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读于永正老师文集之前,先说些题外话吧?今天上午在云伴读上听了新源北郊小学徐青校长的《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徐校长给我们分享的不是他书的内容,而是他在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他构建的“香梅三寻”学校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关系学校、老师、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一名校长还任教一个班的数学课,他说:“我们的数学不是靠刷题,不是靠搞题海战术让学生优秀的,而是借助网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变成‘我要学’。”他们的通过直播形式让学生跟着名师学习,通过大数据评估学生的优劣,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说:“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好多学校都在尝试着用各种网络手段,做到停课不停学。我们因为之前一直在做,所以,利用网络授课,已经很自然了。”听了徐校长的一席话,结合昨天听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我不禁感叹: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真的就落伍了,未来以来,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下午在cctalk一道共读群中,听了来自杭州银河实验小学书记朱雪晴书记的精彩分享《整理,创造美好人生》,让我们感受着整理的魅力,朱书记分享了她在生活和工作中怎样断舍离,这节课听着很轻松,提高自己对生活、工作的质量,学会一些技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这应该也是学名师的内容吧?
优雅的朱雪晴书记 听课图片书归正传,今天分享于永正老师的“研究自己”这一节内容,于老师说他的语文能力是“一九”开――一分得之于课内,九分得之于课外。课外的读、写最重要。在这一节里他再一次提到对他影响较大的两位老师张敬斋和李晓旭老师。张老师“逼”着他们出声读课文,于老师说:“是朗读,让12册语文课本中的故事留在了她我的心中;是朗读,使12册语文课本中的丰富情感融入了我的情感世界;是朗读,是12册课语文课本中的规范语言植入了我的大脑;是朗读,使我具有了初步的感悟能力;是朗读,使我有了较好的语感;是朗读,使我学会了朗读。小学毕业时,我第一遍能把一篇从未读过的文章读流畅,并读出文章的感情。”看来朗读多么重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必须常抓不懈!张老师是如何“逼”他们的呢?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每读完一本书,叫学生讲书中的故事,人人都得讲,这样就迫使学生把读书的速度放慢,品味着读,想着读,努力把书读进脑子里。怪不得有的学生读了好多书,可是习作能力还是提高不多,看来还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朗读。张老师用在学生作文本上画波浪线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于老师说:“喜欢就会乐此不疲;乐此不疲地付出,必然会进步;而进步收获的则是更浓厚的兴趣。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老师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就像我现在,每天都要读一会儿书,也要在简书上写点东西,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有位朋友好心劝我说:“你那样多累啊?还是休息休息吧!你又不求在这方面得到什么……”我总是笑着回答:“因为喜欢,所以不累。至于能得到什么,我顺其自然,不问东西……”张敬斋老师使于老师对读书作文产生了兴趣,李晓旭老师使他由兴趣变为志趣。让读写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关于写于老师这样说:“写下成功,对自己是一种肯定;写下失败、苦恼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句话好有哲理!我记下了!
“什么是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用课标的话来说,就是教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怎样教语文?我从我的老师教我语文中体悟出四个字:引导,激励”于老师体悟出来的这四个字,让我想起了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把他们的话合二为一理解,我认为是一句话:教育即影响!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