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感觉,很难再找到了,究竟是时间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生活。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晴
文|深海梦影
-1-
大年三十。
我们吃完团圆饭,正准备回城时,奶奶叫住了我,"影儿,今天别走了,在村子里住上两夜,初二早起再走吧。"
这样想来,小时候每逢过年,我们一连好几夜住在奶奶家。常常腊月二十八回去,初二清早再赶回来。
那时候,床小,屋子也不大,一家人挤在一起,其乐融融。后来,我和妹妹长大了,家里的小床再也容不下这么多人,奶奶又换了张大床。
忘了从哪年开始,这种传统就被打破了。一旦打破,便很难再提起,"过年" 越来越流于形式了。
奶奶一直握着我的手不松,"隔壁李奶奶的孙女冬天刚嫁出去,今年过年回不来,李奶奶想她,想得抹眼泪。"
我知道,她不想我走。是啊,我也是二十多岁的人了,这样在家陪伴他们的除夕夜,还能有几个呢?
想到这里,鼻子已经开始泛酸了。
其实,我本来约好了,要和一个三年未见的老友看电影。但奶奶微润的眼眶警示我,一定要留下来,陪老人家熬年。
她的脸上,藏不住的开心夹杂着欣喜。但那种表情,又只属于我。
奶奶取出一大包准备好的花生,瓜子,糖,摆在盘子里。又拿出一个小包,里面都是我爱吃的点心。
我和爷爷奶奶就这样围坐在桌前,守着电视,吃着小吃,吐槽春晚。
这种感觉,温暖幸福,让我回想起从前。
-2-
小时候,我和妹妹最盼望的节日就是过年。
那时候,每逢腊月二十八,我们全家带了东西,一人一辆自行车,顺着崎岖不平的小路直上。
四十分钟的路程,顶着寒风,手冻得通红,麻木,火辣,但内心是快乐的。有时候遇上风雪天,也并不退缩。因为潜意识里,只有这样在寒风中兜上一圈,这个年才完整。
近年来,路修得越来越宽阔,平坦。开着车一路北上,原本四十分钟的路程,十分钟就能到达。即便再晚出发,街边的排灯也通明了整条路。
唯一不变的,是徘徊在家门口久久等候的老人。那些年,奶奶爷爷盘算着时间,早早地守候在门口,抻着脖子向村口眺望。
这些年,依然不变。
那时候,一进村口,就能闻见弥漫在空气里的肉香。
正月里,每家每户几乎都要杀猪杀鸡。记忆中,爷爷不让我和妹妹去看,我们就偷偷逃出去,踩着砖,让头高过低矮的围墙,一边担心被抓回屋,一边使劲往外瞄。
当那猪被绑在树上,开始惨叫,我和妹妹看着它狼狈的样子,大声地欢呼,特兴奋。
通常是惊动了爷爷,被拉回家教训一番,也算过了眼瘾,不带遗憾。
至今我也不明白,当初何来的欢乐。可能是年少无知,以挑战爷爷的极限为乐;也可能是出于好奇心,越被阻止的,越想尝试。
只是近几年,那份期待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的场景很难再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熟食占据了家家户户的餐桌,偶尔用买好的排骨炖一锅肉。
那时,年夜饭很上讲究。腊月里,村子各家各户开始屯货,正月里的食物就全靠它了。
按照传统,腊月里准备得丰盛,来年就饿不到肚子。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炸肉丸,炸麻花,烧肉,炖排骨……热闹非凡。
那时候,每年爷爷都会亲手写下一副对联,他总说,自己写出来的更有味道。我们看着大笔在他的手中尽情挥洒,罢了,他露出一个英雄般的笑。
那时候,爷爷藏着很多才艺,他是我和妹妹崇拜的对象。敲锣打鼓扭秧歌,吉他二胡电子琴,样样都会。常常组了队,在村子里举办活动,庆祝新年。
如今,爷爷身体不再硬朗,连行走也变得吃力。我常常想起那些年,他和我们赛跑,撵着我们表演节目,在村委会敲大鼓的日子。
村子里更迭的鼓手,屋子里尘封的乐器,都是岁月走过的痕迹。
以前,天气比现在冷得多,我的记忆里都是狂风卷着残土的味道。我们裹着羽绒服,戴着衣帽手套,跟在大人身后,跑出跑进,张贴对联,不亦乐乎。
以前,即便平时全家人很容易聚在一起,过个年也不会敷衍了事;而如今,大家各自忙碌,平常的家庭聚餐无形中被取消了,年也成为一种形式,真的遗憾。
而对于老一辈儿,似乎依然盼着新年。每次快放寒假时,爷爷都会在电话里提到,要过年了。电话的那头,是抑制不住的开心。
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这几天期待了很久很久。如今,不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不像从前一样,过年才能吃到好吃的。他们也不过是想看看全家老老少少围在一起,大家其乐融融的场面。
而我们呢?坐在一起,各自捧着手机,为了抢个几分几毛的红包,乐翻了天。
去年过年前,奶奶买了个手机。当她举着手机问我,微信怎么打视频,怎么发红包时,我有种说不出的心酸。
当你低着头只顾玩手机,对着屏幕上的段子傻笑时,你不知道,家里的老人在看着你。他们跟你一起开心着,只是有句挂在嘴边的话难以启齿,眼神里多了一份即将演变成失望的期待。
记得那时候,我们没有流量,没有智能手机,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吐槽着哪个小品最有新意,瞪大眼睛想要看穿魔术里的秘密,倒着数等待零点的钟声响起,直到百听不厌的《难忘今宵》传到耳朵里才昏昏睡去。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老人看过一次春晚了?你又有多久没有发出一条走心的短信?
那时,我们认识的朋友不多,靠短信传达情谊。发个短信要写好长好长,直到超出最大编辑长度为止,字字句句包含真挚感情。
我们也会在收到新年祝福的第一刻打开手机,一条短信要读上好多好多遍,再存进收藏夹里。
那时天真,那时纯粹,我们怎么会想到如今,祝福群发,表情包轰炸着屏幕。有人会开着玩笑调侃,"祝福可以没有,红包可不能少!"
套路与真情,傻傻分不清。
-3-
过了零点,爷爷已经熄灯入睡了,屋子里一片寂静。窗外,新年的鞭炮声四起,远处漆黑的天空中有烟花绽放。
奶奶盯着窗外对我说,"你们这几年不在这儿住夜,晚上也没人放炮,咱们就听听邻居家的吧。"
听到这里,我感到莫名心酸。
近几年,晚上我们回到城里,看烟花,约电影,和朋友打牌,却忽略了在老家的他们:早早关掉电视机,伴着窗外的鞭炮声,就那么睡着了。
过年,对于我们来说,纵使没有了曾经的期盼,也多陪陪家人吧。
他们想要的,真的不多。
End .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第74天」
网友评论
首先
以前过年杀鸡杀猪,下血本,现在还是吗,不是了吧
现在你也下个血本,并且规定只有过年可以,自然有年味,想想双11,有节日味道吧,这还是人造的,为什么,因为这一天是特别的,可以做与平时不同的事情
还有 仪式感严重弱化,旧的东西在消失,新的东西却没有继续出现,近代的历史让文化传承出现了中断,而现代的教育也没有为它提供土壤,新出现的基本都是对伪西方文化表面上的吸收,我们那过年要敬神,要祭祖,都是老人在主导,年轻人不做这个,为什么,因为到处都是在宣扬科学思想和无神论,却没有与之对抗的东西,其实什么是正确的,心里知道就好,仪式是另一种东西,它无关正确,它是某种精神的具现,但在不断的熏陶中,年轻人如何才能维持这种仪式感。
同时宗教情怀严重弱化,根本没有任何信息来引导年轻人的注意力返向内心,现实感过度,宗教情怀弱化,礼仪和文化自然没了存在的基础
一人家能团圆就是过年
影儿不心酸噶
过年你能陪着奶奶
奶奶别提多开心
好在外公外婆还健在,有时候想想他们温馨和蔼的脸庞总会内心笑的拢不住嘴,有老人关心惦记的感觉也格外让人安心。
上次在高铁上,我看着一个农民工的纯真小孩,静悄悄的坐在老人的大腿上,一老一小相谈甚欢,虽然那是我抢了一周才换来的座位,但我真的不忍心打破这份匆忙中难得的清静画面。于是乎我轻轻一个侧步转身,再到后来靠在门口车厢墙壁上的悠然小憩,就让这短短半个时辰的慵懒时光留给这一老一少吧。
现在回想起来,最怕辜负的是老人们的期盼,这意味着我要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初心。✍
[大拇指]
对呢,家庭,亲人很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