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最完美的产品在广告里,最完美的爱情在小说里,最完美的婚姻在梦境里。
我们希望自己能是那个最幸运的人,与相爱的人拥有最完美的婚姻和爱情,然后一起相伴到老。
然而现实往往会将我们从这种梦境中唤醒。
据统计,现在大城市的离婚比例已经占到了结婚人数的大约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每三对新婚夫妇中可能至少有一对夫妇会面临离婚危机。以下是一组各大城市离结比的调查:
我们看到首都北京的离婚率是最高的,约40%左右。据统计,现在每天在北京有大约150对夫妇会办理离婚手续。一段失败的婚姻对于双方家庭经济和情感上的损失是巨大的。相信大部分人在步入婚姻殿堂时,都坚定地认为自己身边的这位是命中注定的那个Mr/Ms.Right,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婚姻会天长地久。
可是,仍然很多时候,在朝夕相处中,夫妻之间越来越深层次的矛盾和个性上的不相容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表现为“权力斗争”和冲突,彼此在生活中越来越对对方失望,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越来越痛苦的人选择了call it an end(在婚姻中“叫停”)。
所以,对于个体来说,选择了错误的伴侣进入婚姻可以说是人生中代价最昂贵的一个错误。
如何选择合适的伴侣?这个问题太过复杂,而且因人而异,难以用一些宽泛的标准去进行统筹。然而,就像我们在考试中遇到复杂难选的多选题时,可以用排除法一样。我们可以从它的反面来思考,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篇文章中的很多观点来源于一位美国的社会学家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些还没有进入婚姻但可能在未来即将面临选择的朋友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是否自己也有可能会被某一点“命中”。
1. 我们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了解自己
当我们在寻找伴侣时,我们可能经常会选择以下一些听上去非常美好然后却非常模糊的标准:我要找一个很nice的人,我要找一个懂我的人,我要找一个“有魅力”的人,我要找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每个人的并不能减少我们婚姻不幸福概率。
从科学的角度已经证明,我们所有人在某些方面都有令人抓狂的一面,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正常的。我们各有各的神经质,不成熟和不稳定。可是我们并不知道具体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所以对于我们的恋人来说,他们要应对的首要的最紧急的任务就是驾驭我们这些让人“抓狂”的地方。一段好的关系正是发生在这样两个能够用一种非暴力方式进行协调的“疯子”之间。
2. 我们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了解他人
也许,我们花了很多功夫去了解我们的伴侣。我们去拜访他的家人,去参观他上的第一所学校,浏览老照片,和他们的朋友聚会。似乎我们做足了功课。然而,这就像一个新手飞行员在飞机模拟室里让飞机成功着陆后就假设他们可以直接去开一架波音747一样,是一件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的事。
在一个更成熟的社会中,准伴侣们会为对方做一个非常详细的心理测试,而这个测试结果将被送给一组专业的且资深的心理学家去分析。也许这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可是到2100年,这也许就会成为现实。
我们确实需要了解那个我们马上要结婚的对象,他在亲密关系中的心理模式。我们需要了解他们对金钱,孩子,衰老,忠诚,性亲密,权利,侮辱等等事情的态度和承受能力。然而,这些信息却难以在一个日常对话中涉及。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匮乏和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习惯将完美主义“投射”到伴侣身上那些我们暂时不知道的特点上。这种潜意识中进行的心理活动类似于我们在视网膜上投射出物体的倒影一样。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根据过往信息组合出来的影像,与真实存在一定偏差。
3. 我们不太习惯正常的幸福
我们坚信自己在爱情中寻找的是幸福,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寻找的是“熟悉感”。经常我们会因为熟悉而舍弃其他可能获得更大幸福的计划。
在成年后的关系中,我们有一种倾向于去重建那些在童年时候我们熟悉的感觉。那时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第一次体验爱的感觉。然而,不幸的是,往往我们在童年时感受的爱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单纯,它还可能夹杂着控制,侮辱,被抛弃,冷战或是痛苦。
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会拒绝一些遇到的很“合适”的伴侣,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好,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太“好”,比如太成熟了,太善解人意了,太可靠了。这种纯粹的好让我们感到非常陌生,仿佛外星人一样,甚至是感到压抑。于是,我们朝着那些让我们的潜意识非常神往的候选者。不是因为他们会让我们感到幸福,而是因为他们用我们所熟知的方式让我们沮丧。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嫁给一个错误的人因为那些对的人让我们感觉“不对劲” - 感到自己似乎配不上,也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一段健康的让双方都满意的关系。
4. 不想做单身狗
有时候,我们选择一个人结婚,并不一定是源于多么爱那个人,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再单身了。
的确,到了某一个年龄,社会让单身生活看起来十分的“落魄”。没有人可以倾诉,一个人去电影院觉得别扭,人家都有伴了,等等。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性的需求。
当只有婚姻可以满足我们在性方面的需求时,人们很容易选择一个错误的人结婚。如果不是只单单考虑这一点,人们是完全有可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的。
5. 我们从来没有接受过爱的教育
很多人在结婚之前,甚至一本关于婚姻和亲密关系的书都没有读过。而往往是在婚姻亮起了“红灯”之后,我们才会去寻找答案。
6. 我们总幻想着将幸福“封存”
作为人类,我们有一种原始的占有欲。如果喜欢一辆车,本能的希望那车是自己的;如果曾经被某地的景色吸引,不自觉的希望自己就住在那个国家。在婚姻中,我们同样抱着这样的期待:我们希望婚姻就是一张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游乐园”门票,游乐园里有我们的伴侣,一旦进入游乐园,我们将永远在那里共享幸福时光。
我们总是希望那些和伴侣在一起的快乐是永久性的不会减弱也不会消失的。
然而,婚姻并不是冰箱,它什么瞬间都不会帮我们进行冰冻保鲜。结婚并不会帮助我们让关系停留在最美丽的时刻而不会变。
事实上,婚姻会不断地推动关系向下一步发展:共同承担房贷,抚养两个孩子等等。
十九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们往往绘画的对象,都是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时刻。他们将那些美丽却短暂的瞬间留在了画布上,看上去一切都不会变,太阳似乎永远没有下山,黑夜永远都没有来临,白雪没有融化看上去那么可爱。
可是,在现实中,这些都只是短短一瞬,又会变化。
7. 新时代我们需要更新自己的伴侣选择标准
在古代,婚姻更像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一种结盟。所以,人们更多考虑的是:
- 他们的父母是谁
- 他们拥有多大的家业
- 是否门当户对
在中世纪注重浪漫感觉的年代,人们相信一见钟情,相信直觉,所以考虑的主要是:
- 是否无法停止对他的想念
- 他是否在性的方面吸引你
- 他是否有魅力
- 你是否想一直讨论他
然而现在,我们需要一套新的标准。结婚前,我们需要思考:
- 他们“神经质”和“让人抓狂”的地方在哪儿
- 怎么和他们一起抚养孩子
-如何和他们一起成长
-他/她如何经营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