支书,是一个又老又倔的老头,成天黑着个脸,很有杀气。
老支书在那个年代,就是村子里的大掌柜。他用几年的时间,组织大家利用农闲时节修河堤。
这河堤至今还在,从村头一直到两河交汇的地方,堤高三米,底部宽五六米,顶部也有两米多宽,修成小路,可以走人力车。在没有机械的年代,这已算是大工程,村人们就这么一铁锹一铁锹,一架子车一架子车把这条堤修起来了。
两河的堤坝最后在河水交汇的地方顺利贯通,整个堤坝就像一道厚厚的城墙,把村庄和村里面的耕地紧紧地看护起来。自那之后,一般发小水,只需差人在河堤上轮流值守,无需全村一团忙乱了。这水算是治住了。
后来,老支书又带着村民在堤坝上一棵棵种树。堤上的树苗可以加固堤坝,发大水时,也可以减弱水势。这些树都长成大树后,密密麻麻,紧紧地守护着河堤。夏天天热时,村民们三五成群,上堤纳凉,也十分惬意。
河堤树木我们小时候,村民对这一棵棵树几乎有一种神圣的呵护,有树歪了倒了,大家都会扶正、栽直。有不懂事的小孩拿镰刀或刀子在上面乱砍乱刻了,大人们看到都会立刻制止。
一排排树像一条绿色的长城,紧紧地看护着这条河堤,和河堤一起守护着村庄和耕地,守护着村里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
父亲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祭河的仪式也由于种种原因不敢被人提起了,各村的庙宇都遭到了破坏,白胡子老头都被当做牛鬼蛇神,拉出来游行示众。
然而庆幸的是,两条河水也温顺了许多,在堤坝的引导下有序地浇灌着土地,顺畅地往下游流去。
03
母亲说,渭河好比男人,心胸大,心肠宽,水流急,浩浩荡荡往下游直冲过去。葫芦河好比女人,心思缜密,情绪多变,绕来绕去,弯弯曲曲地一路走来。两条河流从各自的源头,一直到这块平川里相伴而流,直到最后交汇在一起,欢歌而去。
男人、女人和河,在黄土高原上,勾勒出一副活生生的生活画卷。人们对河水有敬畏,好比他们是有生命的神灵,喜怒无常。人们更多的是对河水的依恋,好比他们是有生命的亲人,真心相待。人们由对河水的恐惧,变成敬畏,再到相依相伴的一起生活,和谐、恬静。
河水近些年,河水再也没泛滥过,不仅没有泛滥,甚至水流越来越小,水质越来越差。人们开始意识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动地从堤坝外的耕地里退出,修葺河堤,栽种树木,几年下来,河水的水量和水质都在慢慢恢复。
如今,祭河的仪式也逐渐恢复。通过祭河,人们更多的是抒发一种敬重的情感,感谢上苍厚土,感谢山川河流,带给我们五谷,带给我们平淡而自足的生活。
如果能抱一颗敬畏之心,把曾经浇灌我们的父亲河、母亲河用心呵护好,给他们一方宁静、一份清澈、一份安闲,这河水带给我们的,或许还会比想象的更多。
网友评论
看着你的描写,又被你代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