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勤奋的思考者
在《忆师友、谈人生》中的“崇拜思考”这一节里,于永正老师教导我们要“崇拜思考,不做忙而不思的勤奋者。”
为什么要学会思考?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他个人的例子,他说“我看见水壶开了,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是啊!我们大多数人看到一种事物,总是只看到了它的表面现象,从没有想过去研究它的本质,所以,我们大多数人是平凡人,而那些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成了不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善于思考。现代物理学奠基者卢瑟福,一天深夜,发现一个学生在做实验,便问:“上午干什么了?”答:“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晚上呢?”“做实验。”卢瑟福斥责道:“你一天到晚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勤奋的学生竟然遭到了斥责!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要“崇拜思考”。
阅读思考:这两个例子让我想起“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有时候,我们会这样感叹:又是忙忙碌碌一天,也不知忙的是啥?其实,我们忙的是工作,忙的是家庭、忙的是个人消遣休闲……这些忙碌是必须的,但我们是否可以在忙碌中寻找一种平衡这些事物的办法?如果能找到,会不会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会不会让我们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会不会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学会深入思考这些,也许我们就不会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了。
于老师经常自己给自己敲警钟,所以,他说自己幸运的是没有成为卢瑟福斥责的那种忙而不思的勤奋者。他从读写习惯,读社会、读人、读自己中告诉我们他是怎样的一个“思考型的读书者”。
读书时,他总是喜欢把自己摆进书中,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摆进书中;读书倦了,他就写,什么都写,小说、诗歌、散文,天天写日记,鸡毛蒜皮,什么都记,但写得最多的是教学方面的体会。他说:“我要感谢‘习惯’――读书、写作的习惯。做好习惯的‘奴隶’,读写不断,思考就不断。”读和写促使于老师不断思考,使他受用终生,幸福终生。
于老师还善于向他人学习。他向同事贺恒久老师请教怎样使学生作业整洁问题;他向教数学的张大训老师请教管理班级纪律的问题,张老师送给他三句话:“1.上课时要让每个学生都觉得你在注视他,有时是一句提醒的话,有时是一句夸奖的话,有时是请他回答问题,或做件什么事,有时只是一个眼神,眼神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了。2.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3.不唠叨。”于老师补充了第四条:语言简洁、风趣,用表情、语气、语调提起学生的精神。
于老师每次上课都有新意,有人就怀疑他背后有“智囊团”在帮他。于老师说:“我还没有那么大的身份。但我有的是‘思考’。一节好课是思考的结晶。课上完了,也不忘记思考,思考成功和失误,以利再战。反思使失误也变成了财富。不但反思教育、教学,也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世。”他告诉我们思考可以不分任何场合,不需要任何条件。 比如,在上班路上,在睡前,醒后,等车,坐车,散步。这一点我很赞同,我往往会在上班路上思考到学校后需要做的事情,然后梳理出哪些是当务之急要做的,哪些是可以缓一缓的,分出主次,轻重缓急。这样就可从容淡定一些。
借用于老师的话:真的要崇拜思考,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我补充一点,生活也是在思考中逐渐幸福完美起来的,做一个勤奋的思考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