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8. 楚韵留香10. 乡土民俗2.摄影人生
观长博的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展,陶醉在雪域高原的迷人风情中

观长博的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展,陶醉在雪域高原的迷人风情中

作者: 阿山的诗和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00:17 被阅读0次

    为期近三个月的“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展日前在长沙博物馆落下帷幕,笔者在展览期间,曾有幸前往观看,涨知识的同时,深深为该展所洋溢的浓浓的异域风情所陶醉,于是对雪域高原充满了向往。

    喜马拉雅山脉孕育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而位于其中的西藏地区南邻尼泊尔和不丹,历史上曾北接蒙古地区,自古以来便与内地保持交流,唐宋以后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传播中心。到了元代,在蒙古皇室大力提倡下,藏传佛教影响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蒙古地区与喜马拉雅地区开始形成一体化的“佛教社会”。明清之际,以藏传佛教为纽带,两地的满、汉、藏、蒙与内地的宗教文化频繁交流,乾隆时期达到高潮。

    说来惭愧,西藏和内蒙古我都没去过,只是经常在影视剧或摄影展、书籍中看到过,看到高原上经幡飞扬,雪洒布达拉宫,草原上奔驰的骏马,牛羊成群,毡房如云,还有《青藏高原》那熟悉的歌词,还有马头琴悠扬的琴声,那么遥远,仿佛在天边。这次长沙博物馆举办的“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展,无形中拉近了我与西藏和蒙古的距离,把喜马拉雅、藏传佛教及高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民风民情呈现在了眼前。

    该展览共展出铜鎏金佛像冠、铜鎏金四天王纹壶、金嵌玻璃半宝石十字形噶乌盒、银鎏金龙纹刀具等233件(套)精选的珍贵藏品,呈现了喜马拉雅和蒙古地区17世纪至20世纪绚烂缤纷的宗教器物、佩饰及日用品,向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雪域高原的大门。

    走进展厅,本人仿佛走进了雪域大漠的天地,在星光璀璨中进行一次雪域高原的浪漫之旅,同时找寻着神秘的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宝,还对装饰品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充电”。

    在第一单元“雪域梵语”中,展出了来自雪域高原的宗教器物、配饰及生活用品,这些展品大量使用了宗教符号,这些符号已成为象征好运的日常装饰,呈现出雪域高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公元7世纪左右,佛教从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地区,与当地原有的“本教”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数百年过去,喜马拉雅地区民众的生活与宗教逐渐变得密不可分。

    你看,铜鎏金佛像冠上除了铜和玻璃外,还有金、绿松石、水晶,其五叶象征五方佛,代表佛像的神圣和庄严,五叶下方装饰有“荣耀之脸”作为保护神,双手执着向上伸延代表永生的花枝。何为荣耀之脸? “荣耀之脸” 又称紫班札,“紫班扎”这个名字为藏语音译,最初来自印度神话的梵语,汉语译作“荣耀之脸”,也称“天福之面”,是一只仅剩头颅的贪婪怪兽,有着尖利的触角、凸出的双眼和巨大骇人的嘴。展览中的银鎏金璎珞、金嵌绿松石新年礼仪肩饰等多件精美器物上都装饰有“荣耀之脸”。

    你看铜鎏金的那一对大象,象首昂扬,象鼻上卷,鼻端缠绕一法螺或号角,表情优雅自然,神态栩栩如生。象宝是藏传佛教的七政宝之一,力大无穷,是力量的象征。它是帝王祈求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吉祥物。

    看看金嵌玻璃半宝石十字形嘎乌盒,四个大尖角处各装饰金花一朵,绿宝花心,盒中心镶嵌一颗绿松石宝瓶,25颗水滴形绿松石环绕一周。看上去真的是珠光宝气哦。

    何为嘎乌?嘎乌也称嘎乌佛盒,是藏族地区藏族男女常见的佩戴饰物,被视为护身灵物,用精致的小盒盛装。从手抄或版刻经文、种子字,活佛、喇嘛的神物或经咒、护身符到香料草药、高僧开光之物等,相当丰富。在普通的游牧家庭里,嘎乌还会作为嫁妆和传家宝传给下一代。

    佛龛形嘎乌为男士专享,女式嘎乌形式多样。嘎乌有大小之分,大的佩于腰间,小的挂于颈项胸前,是出行用以消灾祈福、驱邪镇魔的符物,后来也作装饰品。藏人无论男女、贫贱都佩戴嘎乌,只是材质有所不同。展览中就有各种形制的嘎乌。

    展览的第二单元“大漠苍莽”,反映了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文化特色展现无遗。

    你看那个银鎏金僧帽壶,通体银质,壶肩用璎珞装饰,口沿有回纹,壶颈有“八吉祥”,把手呈游龙状,造型优美,显得高贵富丽。据了解,僧帽壶是元代创烧的瓷器,因其造型像西藏萨迦法王之僧帽而得名。

    再看那个乾隆年间的银鎏金龙纹刀具,一套四件,刀鞘木质,镶嵌银质,通体鎏金,镂空刻云龙戏珠纹,龙身随着圆柱体不断运动并且若隐若现,体现变化之美。这种动感同样应用在正面龙首及层叠交错的龙身上,富有立体感。据推测,应为皇室或王侯贵族使用之物。

    各种千奇百怪的宗教器物或装饰品是我以前见所未见的,想不到高原民族竟有这样豪华精美的用品或装饰品。在欣赏这些深具远方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还从其中的瓷器、丝织物中可以看到一丝与汉地文化交流的痕迹,可见那些年代生活在高原的人们也一定程度受到内地文化的影响。

    在久远的年代里,藏传佛教深深影响了喜马拉雅和蒙古地区的社会生活,那里的人们十分崇尚金、银、绿松石、珊瑚等贵金属和宝石,尤其关注头部、颈部、腰部等身体部位的装饰物,在饰品的制作过程中普遍使用累丝、鎏金、镶嵌等细金工艺。

    饰神若人、饰人若神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在这些珠宝饰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与神可谓如影随形,信仰的力量让遗世孑立的雪域地区成为其周边乃至远域信众的精神家园。

    看到展览的各种器物饰品,感觉喜马拉雅和蒙古不再遥远,甚至尼泊尔和不丹也不再遥远,那里的人离我们是如此的近,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能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于是,畅想着,哪一天能有幸去那里畅游一番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长博的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展,陶醉在雪域高原的迷人风情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qo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