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上学,上午三节课,下午两节课。其余时间就可以玩儿,或帮家里干活儿。作业很少,在水泥乒乓球台上,谁家的石条上,一会儿就写起了!
没有现成的玩具,大家就各尽其能,造玩具。做风筝,制火柴枪,磨桃核儿,缝毽子……一个人干不了,就几个人合作,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进。我们做的风筝,就是用化肥外包装纸袋糊的,兴致勃勃放到天上,风筝不是像醉汉一样一头栽下来,就是斜着身子打颤。男孩子们笑话我们,我急得直哭。亏得邻家大哥哥帮忙,在后面续上一截尾巴,又调整头部的的线,风筝才一翅冲天,我们的快乐也放飞到湛蓝的苍穹,可惜没玩几次,萍儿手一松,风筝再也没回来。那时,谁的玩具做得好,那就是无冕之王,比考100分都骄傲。
玩儿泥巴也是一绝。那年学校要进行泥巴作品展览。于是全村的孩子都找来最好的红土和泥,听吧,每家的房顶上,院子里就响起“啪啪啪”摔泥巴声,泥巴需要千摔万打,才能粘性十足,光滑如镜。摔乖的泥巴在孩子们手中变成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作品。我做的是玩单杠的男孩子,秸秆做成的单杠上一个男孩子吃力地挂着,两条腿一长一短使劲蹬;另一个男孩子在上面轻松地撑着,似乎马上就要来个前翻。伙伴们“啧啧”赞叹,我好不得意!越发喜欢上做手工,做花灯,捏面人,编笊篱……乐此不疲!
如果到了割麦季节,我们下午就干脆不上课,挎着篮子,唱着歌,到田间地头拾麦穗儿,保证颗粒归仓。麦茬扎在穿着塑料凉鞋的脚上,真疼!可我们不怕!一边拣麦穗一边把马奶子,双罐罐,揉到嘴里,运气好还能摘到桑杏,谁也不用笑话谁,红汁绿液染得嘴巴丑嘻嘻的。谁家娃娃懂事还采到甜苣菜,刨到小蒜,晚上妈妈就可以再添一个菜了。红红的日头怎么也烤不垮我们!谁的凉鞋断了,没法走了。就近去一家,火上红上锅铲,把断裂的塑料叠放好,把烧红的锅铲往里一送“哧”的一声响,抽铲子,按断处,嘿,焊好了,回家!
读书的岁月,快乐的时光大队要修礼堂,盖高楼了,和城市里一样的高楼。全村的人都行动起来了。学校布置作业:我们每个学生交100斤红枣大小的石子儿。我们开始四下里找小石头,不合标准的,需要一手扬锤子,一手按石头砸碎。大人有大人的活儿,别指望能帮你,只好自己干。手指头最长记性,被砸几次后就乖了,石子儿哪面朝上,下锤力度多大,门儿清。至今我看到那巍峨的礼堂,还很自豪!
秋天村卫生所收药材,我们就和秋风在旷野中乱窜,那时从来没有谁家妈妈会担心孩子。什么车前子、荆芥草、金银花、苍耳……我们都认识。小半天就满满一篮子,接着在青纱帐里玩起了打仗游戏。快天黑时,赶紧去打酸枣,篮子里就多了一袋子红红绿绿的酸枣,吃着,笑着,往回走,晚上吃饭才发现牙给酸枣酸倒了,哈哈!药材无偿交集体,谁采得多,谁最光荣!至今我还记得那脉脉的药香。
学校经常组织文娱队,武术队,器乐队,画画队,毛笔队……老师们多才多艺,使出浑身解数教我们。平日里坚持组织训练,节假日就到处表演。我们没花一文钱,居然不知不觉学到不少本事!
上初中了,要到乡里上学,早出晚归。一出八九里的土路,荡漾着我们的欢笑声,制造着我们的故事:扒车,偷瓜,逃学……哪样没干过。中午带饭盒,在学校食堂大火台上热着,如果你要带上饺子之类的好吃的,中午准保只剩下一个空饭盒,调皮的男孩子当零食吃了。于是中午就只好吃“百家饭”凑付了。
我们依然傻乎乎玩儿着,老师们却紧张起来了。乡村的孩子能跳出“农门”,就跳到福窝窝里了!可乡村的孩子哪有那么多时间学习?老师们挑灯夜战,精选习题,钢板刻印,认真讲解批改。每一次测试完,我都要帮老师登记每道题的失分人数。老师再第二次刻印……我们没补过一节课,一直在老师的心血中打滚,滚出自己的天地!多好的老师啊!!
那时,谁家孩子让老师收拾了,父母总说:老师打得好!狠狠地打,不打不成材! 他们对老师是那么信任!
感谢那读书的岁月,让我自在,让我轻松;感谢那读书的岁月,让我学会使用双手,使用双脚;感谢那读书的岁月,让我好奇,让我自信;感谢那读书的岁月……
荒寒的读书岁月,竟让我们趟出了诗意!每每回忆起来就嘴角上弯,溢出了笑声……
读书的岁月,快乐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