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II山水画的艺术境界

作者: 晓风知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1-24 13:30 被阅读0次

宋朝的山水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似乎到了“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

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

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等,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

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但其中又并非没有情感思想或观念,它们仍然鲜明地传达出对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的上述牧歌式的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面对它们,似乎是在想像的幻觉中面对一大片真山水。但又不是,而是面对处在小农业生产社会中为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都如此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在前述北宋三大家中,当时以李成最出名,但李成真迹早已失传,宋代即有“无李论”之说。所传荆浩、关仝的作品均尚欠成熟,燕、许等人又略逊一筹。因此,实际能作为北宋画这第一种意境主要代表的,应是董源和范宽两大家。

一个写江南平远真景,“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以浓厚的抒情性的优美胜(董源)。一个写关陕峻岭,以具有某种戏剧性的壮美胜(范宽)。它们是显然不同的两种美的风格,这种不同并不是南北两宗之分,也非青绿水墨之异,而是由于客观地整体性地描绘,表现了地域性自然景色的差别。

今天如果去江南或去关陕旅游,所得到的自然美的欣赏、感受,也仍然是很不相同的,正如看董源或范宽的画-样。但它们尽管有着风格上的重要差异,又仍然同属于上述“无我之境”的美学范畴。

相关文章

  • 宋元II山水画的艺术境界

    宋朝的山水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似乎到了“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 所谓“...

  • 宋元II山水画的写实

    宋代是以“郁郁乎文哉”著称的,它大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巨宦,下到各级官吏和地主士...

  • 宋元II山水画的气韵

    宋朝对山水画强调“气韵”,并作为首要的美学准则;另一方面又要求对自然景象作大量详尽的观察和对画面构图作细致严谨的安...

  • 宋元II山水画的诗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发展变化。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无我之境”逐渐在向“有我之境”推...

  • 宋元II宋徽宗

    宋徽宗在艺术界,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他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他究竟有多厉害呢?南宋邓椿在《画继》’的...

  • 宋元II苏轼2

    苏轼是取进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这一文艺思潮和美学趋向的典型代表。 他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

  • 宋元II苏轼3

    苏轼是最早在文艺领域透露出来,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 宋元II苏轼4

    苏轼有一篇散文《方山子传》,这也许就是苏轼的理想化了的人格标本,不要富贵,不合流俗,在当时“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

  • 宋元II宋徽宗2

    如果在艺术史上要挑出“千古一帝”,那一定非宋徽宗莫属。但我们也知道,他是一位“亡国之君”。 有一个传说,说当时宋徽...

  • 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

    绘画(尤其是山水画)的艺术高峰是在宋元。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是在中唐前后。继宗教绘画后,仕女牛马在中唐达到高峰。山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元II山水画的艺术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va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