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分与学识
图文:许健
原发配音:李雪
志远中心的朋友们在微信群中探讨学习写作的途径、个人秉性对写作的影响,以及是否要大量阅读,以及读什么书等问题。如何能将满肚子的蝴蝶放飞出来?甚是纠结。
关于写作的天分和学识关系,古人说:“文章由学,能在天才。故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这种观点大致是不错的,要想写好文章,需要天分与学习两方面相辅相成,才学二者相资。换个角度看,写作的能力并非教程可以培训出来的。但古人又说:“才之能通,必资晓术。”可见后天技法亦不可不培养,才与学有着固定的逻辑关系。
具体到个人该如何自我定位?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幸得常常接触一些饱学之士,仰望其鸿采文章,心中亦生出向往高处世界的欲望,近些年断断续续写了几百篇短文,曾有老师阅后评论说:“可惜读书稍少了些。”这中肯的直言正击到要害。想我幼时并未认真读书,年富力强时又羁绊于生计,况且天性愚钝,实在是表里难以相资。近些年愈写愈学习,愈知自己鉴浅而志盛,回观旧文,能够勉强可读的十不足一。客观面对自己的状况,促使我放弃了急功近利的想法,转而踏踏实实从读书中享受视野拓宽的乐趣。
《易•大畜》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钟意于文字的朋友,欲有所求,则通过阅读广博学识是必须的。至于具体要读什么样的书?我一直觉得没有刻意的答案,以增加自己的才情为宜,使自己活得更有趣味些,这既是文学的基本功用,也是追求文学的基础。
昔日文学家杨雄向皇帝奏称自己幼时未曾好好读书,故皇帝允其带薪于国家图书馆读书,也算是令人羡慕的千古难逢佳话了。我等虽然有幸在电大学习六载,终觉仅仅涉及皮毛。常臆想能有一日,一杯茶一本书,一间茅屋一袭清流,不为衣食所扰。朋友闻之,说那是神仙生活,恐怕是所有人的梦想。
到了一定的年龄,再读书似乎晚了,在许多年长的老师朋友面前,不好意思说自己记忆力下降,然而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更不必说整本书看完后过段时间,阅读时令人手舞足蹈的章节愣是消失在记忆的大海之中,也是现实情况。电大的张咏春老师和我谈到这种现象时说:“读过的书,看似全忘了,其实已经结合进你的气质里。”我相信这话,故而我坚持读书,隔三差五依然写点文字,循前贤教诲,“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谈笑,才馁便求救于质朴归真,学贫便求救于终身学习,时常学点卖点,虽是没有办法的事,自娱自乐的趣味却丝毫不减,也应该算是达到了向学求美之目的。
李功名老师将我们同路人读书会文集命名为《心在高处》。心在高处,没有什么不好,心在高处就能活得充实和有希望,不辜负短短的人生。读自己的书,过自己的生活,动笔抒发自己的情感,不必过于纠结天分的高低,更不必纠结于他人的评说。至于勤是否能补拙?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本文原发于“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公众号,关注公众号,助力公益,分享更多原创。原发配音:李雪。
https://mp.weixin.qq.com/s/_bUDgTaPYH8jsDS_Oc8T-w
扫码关注 助力公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