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之初老师就建了一个QQ群,每天会在上面把一些孩子的问题和要求发出来,出发点还是不错的。但是他们的要求大部分都是面向家长的,前面的“帽子”戴得很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负责”、“管好你的孩子”等等。说实话这些字眼并不让人舒服,这些不需要老师提醒,谁的孩子谁不关心?相信没有一位老师敢说自己的关心、教育会胜过家长。但是教育有分工,角色有定位,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岂能混为一谈?仅仅因为学生多、精力有限等原因,就将家庭作业、课堂作业甚至是课堂听课效果等问题都划到家长名下,想想真是很可笑。不但如此,老师还会把课堂作业不好、听课不认真的孩子名字或者照片直接发在群里,点名道姓的指责学生,甚至训斥家长“你这样的家长不合格、不负责任”,真是让人无语。
每天早上打开QQ群的时候总是胆战心惊,那感觉就像是走在雷区,生怕一个不慎就会被点名批评。有一次在群里看到老师列出几个下午要到学校去的家长,没有儿子的名字,顿时松了一口气,甚至有些得意。不料下午回到家就看到妻子满脸怒气,原来老师专门给她打电话让她去学校,并点名说到儿子做事磨蹭,好多时候都落在人家后面,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好东张西望做小动作。
还有一次,头天晚上数学老师在群里就点到儿子的马虎、不认真、不集中精力、好做小动作的问题,还有一次,头天晚上数学老师在群里就点到儿子的马虎、不认真、不集中精力、好做小动作的问题,第二天语文老师直接晒出儿子的课堂作业,默写古诗错了好几个字,让家长去学校。说实话,去学校我倒不觉得是什么丑事,毕竟还没到这种程度,但是老师的这种方式着实让人郁闷!
陪着儿子写作业,慢慢发现一些问题:老师应该是没有对字的结构、笔画等进行要求或者范书。儿子的字明显不规范,笔画的长短、字的大小以及间架结构、笔画的起笔位置什么的都不知道,所以写出来的字根本没有美感。有一次我要求儿子组词的时候写规范汉字,儿子委屈的掉眼泪,撇着嘴说老师还没有教生字呢。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每个生字至少要组五个词,一来没必要二来学生没有这个能力,最后只能是做成形式;为什么对低年级孩子基础性的知识不去重视,这么多的作业无非就是拼音、汉字的抄写与默写,说到底就是重复劳动,这种劳动没有什么效果,也不能因此对孩子有什么判定,因为孩子的提笔忘字、落笔出错是一个特定阶段的常见性问题;为什么买这些不靠谱的试卷,与课文内容根本不对应,有些题目对孩子来说难度太大……
老师要求多读课外书,每天读书做摘抄,可是每天的作业量摆在那儿,哪有时间读书?整日埋在作业堆里,连给孩子纠正书写、范写仿写的时间都没有。摘录两次家庭作业,2018年3月16日(周五)语文作业:第三课生字组词5个、抄写第三课课文(加拼音)、课外书摘抄、《春雨》和《咏柳》抄写一遍、默写第一课和第二课生字(加拼音)、二三两课的生字写笔顺+组词。2018年4月10日(周二):数学3页,包括竖式计算加验算,题目不少;语文查字典组词一类字(8个)组词5个、二类字(8个)组词2个;默写词语(提写加拼音)、抄写课文第四段、抄写课文四字词语、抄写11课文和12课的共20个词语(加拼音)、课外书摘抄10个词语加两句话。这样的作业形式,这样的作业量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其实我也明白,以上这些问题有些来自于老师,有些来自于学校,更多的还是因为体制机制、高考模式等问题造成的,说到底还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这么多年过去了,语文教学改革不进反退,作业形式一成不变,低年级的作业不能针对孩子年龄阶段,以高年级的题目类型要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储备,以高考的要求来面向刚入学的孩子;低年级的识字量太大作业太多,完全是以练代教,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我不想把本不属于这个阶段孩子的负担这么早的压在他们稚嫩的肩上,但是我无可奈何。
儿子一年级的时候,我在群里向语文老师提出了建议:低年级孩子的字体结构、握笔姿势、笔顺笔画等的基础知识教学相对缓慢,作业量可以少一些,毕竟孩子刚刚接触汉字。整个群里一片寂静,没有一个家长附和我的建议,一位家长通过私信给我说了一句“你真勇敢!”或许是我的情商堪忧,挑战了老师的权威,因为平时在群里,大家对老师都是一片感谢、感激甚至恭维颂扬。有的时候我觉得那都是一些没有任何必要也不之从何谈起的感恩戴德,这和尊重、感恩不是一个概念。最终我的建议淹没在群里,老师也没有什么措施。
二年级上学期学校开家长会,我在不署名的意见栏里还是提出这些问题,没想到第二天就看到老师在群里将我的意见纸晒了出来,让“这位家长到学校来交流交流”。这是要去送死的节奏,我避之唯恐不及,哪还敢再去学校,情商再不济也会想到后果的严重性吧。
但是我还是不甘心,这种作业量实在不堪忍受,大人、孩子都是苦不堪言,没有一点自主时间,出门、看课外书、游戏时间等等都被挤占。4月13日我向学校反映这些问题,出发点没有任何恶意,只是想通过这种渠道提醒老师改变或者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方式。但是下午老师就在群里说“有家长在学校告我”,说这是“一种卑劣的方式和手段”。群里,十来个发声的都是在那儿安慰老师指责家长,于是这位“行为极端的家长”成为众矢之的。
孩子每天被无边的作业包围着,在家里没有休息时间,在学校也是约束甚多。儿子有时会抱怨,在学校里休息时间不能跑、不能蹦,甚至是快走也要被扣分,做游戏的时候只能是慢行细步,扔沙包的时候也要一步一步地踱着,捉迷藏的时候只能眼睁睁地被抓住……最后学生只能被禁锢在教室里、座位上,没有游戏、没有活动、没有锻炼、没有实践,21世纪的儿童好像惨了点,甚至远比不上三十年前的我们。
列举这些问题,不是在发牢骚、告黑状,没有贬低学校和老师的意思,因为我知道学校的尴尬、无奈和老师的腹背受敌、有苦难言。严格来说,这些结果的出现并不是哪一位老师、哪一位校长、哪一个学校的问题。校园安全、教学成绩、少先队活动、班级管理等等问题交叉丛生、互有制约:素质教育下的校园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衡量老师的付出,所以各类竞赛、抽查、成绩排名、考试分析等始终如一的存在;大环境下的各类活动涌进校园:法制进校园、廉政进校园、扫黑除恶进校园等等,甚至是《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读本也在低年级的书包里出现,校园教育远不止课本文化;校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但是一个问题打到一个地区甚至一个行业,学校活动大幅减少最后只保留着每年一度的运动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队列游戏等约束到每一个细节;家长的要求来自四面八方,使出浑身解数的的老师似乎也不能满足每一位家长……
社会、领导、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戴在学校和老师头上的紧箍咒却是一个接着一个,而且越勒越紧。新闻上校园的负面信息层出不穷,但是原罪点似乎都仅仅盯着校园。现如今,尊师重道的传统已经渐行渐远,教师的社会地位岌岌可危,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荡然无存,师道尊严被无情地践踏。在我看来,当下教育的定位出现了问题,教育绝不是一个服务行当,教师是一份神圣的担当,不应该以一个服务员的身份面对学生和家长。教育本身意味着文化传承,代表着师道尊严,承载着社会良俗和素质文明,体现着国家、城市的形象和气质,它应该是一个体面、端庄、文雅的存在,因为它是一切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阶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