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典读书治学生活成长励志散文
《黄石公三略·中略》大义(二)

《黄石公三略·中略》大义(二)

作者: 如是秋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17:52 被阅读6次

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

五帝时期,分化出了帝、百官、百姓三三级。这是德治时期。各修其德,各安其位,各尽其事。

帝,本义是指上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天爷。西学东渐,我们的上帝被“占用去”,当代汉语的上帝被转义为西方的造物主。而我们的上帝,是非人的,是造化之主,是自然。王者,死后才可以被称为帝。《礼记·曲礼》:“(王)崩,曰‘天王崩’。……措之庙,立之主,曰‘帝’。” 所言“王”死称“帝”,仅为商代史实。《礼记·曲礼》:“(王)崩,曰‘天王崩’。……措之庙,立之主,曰‘帝’。” 所言“王”死称“帝”,仅为商代史实。

五帝时期,以人德合天道,有“帝”之尊,故有以为。为而不恃,所以百姓享太平之世而不知所以然。

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

三王之治,奠基于尧舜禹,成熟于夏商周。三王特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尧舜禹是属于公天下时期,夏商周是家天下时期。虽分为这样的两个时期,这是从德治过度到礼乐之治的时期,周朝是礼乐治国成熟时期。是失德而后仁,乃至于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样的一个以仁义礼乐治国的王道政治。也能做到天下太平、君臣和谐。

霸者,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则士疏,赏亏则士不用命。

春秋五霸时期,天道隐,人道兴。礼乐不及,治国以权、利。权强利丰则稳,权群利薄则乱。五霸之治,强调强军富国,以实力拳头说话。

三略中篇以此三皇五帝三王五霸开端,从军事谈及政治,从术上出到天道,这是三略之核心所在。治军再治国,治国在清天下,平天下在通天下之道。天下之道,从天道到德道,到仁道再到人道,最后到霸道,这样一个可上可下之路。

《军势》曰:“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一个将领要对军队有自主决策权,所谓将在外君民命有所不受。从上面的政治过渡到军事,这就是说明君臣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政治就有不同的关系。而治军之道,既脱胎于政治又有作为博弈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在孙子兵法里就是一些军事原则,诸如先为不可胜,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因敌变化,上兵伐谋等等。

《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此言军队里的用人之法。四种人,智者,勇者,贪者,愚者,各有其优势,因人而用。

《军势》曰:“无使辩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

这里还是谈用人。不要让口吐莲花的人在士卒面前说敌方的好话,不要让内心柔软好说话的人掌管钱财。

《军势》曰:“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

军事战争靠的是依靠五事七计入微庙算而定的战略,也是根据实时情报做的准确判断,并非虚玄和跳大神。天道是清晰的、信实的和绝对理性的,而非迷信。

《军势》曰:“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有仁主则有义士,这是相互的。智者也是因为心服明主而尽心尽力。这也是用人之法,,是不用之大用,顺其自然。

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威德并重。这对于君臣都如此。威与德,合度而行,无过无不及。

故圣王御世,观盛衰,度得失,而为之制;故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诛伐。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故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阴谋,无以成功。

圣王统治天下,观察盛衰的变化,考虑得失的原因,从而建立制度。所以规定诸侯辖二军,方伯辖三军,天子辖六军。后来天下混乱,叛逆逐渐发生,天子的恩泽竭尽,诸侯之间就会结盟立誓互相攻伐。由于政治军事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消灭谁,于是千方百计收揽英雄之心,与他们同喜好同憎恶,然后再运用权术。所以,不用计策就无法决嫌定疑,不诡诈出奇就不能破奸灭寇,不施阴谋就不能成功。

这是天下由治生乱的过程,想要回到治世,就“乱世用酷法”。

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是故《三略》为衰世作:“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

这段说明了三略的整体结构。立天地人之道,就是体天法地师古。再者说明三略创作的目标,为率世作,为平天下而作。上中下三略的结构。上略主用贤人而能得人,中略明德行而能用人,下略立道德,而能因人成事,而至天下平。层层上进。

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

对于君主而言,通晓三略,可以成就平天下之功。

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也,谓夺其威,废其权也。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说其心。

人臣通晓三略,就知进退。功成身退。留侯张良深通此道。

夫人众一合而不可卒离,威权一与而不可卒移。还师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驳也。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也;故世主秘焉。

胜利了,接下来怎么办?从军事到政治,这是非常微妙慎重的转换过程。军事是极限之法,而非治国之道。而军事是保国之重器,又不可损毁,需要慎之又慎。

相关文章

  • 《黄石公三略·中略》大义(二)

    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 五帝...

  • 《黄石公三略•中略》大义(一)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

  • 《黄石公三略•下略》大义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

  • 《黄石公三略·上略》大义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

  • 兵法古籍:《三略》、《太白阴经》、《李卫公问对》

    三略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著名的古代汉族军事著作,属于道家兵书,与《六韬》齐名。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

  • 《黄石公三略》- 提要

    《三略》之名则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云下邳神人撰,成氏注。唐、宋艺文志所载并同。 相传《三略》源出于太公,圯上老...

  • 黄石公素书原序

    黄石公素书原序 宋张商英序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

  • 千古奇书:素书原文

    《素书》原序引 宋代 张商英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受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

  • 黄石公素书

    原序引 宋代 张商英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受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

  • 附录

    附录一 黄石公素书考 宋张商英辑 按《黄石公三略》三卷、《兵书》三卷、《三奇法》一卷、《阴谋军秘》一卷、《五垒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石公三略·中略》大义(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qh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