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功能-医药之用

作者: 3cea3dfd4b57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08:22 被阅读123次

          《神农本草经》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避秽也。”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香的医疗作用。可以说在中国香道文化中,香最原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健、祛病除邪等医药之用,中国香道祛病除邪是传统医药养生的秘诀。

          古人在先秦时期就意识到“香气养性”这一养生观念,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香料也被称作香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制香所用的原料,绝大多数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燃烧发出的气味,具有免疫辟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等功效。原料药物四气五味的不同,制出的香各功能也不同,有的解毒杀虫、有的润肺止咳、有的防腐除霉、有的健脾镇痛。

          很多香料是中国传统中医入药的重要材料,很多医书中或本草中都有关于香料的记载。如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传尸疰病”,即现在的肺结核病。明代医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用“线香”入药:“今人合香之法甚多,唯线香可人疮科用。其料加减不等,大抵多用白芷、独活、甘松、  三柰(nài)、丁香、藿香、藁(gǎo )本、高良姜、茴香、连翘、大黄、黄芩、黄柏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方法是点灯置桶中,燃香以鼻吸烟后咽下。除此之外,还可“内服解药毒,疮即干”。

            不同药性的香料对人体的作用不同。《神农本草经疏》记有“木香,味辛湿无毒,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安息香,芬香通神明而辟诸邪”,谈及沉香时说:“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而入。口鼻为阳明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

          那么,香药对人体产生作用的原理为何?《黄帝内经》中提到“其有邪者,浸形以为汗,即药物蒸汽,熏蒸肌表汗孔开汇,邪从汗解”。其实,人通过呼吸、涂抹等途径摄人的芳香成分,其质量虽小,却能影响整个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系统,并被“放大”“延伸”从而引起人体内的一系列变化。当一种香气使人产生舒缓、放松、美好的体验时,它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而是伴有脑电波、激素、血压等众多生理指标的改变,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养生功效,这就是香作用于人体的基本机制和原理。

          香作为医药之用,有香药、香茶。《香乘》共载有9种方子:丁香煎圆、木香饼子、豆蔻香身丸、透体麝脐带、独醒香、经御龙麝香茶、孩儿香茶及另外两种香茶。

          宋代,无论是皇宫还是民间还流行一种苏合香酒。《彭乘墨客挥犀》记载:“王文正太尉气赢多病。真宗面赐药酒一瓶,令空腹饮之,可以和气血辟外邪,文正饮之大觉安健,因对称谢,上曰‘此苏合香酒也’,每一斗酒以苏和香丸一两同煮,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因各出数盒赐近臣,庶之家皆效为之,因盛于时。”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九:“此药本出禁中,祥符中赏赐近臣。”记载的就是苏合香丸的治病疗效。北宋真宗曾经把苏合香丸炮制成的苏合香酒赐给王文正太尉.此酒“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宋真宗也将苏合香丸数篚赐给近臣,苏合香丸因此风靡一时。此外,在中国的金创药及祛瘀化脓等方剂中,乳香、麝香及没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分。

            当时也有将香药调入饮食中制作成香药果子、香药糖水,并调龙脑、麝香入“龙凰茶园”中。制作名贵的墨锭也常调入龙脑、麝香。《武林旧事》卷六也有以沉香水饮用的记载。

            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录有曹府特制的“藏香方”,是将沉香、檀香、木香、母丁香、细辛、大黄、乳香、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冰片等20余种气味芳香的中药研成细末后,用榆面、火硝、老醇酒调和制成香饼。赵氏称藏香有开关窍、透痘疹、愈疟疾、催生产、治气秘等医疗保健的作用,其言不虚。因为制作藏香所用的原料本身就是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其燃烧后产生的气味有除秽杀菌、祛病养生之功效。

          许多现代科学研究也指出,香味有益于人体健康。耶鲁大学精神物理学中心的学者指出苹果香薰的气味可以使焦虑的人降低血压,并避免惊慌;蕉衣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人提高警觉。辛辛那提大学相关测验显示,空气中所加入香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发现使得精油等芳香疗法的健身方式极为流行。可见,古人把香作为医药之用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本文摘自 余悦主编的《图说香道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道功能-医药之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ui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