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方法》说幸福是有方法的,幸福是可以感知的,你今天幸福吗?
记得有首歌的歌词是:幸福是什么,每天笑着过,看日出日落。这是平常人的幸福,但是对有些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我是否幸福?我也不止一次的问自己。有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人们对幸福的判定标准不一。因此,“让自己更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
《幸福的方法》就是涉及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本书。对积极心理学定义没有过多的了解,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也是为了让自己对积极心理学有进一步的了解。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心理学学科。
它着眼于建立:
①积极情绪;
②积极个人优势;
③积极组织。
积极心理学通过三个途径:快乐、参与和意义来帮助人们通往幸福与快乐。
读《幸福的方法》一书,感觉自己对幸福的定义也有偏差,总觉得物质生活丰厚了,人自然就快乐幸福。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总结出来了一点:那就是目标。10年前我有一个一个的奋斗目标和计划,为这个目标而坚持着某种信念。原来财富只是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的一种工具,真正带来幸福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积极情绪、投入感、目标与意义等。

《幸福的方法》一书中解读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
1.‘’享乐主义型”:的格言就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
2.“忙碌奔波型”:这种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
3.“虚无主义型”: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
4.‘’感悟幸福型‘’: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的人都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于幸福的偏见。“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实现谬论”,即认为只有在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乐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这种类型的人最可怜,因为他们连前两种谬论中有限的快乐都感受不到。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很赞同作者的一个观点:人生终极的财富是幸福,而不是钱财或声望。声望和金钱都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对个人而言,幸福感应该是我们衡量人生成就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所有目标中的最终目标。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你对自身所拥有的优势的辨别和运用,来源于你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它是可控的。
书读完了,但书中的内容值得仔细推敲,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读本书的最终目的。幸福是有方法的,可以习得的。
我也希望自己从书中找到法宝,把这种方法利用在生活中,成为幸福的利器,使今后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幸福的方法》是一本非常棒的好书!我觉得这是一本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书,而且是应该重复读的书!
如果实在不喜欢读书的话,你可以先去看哈佛幸福公开课。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 这本书有可能改变你的终极奋斗目标,可能不再是财富而是幸福!
二 、这本书并不会告诉你很多关于幸福的新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幸福这事,他总能带给你很多新的思考,新的认知!
三 、这本书所有关于幸福的理论知识都是有大量的科学实验依据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你就必然可以变得更加幸福!
四、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想变得越来越幸福而不是越来越成功,越来越有钱……
其实第一次接触泰勒教授是他的哈佛公开课,然而视频和书给了我一个相同的感觉:一接触到她的时候就感觉如获至宝,恨不得拿出来与全世界人分享,但同时又总想一个人独吞,希望除了我没有其它人知道她的存在!没错,就是这种感觉!正如教授自己所言,这里的很多理论并不是新的知识,但他总能让我产生新的思考,新的启迪!人与人最大的鸿沟在于很多道理有的人仅仅只是知道,而有些人知道之后愿意在行动上做出一点点改变!
幸福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但也没有那么的困难!人类最大的愚蠢在于重复做相同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就比如所以人都知道幸福并不与财富增长成正比,然而绝大多数人在不断追逐财富的同时却幻想能变得越来越幸福,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幸福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
幸福是被咖啡的香味唤醒...
幸福是孩子熟睡的脸的惬意...
幸福是和家人一起开怀大笑...
幸福是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幸福很简单, 很平凡,很容易...
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幸福与我们的相貌,财富和社会地位不相干。即便是拥有再多的财富和再高的地位都买不到幸福。
一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穷的人,以我们的评判标准,我们会觉得他们是最不幸福的人。但实际情形却是:每天,他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生活也过得紧巴巴,但他们的脸上却时常洋溢着阳光的,灿烂的笑容。
而另外一些社会中的成功人士,拥有美貌,健康,财富,爱他的伴侣,待遇优厚的工作和高尚的社会地位,但他们还是会整天唉声叹气,眉头紧锁,愁容满面!
为何他们会感知不到幸福呢?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麻木,他们丧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告别学生时代进入社会以后,我们被周围的朋友激励:“人生能有几回搏?为了你心中的梦想和目标加油干啊!” 我们认真工作,努力赚钱投资,付出一切都是为了买房,买车,无穷欲望的物质享受,为了美好的未来。
当我们有房有车以后,我们却没有感到幸福,因为我们心里期盼着要去拥有更大的房和更豪的车。
每当临近小长假的那几个工作日,我们急切地盼望着即将到来的假期。工作没有状态,心已经飞出了职场,只想着快快放假。我们以为等到放假就会开心快乐。但是真到了假期,我们大吃大喝,日夜笙歌,表面上一片欢声笑语,内心却极度寂寞空虚。
当我们拥有自己的儿女以后,我们放弃自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我们总想着等他们考进大学以后,我们就会过上属于自己的,开心的,无忧无虑的两人世界。
但事实却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当孩子进入大学读书以后妈妈们会感到无比的失落,因为我们不再被我们的孩子需要。
还有很多家庭因为孩子的离去失去了夫妻双方原先共同的奋斗目标。且因为没有办法共建新的共同目标,在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夫妻选择分道扬镳。
我们总是寄希望于未来的幸福,又怎么会想到去感知当下的幸福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提醒———仅仅看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变得更幸福,因为她不是灵丹妙药,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起到效果,行动才是这本书与你幸福生活那最关键的桥梁!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变得越来越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