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三个字,大多数人都应该听说过,一种比较恐怖的疾病。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往往靠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一种物质和疾病联系紧密,吃多了会导致疾病。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在现实中却往往被人忽视、忘记,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是人类,人类本能大多数都爱吃糖。
这么好吃的东西会导致疾病,那想吃怎么办?
忘记它不就行了?赶紧吃根棒棒糖压压惊去……
一、虽然人可能都爱吃,但蜜糖并不一种好东西。
还是谈谈人人闻之色变的“糖尿病”,学过生物的同学们都知道:人体内用来消化分解糖的物质是胰岛素,一吃糖,胰岛素这位负责任的分糖官(我给起的官名,胰岛素配得上)就开始认真工作,把糖都分解开来,分成能够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对人体有益无害的物质。(具体是啥,就不探讨了,这不是一篇科学普及文章)
吃一点点糖,这位分糖官大刀阔斧、游刃有余,迅速把糖给收拾了。吃的糖有点多,这位分糖官有点疲惫,想休息不能休息,他心中呐喊着“我要休假!”,但出于职责使命,他继续挥舞着青龙偃月刀冲向糖群。吃的糖越来越多,无数糖群涌而来,这位英雄实在没有气力了,心想:再这么下去,本官要成为历史。算了,睁只眼闭只眼吧。这时就出现了官方术语“胰岛素抵抗”,发展到最后,分糖官就彻底罢工不干了,不分解糖了。
慢慢地,糖越来越多,它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也不能被胰岛素分解,就随血液在全身游走。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如果没有胰岛素前来攻打,久而久之,就发展势力、继续壮大,毒害这个器官。
“糖尿病”并不可怕,“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才可怕,糖汇聚心脏,引发心脏病;跑到眼睛,可能导致失明……总之,走到哪里毒害哪里。
这可如何是好?内部胰岛素搞罢工,那只好请外援,注射胰岛素来分解糖吧。再有,含有糖分的东西少吃或者干脆别吃,吃了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不知道我讲清楚没有,这就是我个人对糖尿病的理解。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还请专业人士手下留情,别拿皮鞋扔我。
但糖仅仅就和糖尿病有关吗?我听说的,吃糖多了,对牙齿有损害;吃糖多了,对眼睛也不好;吃糖多了,会导致肥胖……害处还真不少。
糖的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必须只能由糖来提供身体能量吗?毕竟,这家伙有点不太靠谱啊,有点像内奸,搞不好哪天就反了。
最近我在看本书,书上说了,人有个神奇的功能,脂肪也可以消耗掉作为能量来源。有人会说,脂肪也不靠谱啊,现在谁不担心自己的胆固醇高啊?我只能笑而不语,这篇文章是写糖的,不是写脂肪的。等哪天我有空了咱们再讨论脂肪。
你记得一点就行了:在古代,物资贫乏,人们体力劳动多。对人而言,糖是个好东西。在现代,物资丰富,人们还懒得活动。对人而言,糖就变成了一个不那么好的东西,甚至是个坏家伙。(我得替糖吃句公道话:别埋怨糖,他一直存在,人的环境变化导致他们今天的地位变化。古时候,技术不发达,获取糖并不容易。现代,技术发达了,人类获取糖太容易了。糖本来就是自然界不太想让你那么获取的东西,但聪明的人类却让不容易获取的东西很容易获得,吃多了导致生病,到底是谁错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蜜糖之后,往往有陷阱,别因贪吃落陷阱。
(发现上面的文字写多了,一不小心发挥过度,耽误大家时间了。我们加快节奏、长话短说)
这里的蜜糖就是一种比喻,把蜜糖比作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诱惑。
要想让一个人掉落挖好的坑里,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点甜头、给他点糖吃吃。
拿堵波做例子吧,一个人因为堵波最后倾家荡产,往往都是在堵波初期尝到了甜头。如果一开始,他就一直输,很大可能他会停手。但如果一开始,他就赢了几把,很大概率这个人就停止不了了,直到他无法再参加堵波。
人家是“打一巴掌,给个枣(枣是甜的,含糖)吃吃”,这是“先给点糖吃吃,然后、最后打巴掌”。
看明白了没有?蜜糖都往往与陷阱关联。当某天,有人莫名其妙对你好、要给你糖吃的时候,你一定得把眼睛擦上一百遍、把脑袋敲一百下,好好看清楚、容你三思、四思、五六七八九思……
三、不被糖诱惑,走健康之路、聪明之路。
再来个比较出名的词“糖衣炮弹”,大家大概都知道是啥意思吧。都知道了的话,我就不班门弄斧解释、说些没用的了。
咱们直接来干货。
蜜糖,一有害身体,二常带陷阱。
认清了蜜糖的真相,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想让自己更加健康、机智。
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吧?
这答案连小孩都知道!
小孩经常听聪明的父母唠叨:“不准再多吃糖了!再吃打你屁股!”
(文章结束)
总结:
1、虽然人可能都爱吃,但蜜糖并不一种好东西。
2、蜜糖之后,往往有陷阱,别因贪吃落陷阱。
3、不被糖诱惑,走健康之路、聪明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