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老鸭汤

作者: 水雨而 | 来源:发表于2022-11-12 22:49 被阅读0次

    上小学的时候,我随父亲去镇里上小学,住在父亲工作的区公所,都是在食堂凑合三餐,周末时便去亲戚邻居家蹭饭。这样吃百家饭的日子伴随了我的童年。长大后,远离父母在外生活三十多年,对于家的思念,也从那罐子老鸭汤说起。

    我是家中的排行最小,多多少少要受到母亲的一些偏爱。小时候,每天就像跟屁虫一样跟在母亲后边。长大一点跟着母亲烧饭,那时老家一带柴火短缺,平常用枯树枝、稻草烧火,收获时节用稻壳烧火,俗称“稻糠”,烧这种稻壳时候,会用风箱往火膛里送风。如果那天火膛里煨了小罐汤,母亲烧好饭后,把未燃尽的余灰把瓦罐包裹起来,要煨上几个小时。晚饭时间,打开小罐上的盖子,顿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这种余热慢煨的出来的食物,原料中的鲜味和营养成分也能充分溶解于汤中,使汤味更加鲜美诱人。至今不忘的是,母亲的一碗小罐汤喝下去,真的让人是神清气爽,浑身舒坦。

    现在每次回老家,一进门第一件事,放下行李卸下路途的疲惫,母亲就会端上一碗热腾腾的老鸭汤,母亲满头白发,脸上多了许多的皱纹,笑盈盈说:“路上辛苦了吧,先喝碗热汤。”,放在我面前的时一碗久违老鸭汤,双手端起那碗热汤,闻一闻立时就来了精神,先喝上一口,吃光里面的鲜美的鸭肉,再喝完一碗鲜香可口的老鸭汤。回家的频次不一样,喝汤的时间不一样,总是能看到母亲慈祥的笑容。有时喝汤时,我会偷偷地抹去幸福的眼泪。那一刻,我从母亲堆满笑容的脸上,倍感有父母关爱的家是那样的温馨和甜蜜。

    汤是中国人饭桌上独特的美食,几菜一汤也是饭桌上的标配。记得母亲总是用那种陶土罐煨汤,这种陶土罐肚大像小腰鼓,罐分大中小三种型号,有上釉和不上釉两种。而我母亲则一直用不上釉的泥瓦罐煨汤,她说泥瓦罐透气性好,煨出来的汤好喝。最早的时候,家里用柴火时,陶罐会放在烧火的火膛里煨汤。后来家里烧火用煤球、燃气的时候,陶罐就放在灶台上炖汤,通常会大火烧沸腾,改用小火炖一两个小时,把最鲜美的味道炖出来。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煨汤的真谛:“凡为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则成之味”,几千年以来,这种煨或炖出来的汤,保留食材的鲜美,营养成分毫无保留地溶解在汤里。母亲煨的老鸭汤的时候,不放入其它佐料,只需少许的姜和食盐,煨出来的汤既去腥味又去膻味,省去甜、酸、苦、辛、辣。呈现出甜而不甜,咸而不浓,辛而不烈,轻而不薄,肥而不腻的口感。当我喝上一口飘着几颗油珠的老鸭汤,咬一口炖的软烂的鸭肉或鸭肠或鸭肝,再连续喝上三五口,那鲜美的老鸭汤安抚了味蕾,温暖了我的胃,浑身上下顿时暖融融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原来家的思念就是一碗热腾腾的老鸭汤。

    也许是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去过很多地方,也喝过不少当地的好汤。如广东的山药老鸭汤,四川的蹄花汤,湖南的玉米排骨汤,湖北的莲藕排骨汤,还有一碗汤“唤醒一座城”的南昌瓦罐煨汤等等。虽然各地汤都有各地的特色,味道也很鲜美,但我还是觉得母亲的瓦罐汤更加让人回味无穷。母亲煨汤是十分讲究的,她常说:“肉吃鲜杀,鱼虾吃跳”。早晨去菜市场,寻觅最新鲜的食材,将杀好老鸭买回来后,先用请水浸洗后,用小镊子把肉皮上的鸭毛去干净,用淡盐水反复清洗,再切块放入罐中。加水的同时放几片生姜,放大火炖沸腾后,改小火慢炖一两个小时即可。 

    从小就听大人说过,老家的那种小罐汤不仅滋补强身,养肝养胃,还能舒筋活血。因此,男人远道回家,新女婿上门,小媳妇坐月子,体弱无力,大病初愈等,都要用小罐汤进补。在我的心目中,母亲的炖的老鸭汤鲜美甘淳,饱含着母亲的慈爱和智慧,让我至今想来依然垂涎欲滴无限眷念。当一碗老鸭汤,一勺一勺顺进肚子里,就能涤去生活的疲惫和困苦,融化日常的无助与慌忙,抚平内心的坎坷与辛酸。每次临出门前,母亲总是重复着那句:常打电话,有时间就回来一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瓦罐老鸭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pc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