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筠心 图:网络
历时近一年,终于把高阳的《慈禧全传》读完了,从咸丰帝病笃到张之洞去世,四十八年的历史浓缩在这十册书中。为何以张之洞之死收尾呢?细思一下,估计是因为他预见清王朝气数已尽。张之洞为晚清“翰林四谏”之一,人称清流,我却不多喜欢他,此人有点精于为官之道,“谏”便有些失真。不过,两宫驾崩后,张以顾命老臣自重,几次直谏摄政王载沣,以致呕血,倒是一片丹心。张之洞的绝笔诗有这样两句,“诚感人心心乃归,君民末世自乖离。”真是末世之叹!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之将死,其言也真。此所以绝笔诗、绝笔词素来被人看重。词三百收有晁补之的绝笔,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是一首赏月词。其中既无悲凉,亦不多感慨,至于作者的志趣与理想,倒似乎有迹可循。细读如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少年时,他的文章便受到苏轼揄扬。二十六岁中进士,开封府及礼部别院考试皆为第一。然而仕途多波折,一会儿贬官,一会儿调动,辗转多地。入元祐党籍,废居八年,起复知泗州,五十八岁死于任上。所以,毛晋称泗州中秋词系绝笔,并评价晁词:“虽游戏小词,不作绮艳语。”
这首洞仙歌从天上写到人间,又从人间写到天上,天上人间浑然一体,首尾呼应。“神京远”,此时的晁补之大限将近,名利二字怕是已淡然,他所留恋的,更多的是人情世界之温馨;他所向往的,大概是“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的幽独高洁。末尾两句“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气象之高远,未尝逊色于苏词。可以想见一白头老翁酒酣耳热,携手三五知己登楼眺月,啊,银光披洒的这片大地,多么美,多么神奇!过去的几十年,仿佛都白活了,真想重头再活一遍!
词既能反映作者的人生理想,也能照出他的人生态度。晁补之有首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依稀能看出他的品性。次韵因为有限制,较之原作更难写,然而高手与常人的区别,就是能喧宾夺主,西风压倒东风。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如此,晁补之的水龙吟也是: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正如李后主的绝笔虞美人开头所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没完没了,人生却是一条单行线,一去不返,所有惜春都是在自惜。然而可喜的是,晁补之的这首惜春词还是有亮点,不是一味地愁苦。“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春花虽谢,留得枝繁叶茂子累累;人之将老,方能品味功名利禄空。今日老友相逢,不妨举杯畅饮,莫辜负良辰。顺应自然,不喜不忧,难怪刘熙载称晁词“堂庑颇大”,有“坦易之怀,磊落之气。”此言不虚。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同系列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