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表现的深浅,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由审美对象本身的结构之复杂度和其中各种相互作用力的强度去衡量。正如一个人的浅薄与深刻很容易通过自己的行为模式展示出来一样,审美对象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结构的特征呈现其表现的深与浅。以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为例,怎样才能使其结构充满复杂的变化和多种力的互相作用呢?如杲偏于模仿和照相式再现,就会大大限制其中力的变换,因为一个首先考虑被再现物体形象逼真与否的作品,是难将人类情感的节奏、变化、重复、平衡对立等特征表现出来的。
在中国语言中,这种通过重复、两极对立和比较(尤其是两极之词在域限和距离方面的比较),来增加表现性的例子,数不胜数。重复的语句如高高兴兴、服服贴贴、风风雨雨等,两极对立的如山高水深、刀山火海、水深火热、海枯石烂等,这样一些词语,都不是在描述或形窃某些客观事物,而是表达情感所要达到的深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定会涉及重复、变换以及几种相互对立的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深刻的情咸呈示出来。
2、由审美对象的简化程度去衡量。这里的简化,并不是简单,因而不是复杂的对立面。简化的真正含义是,删去一切多余之笔,仅以洗炼、简洁和有力的笔触和图式,直透人的情感的深层。有些艺术形式,尤其是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形式,其结构乍一看相当简单,但仔细揣摩,却觉深不见底,这样的艺术,不叫“简单”,而叫有“深度”。世界上有很多事物(包括人),它们让人一看而知是非常浅薄的,造成浅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构成它的绝大部分畏多余的。我们知道,在戏剧表演中,如果表现一个人的浅薄,最好让他乱说一气,而一句话又说不到点子上。而深刻的人往往不多说话,但只要说出一句,便很有份量。艺术同样如此。
历史事实一再证明,凡是成熟的艺术家,其作品都是简化的。简化就是抽象化和典型化。愈是简化的东西,表现人类感情就愈普遍,因而看上去就愈深刻。
3、衡量表现深浅的第三个标志是怪诞性。
行为怪诞的人不一定是深刻的,但深刻的人大都有点几不入俗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概是深刻的人的一个经常性标志吧!一个深刻的人,往往纵观全局,不拘小节,在他人十分看重的事,而他却无所谓,甚至糊涂,而他人无所谓的事,他却高度重视。总之,凡深刻的人,都有摆脱惯性,不入俗流,看上去与别人格格不入,实则己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造成这种人行为怪诞的主要原因,是由他的特珠经历造成他的特殊生活方式。曲折痛苦的经历和压抑的环境,往往能激发人的创造潜力,使人进入自我意识的彻悟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他经常冲破已有的意识形态框架,伸展刻更新的领域之中。
某些经历过曲折和艰险的人,总有一些奇异的想法与普通人有距离感。
这种怪诞性,是艺术表现进入特定深度的标志。
4、由怪诞性滋生出一个性质,即难于理解性。
5、表现相对于再现的优先性。所谓“表现优于再现”,就是将一件作品的表现性质置于突出地位,而使其再现的东西为表现服务。
在艺术中,欲想达到深刻效果,就要将事物的寻常形象加以变形或使其模糊,在“似于不似”的状态中将某种与内在情感同形的力度变化展示出来。
(注:《审美心理描述》己将与文学创作有关的主要元素节选至此,若想得到更深透的理解和多学知识,请购买原著。另言,若不想购买此书,最好把我节选的几篇收藏和学习。)
深刻表现的标志(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节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