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 合适的“度”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5-09 01:25 被阅读0次

【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沏茶,水温很重要

在前面的一些文字中,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是属于典型“伪茶客”的那一类。喜欢喝茶,但却不懂茶道。每次在家里喝个茶什么的,那场面必须得非常“壮观”。以致于每次都让老芊觉得,我又准备放什么“大招”了。至少从“表面”上看,喝茶用的“行头”,那肯定一应俱全。

茶,肯定是好茶。尽管我一直到现在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好茶”的问题,但产自老家海拔千米的“高山茶”,其品质肯定是不差的。而用来泡茶的水,也很有讲究,是我特意从山角旮旯里、排了差不多整整半天的队而弄来的山泉水,专门用来泡茶的。据说这种山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与“天下第三泉”虎跑泉相比,也差不了什么。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取水点每天都人满为患。将这种山泉水放在专门的烧水壶中烧开,将其冲入已经盛放着茶叶的专用茶杯,看嫩叶在沸水的冲泡下翻腾,细闻如丝如缕的袅袅茶香……这一份感觉,真的美极了。

一直都是这么冲泡茶叶的。

直至偶尔有一次,发现教学楼西端的“学生用饮水机”的上面,“开水”的温度设定为85度,而不是我们习惯性认定的“100度”的沸水。按我最朴素的想法,这样的设定,应该是为了防止热水“烫伤学生”吧!

有一次,第三教学楼的那两台饮水器出现的故障,厂家派来技术员维修。我突然想到85度水温的事,于是赶忙过去向他们请教。可得到的回答,却颠覆了我的认知。技术员告诉我,“85度的水温,是泡沏绿茶最适宜的温度。”在我们江南地区,人们大多喜欢喝绿茶,所以85度是最合适的温度。而且因为教学楼西端的饮水机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设定这个温度也确实出于“预防学生烫伤”的考虑。“如果你想喝用沸水冲泡的茶,每一个教师办公室、功能教室里的饮水机,都有100度的沸水提供。”技术员如是说。

这倒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包括沏茶在内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度”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联想到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小区中层退岗”事件。据说是本小区一位已经到了退岗位年龄的中层领导,在退出中层岗位后,仍时不时的去行政楼他原先的办公室转悠,那一份“不舍之情”就算隔了十条街都能很清晰的感觉到。他还时不时的对其后继者的工作指指点点,……反正这个事情,后来闹得很不愉快。

起初大家觉得他的这种行为,虽然有些诡-异,但应该还能接受。或许他正在指导他的后继者,以期让后继者能更快的融入到新的工作中。这应该说,也是一件好事。“扶上马,再送一程”是师徒结对中惯常的做法。但慢慢的发现,真实的情况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严格来说,这位中层LD是脱不下原先的那件“长衫”。人虽然退岗了,但意识、精神还没有从岗位上退下来。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待他的问题,那么他的所有怪异行为,便都解释得通了。

但是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俗话说得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人走茶凉”并不仅仅只是一句成语。想一想,你都已经退出中层LD岗位了,还在行政楼里瞎转悠,除了被别人说闲话、瞧不起外,我想应该没有其他的任何好处。

所以还是那句话,做人做事,与沏茶一样,得有一个合适的“度”。

3.为人处世,须得张弛有“度”!

这段时间,曾有多位同事在闲聊中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杨老师,你离退休已经很近了。那么退休以后,你还会来学校帮忙吗?”我的回答是,“我每天肯定会沿着学校前面这条马路健步锻炼,但应该不会轻易踏进学校大门。”同事不解,问我“这是什么道理?”

其实道理很简单。健步锻炼是我的“每日必课”。现在我所在的区域“城市化”步伐这么大,到处都在开工建设,要找一个好一点的健身地点,还真没有。唯有学校前面这条大马路,除上学、放学时段比较拥挤外,其他时间少有人来,闹中取静的极佳锻炼之处。这也是“条件”所限嘛,别无他法。此其一。其二,在这条马路上健步,可以时时关注学校的成长发展,关心学校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只不过退休以后,学校取得的各项“成绩”跟我已经没有任何的关联,但作为把差不多一生都献给这个学校的老人来说,对这所学校肯定是怀着无比深厚感情的。而这种感情,一般人还真是无法体悟到的。每天路过学校,看看学校的成长、发展,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自己最大的慰藉。

至于“为什么不轻易进学校”的问题,除了不想打扰学校正常的工作外,也不想给自己惹上莫名其妙的麻烦。而且真到那个年龄,老眼昏花,手脚也不太灵便,头脑也没从前那么好使,估计也帮不上学校什么忙。于我而言,不给学校添麻烦,是我所能帮学校的最大的忙了。而且我也不愿意像小区那退岗中层一样因为这样那样的一点破事被人诟病。当然,如果学校真有事还能用得到我,而我也恰好还能帮得上忙,那我肯定会全力以赴。就这么简单。

我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把握一个“合适的度”。说到底,“合适的度”是人与人交往、相处的最佳距离。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度”怎样才算“合适”,倒还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难题。不过,不管再怎么困难,我也得试着去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感 || 合适的“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tu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