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月共光辉首页之约人生
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幽雅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8:50 被阅读96次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人类四项独特的秉赋一一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习惯二:以终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已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 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 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竟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已(贏输),亦非损已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方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 知彼解已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方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彼此,甚至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

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3/2),也不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十1>2)

习惯七: 不断更新 (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即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对组织而言,不断更新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对家庭而言,不断更新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族日新月异。

在讲授有关沟通与认知的课程中,我对 "思维定式" 的形成,思维定式又如何影响观点,观点又如何左右行为等问题深感兴趣,并进一步研究了预期理论( Expectancy Theory)、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和皮格马利翁效效应( Pygmalion Effect)。从中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是根深蒂固的,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思维定式”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前150年的论著强调“品德( CharacterEthic)”为成功之本一一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本杰明•富兰克林( Ben JaminFrank lin)的自传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主要描述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改变了.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 Personality Ethic)”,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

这种思潮朝两大方向发展: 一是着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二是鼓吹积极进取的心态;由此衍生的行为和习惯,有的确实是金科玉律,有的却是玩弄手段。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潜意识里常受到速成观念的影响,对孩子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我们心目中,孩子做的不好有失体面,我们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的确,在看待与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偏重许多其他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一方面,因为好面子,我们给予孩子的不是无条件的关爱,造成他自我评价的低落。所以我们更应从自身下功夫,不光讲究教育技巧,更重在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

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角度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特色、个性与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自觉地改变自己的动机,培育自身内在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一旦摆脱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顿时感到一种新气象。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这会让孩子渐渐有信心,肯定自我价值,以自己的速度与步调发挥出自我潜能。

我们相信,在孩子的成功因素中,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要多于外在影响。有句话说得好:努力探寻你自己的心灵,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这种思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要阐述的内容,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 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如果想拥有美满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强求对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子女更听话,更讨人喜欢,那你要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如果你希望工作上享有更多自由与活力,那么先做个负责尽职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希望才华不被埋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品德操守。

“由内而外” 的观点认为: 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已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是徒劳无功。

“由内而外” 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它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

“由内而外” 的思维转换对很多人来说都堪称剧烈,主要是由于“个人魅力论”已成为社会流行的思维定势,其影响十分深入,但就我个人及与人共事的经验,再加上我对历史上成功个人和社会经验的认真思考,我相信七个习惯中的许多原则早已深入人心,存在于我们的良知与常识中。但要确认和开发这些原则加以利用,就必须改变观念,转换思维定式并将其提升到“由内而外”的新境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va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