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三」16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射”在古代有“军射”、“礼射”之别。军射自然重在准度和力道,而礼射重在观德。这里的“射”当指“礼射”。
“皮”即古时的箭靶子。“主皮”此处指穿透箭靶。
“科”本意为品类、等级。“同科”意为同等。
【译文】
孔子说:“礼射不在贯靶,因力气大小不同。古来规矩如此。”
【评析】
“礼射”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孔子所谓的“射不主皮”当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做事重在态度和过程,而不在于结果。见义应当勇为,与人应当为善。至于见义勇为能否使正义得到伸张,与人为善能否得到善意的回报,则并不应在考虑之中。故孟子云“虽千万人吾往矣”!
君子行事以仁义,而不以功利。谚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此之谓也。
何谓“君子行事以仁义,而不以功利”?何谓君子“与人为善而不求善意回报”?中国大翻译家傅雷的一段轶事可作令人泪目的诠释。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他的仁义和与人为善已成为其血肉,他甚至把自缢也看作一种做人的方式,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本。曾有一篇文章介绍文革期间知识分子自杀之事。文章写到:
“……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在红卫兵两天三夜不间断的抄家和凌辱后,时年五十八岁的翻译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于上海江苏路的家中双双自缢。为防踢倒凳子的声音吵醒邻居,他们事先在地上铺了一床棉被。……”
凳子倒下虽没有声音,但“于无声处听惊雷”,傅雷夫妇生命倒下而人格挺立的震撼,不禁令人肝胆俱痛。。。。。。
临终前,傅雷遗书给同在上海的妻兄朱人秀,委任后事,都是细琐的“财务问题”,包括:
傅雷遗书1、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
2、沈仲章之托,代修手表一只,请交还;
3、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4、姑母傅仪存我们家之饰物,与我们自有的,同时被红卫兵取去没收,只能以存单三纸(共三百七十元)又小额储蓄三张,作为赔偿;
5、现钞53.30元,作为我们的火葬费。
走得干干净净,不希望负欠任何人、拖累任何人,事事为别人着想,连火葬费都自行打点好。
一位君子,到死都不忘为人的规范。对那些规范“从一而终”,才算真正地有教养。
一位君子,自然不会卖假货害人,更不会利用职权鱼肉百姓、贪赃枉法、卖官鬻爵。
同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写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而傅雷用他生命最后一刻仍全心全意地与人为善,书写了“真君子应有的修养”。
一九七九年傅雷“平反”。一九八一年,《傅雷家书》在大陆出版,迄今已卖了一百五十万册以上。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不仅在读书、学艺,更在做人。藉着这些,傅雷自己也成了知识分子的标本。
笔者按: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
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代表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夏倍上校》、《人间喜剧》等。
傅雷有两子,傅聪和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1958年,傅雷在上海被划为右派。当时正在波兰演出的傅聪闻讯后,无奈流亡英国。
“文化大革命”之初遭红卫兵抄家,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傅雷因而受到迫害,被连续四天三夜批斗,受到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
1966年9月3日凌晨,不堪凌辱的傅雷与夫人朱梅馥自缢身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