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三峡——甲午之败

作者: 为了走路而走路 | 来源:发表于2017-12-18 22:52 被阅读233次

    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记录下来的,大都是过来人经验智识的总和,正所谓道理是相通的,如果能够在思辨的基础上研究学习历史,在为人处世中必然能够受益。

图片来自百度 (⊙o⊙)…(๑• . •๑)

    回观中国近代史的一幅幅画卷,可谓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而在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画卷中,最受瞩目的而且对中国伤害最大的要数1894年的甲午战争了。唐德刚先生把中国近代史比作是社会各方面的整体转型期的“历史三峡”,而甲午中日战争便是“历史三峡”的峡口。自此之后,庞大而又日暮途穷满清帝国在蒙昧中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醒,自此以后,伟大的先行者通过学习西方政治体制改革和推倒旧政体建立新国家两条路来拯救危亡中的东方雄狮。所以,研究学习甲午战争史在学习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甲午战争中主力军队——北洋水师曾随着清廷在内外困境中的回复而一同发展起来,这段时期的复兴气象使王朝衰败得到遏制,史称“同治中兴”。中兴现象的出现和北洋水师短暂建立发展是在中华整体下坡被动挨打的情况得以缓和的表现。这时,风风火火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被镇压,国内战争结束;而帝国主义包围之下的外患也得以暂时缓解。在统治阶级内部,新的且稳定的政治权利核心出现,恭亲王奕欣崛起,招贤纳谏,熟谙外请。在官僚政府阶层,清廷任用洋人赫德进行科学的管理,增加了国防预算,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下创办的北洋水师便有了经济保证。1894年(清光绪20年),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升号从塘沽起航,运送中国士兵前往朝鲜牙山,在丰岛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本浪速号巡洋舰悍然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国,而这些官兵,是李鸿章所管理的“精锐”淮军。此次高升号事件直接击破清朝士兵的心理防线,对李鸿章本人也有了很大的刺激,在此之后,李鸿章创办并积极发展海军事业。这便是北洋水师短暂发展的原因。在甲午前夕,清政府的海军是排世界第8,而日本的海军排名是世界11~13位的。为何排名前于日本海军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一战竟会如此狼狈以至全军覆没?接下来的,便要认真研究甲午战争为何而败,为何至一败涂地的地步!

居上者无动于衷

    兵强将勇的满族女真人在吞占中原山河200年后变得奢靡羸弱,颟顸无知。整个中国被落后挨打的气氛所笼罩着。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已走向了穷途陌路。战前的清政府,政权平稳交接,1889年,慈禧太后退居颐和园,宣布归政光绪帝。在这平静的政治统治下各种暗流涌动,自以为是的情绪蔓延开来。

    而官僚集团中,分为了帝党和后党。帝党以帝师翁同龢为核心,聚集了一批“后清流”的御史谏臣。后党为奕劻等握有实力的地方大臣组成。中央的统治阶层在一片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以互相争斗来消耗着泱泱中华的力量。在两派中,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的后党掌握着实际的权利,这个清朝命中注定的祸乱者叶赫那拉氏,在中国近代史中以昏庸无能、颟顸无知祸害中华民族的各项复兴事业而臭名昭彰!1892年,清政府宣布以太后万寿需款占用了李鸿章建设北洋舰队的经费,而慈禧太后更意图重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无奈工程浩大预算难计,预以修建颐和园来代替,这是慈禧太后为将来养老大策而准备的。由于经济问题和其他原因,北洋舰队放弃了英国的优质炮船,此次失去的是甲午战争中重创我军,起到主要作用的日本“吉野”号啊!就这么被日军买了去。李鸿章曾无奈言道:“与妇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也”。纵观整个近代清廷,并不缺乏李鸿章、左宗棠、林则徐等正气凛然之大人物,无奈执政的统治阶层处在腐化的中心,“君为臣纲”王纲解纽,纵然有至高的公私德行,也难奈形势所逼迫啊!

    在完全听命于帝后的官僚政府中,简直是随着皇室一齐腐败。1884年,慈禧太后把恭亲王奕欣赶出了总理衙门,又一次的除去了中央权力突出来的一方。恭亲王奕欣是何等的人物,在近代中外交往中折冲樽俎,在官僚统治阶级中纵横捭阖。那慈禧太后的位子都是恭亲王扶上去的呢。官僚中的又一人物,洋人赫德,是清廷的公开间谍却身居要职,与李鸿章可谓是明争暗斗个你死我活。为了分散李鸿章的权利,赫德进言提议推荐醇亲王为海军总管。此一人物,为清朝皇室的首席大贵、纨绔子、大贪官。北洋舰队这一肥肉落在了醇亲王的手上,也难怪甲午战争中看似强大实则羸弱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在北洋舰队规划期中,曾有400万两的预算。而建军期间,北洋海军所用不过120万两(英国才50万两而已。)可见其中公款挪用,私囊窃取的官僚风气之重。李鸿章也不会因为公款之失而去找私家麻烦,他本人更有着“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讽语。那号称排名第八的海军质量是否是徒有其表也有待考证了。

    中央政府的不重视。在甲午战争前夕对于朝鲜问题,清政府出台了“东事三策”的对朝政策。所谓东事三策,就是对朝鲜的三种不同态度。其一是把朝鲜国作为一个郡县内迁,为了方便管辖更为了加强宗主国的统治地位。但是正处在内忧外患的没落清王朝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一策略,故此计谋废;其二是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下开放朝鲜,实行势力平衡。可是,满清贵族虽然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感受到了西方的强大,却仍然是颟顸自大。不过,纵然清廷有意如此,实力也不足以能够做到啊;其三是清政府一直以来就热衷于的办法——任其自由发展。真是令每一个国人痛心,我国征服朝鲜几百年,竟然把“万邦来朝”的实力给完完全全的丢失了。清政府这种愚昧无知的态度也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至在1875年日本侵略朝鲜的江华战役中,总理衙门由于推卸责任的懦弱声明:“朝鲜内政外教悉听自为”而彻底失去对朝鲜的宗主权。

图片来自百度 (⊙o⊙)…(๑• . •๑)
以一人敌一国

  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可谓是得罪了天下人,众人对其在近代中国的行为也是毁誉参半。在甲午战争中,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然而此人在天下人严重被批评为“卖国贼”、“误国者”,多数人,也把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全数归之于他。实际并非如此,笔者在了解李鸿章的行为事迹之后,不得不摒弃原有的错误观念,对其进行客观辩证的评价。

    不得不说,李鸿章确实是近代中国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梁启超对他赞誉:“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一代卓越英雄人物,实在可惜生在了错误的时代。在这里且不说李鸿章对于近代中国的种种贡献,单看其与甲午战争失败的种种因果。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之前对于排名世界第八的海军的认知是非常不看好的,他知道整个北洋水师和大清帝国只是一个纸糊的老虎,知道清朝统治阶层的腐败根本没有可能再对海军装备有所重视,他一步步妥协,睁睁得看着清廷的拨款流走。奉行着君为臣纲、忠孝两全的官僚李鸿章,明知不能战,太后说战便战;明知海军要军费,太后重修圆明园时还是把经费用于宫廷用度;明知赫德的间谍活动、奕劻对于海军衙门的腐蠹行为,却也是无可奈何而不为之的。在对于苟延残喘无能的清政府的主战命令,李鸿章只得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对于日本的种种行为,李鸿章只是寄托希望于西方列强。俄国人假意允诺,英美作势调停,让李鸿章过分的一开学于外交,以至于在空洞的外交中延误了甲午战争的军事准备工作。在1885年签订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那时候的海军是很有可能战胜日本的啊!他考虑周全,可是考虑的也太过于周全了。虽然李鸿章在近代的各种外交上都有着关键的作用,他一把骨头一把泪为清政府省下一亿白银,而实际上倘若李鸿章并没有过于抓北洋海军权力与保船避战政策,清政府对北洋海军的军费也不至于减少如斯。中日甲午战争也不至于惨败至此。但是,我们也并非李鸿章或者其近人,对于他也做不了客观的评价,历史自有历史评说,在那个举国蒙昧昏聩的年代,李鸿章一人之能救不了一国,其一人之过也败不了一国。时势造英雄,李鸿章是担下了国人对于清政府的矛盾,承担了这个千疮百孔末代王朝的裱糊匠罢了。

    当然甲午战争惨败也是与中堂大人个人品行有一定关系的,毕竟“宰相合肥天下瘦”也并非完全是胡诌八扯之语。北洋海军那么大个肥肉,老于官僚世故的李鸿章能不贪?这点早就是官场之中没法子言明的事情了。除此之外,深居高位,李鸿章任人唯亲。其无论亲贵幕僚,皆数用于北洋或官场之中。虽然中堂大人有其个人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李鸿章之才识,不能全然抹煞李鸿章所做的贡献,大厦将倾,实非一人可扶之!

北洋海军的诸多弊端

  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之前对外号称是世界第八,然而甲午战争之后的一败涂地确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这个日暮颓败帝国的新旧杂牌海军是否经得起实战的检验。

    中国的科技现代化最早的,是林则徐的船炮政策,走在中华时代前列林则徐,也仅仅是局限在炮火上,只搞炮火而不搞船舰。此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传统中国人对洋轮的不重视。究其原因,中原统治势力离海洋较远,纵然历史上有过秦始皇、郑和下西洋等下海经历,传统的中国人对于海洋也是陌生而又不会轻易碰触的。而且在近代中国人的眼中,洋船用于长江,吃水且容易搁浅。所以清政府对于洋船一直是没有兴趣的,直到洋务运动才有所改变。

    “我方的军舰,不但舰龄老,航速及舰炮射击速度,都不及日本。”“中国舰队庞大陈旧且迟缓,日本舰队小巧新颖且快捷。”北洋海军至此便端倪可察了。军队如此的更不必说北洋舰队的腐败了(太监干预、大炮上晒裤子)。

    除了军备,军队人员在甲午战争中也是极其重要的。现代海军的摇篮——船政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海军人才。然而其余的军队人员组成大部分是贫下中农、过气淮军组成的所谓英勇之师,此种瓦岗英雄,怎么能打赢这场近代化的国际战争呢?有人说北洋海军军官:“研究海军战史,没有读通,误采用一个战例,生吞活剥的去模仿,以至大错。依样画葫芦,便落个一败涂地。”综上所述,甲午战争的海军并非表面排名所饰的那样有多么强大,在其内部军备、人力、物力、财力都随着败絮其中的清王朝一起腐朽了。

    除了以上三大点,还有中国传统的旧式观念(对技术的不支持、官僚成见、畛域观念等)的影响,失败成了必然结果。这样一个朝廷,这样一批官僚,这样一支军队,能打赢这场国际性的近代化战争吗?在甲午战后短短17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而现在,新中国慢慢的崛起,正以他特殊的方式逐渐的屹立于世界大国之列。我们更需得回顾历史、铭记耻辱、汲取教训!

图片来自百度 (⊙o⊙)…(๑• . •๑) 上传中,请稍候... 所读的有关书籍,我就不一一写注释了 一围给你花花            (๑• . •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的三峡——甲午之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u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