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准备好,就做了母亲,生来就喜欢孩子,更是喜欢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然而孩子不是光疼爱就可以长大,孩子,既然来到了这个家里,一家三口,就是一个整体。
孩子特别小的时候,父母都是倾注了全部的爱给他。可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总要长大,他总会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维。原以为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除了给予他所有的爱,还得教育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社会属性,他不会脱离这个社会。都会与社会密不可分。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怎么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一、沟通最重要。
一个家里沟通很重要。也许很多父母在最初养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自己生的,随意怎么样教育都行。这种思想就已经注定了父母的简单粗暴,不平等地位。他们会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而不是蹲下来,慢慢的了解孩子的情绪,释放他们的压力。然而孩子也是单独的个体,他们也需要被尊重,父母的情绪,孩子是最清楚的。他每天都在观察着父母的表现,一点一滴都会影响到,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子女就会是什么样子的。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大声吼叫着和你的孩子发脾气时,你的孩子很快也会以同样的的姿态与你说话。孩子的样子其实就是父母的样子。当你无法与他交流时,你才发现,沟通有多重要?你该如何与他交流,该如何与他说话。
二、在乎孩子的感受
第一次做父母,虽说把孩子宝贝成什么模样了,但还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人物品。特别虚伪的以为,孩子小呢,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即使和他沟通,没用,父母就替代他拿了主意。让孩子感觉,你总是小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稳住情绪,告诉孩子,他的感觉很重要。先表示对孩子理由的理解。先接纳不良情绪,再规范行为,慢慢引导孩子。
三 、倾听孩子说话。
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要学会蹲下来,看孩子在想什么,理解他,关心他。这样孩子才愿意与你说出心里话。如果不是这样,孩子反而觉着父母不理解他,会越来越疏远父母,不再信任父母。
做父母的要放下姿态,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你要理解他的想法,不要带着父母的姿态,不让孩子说话。学会做一个倾听者,问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我很愿意听你说说。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了解清楚事情的全貌后,再去引导孩子。被倾听的孩子,会因为这份尊重而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孩子只有在充分感受到爱的时候,才会充分的做自己。父母都以为自己爱孩子,但是爱孩子也是得讲究一下方法的,做父母也是一定要学习的。不要以为与孩子沟通不是个问题,随着孩子长大,问题会越来越多。所以首先得有爱,尊重孩子,爱护孩子,慢慢倾听孩子,主动去与孩子沟通,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