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人物论三国史话云居轩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11:25 被阅读1638次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三国百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枉添白发。《三国演义》里最大的和最后的一个惊人之笔就是名不见经传的司马氏最终竟然灭掉了看来强大无比的魏蜀吴三国,这些都得益于司马家出了个超级英雄司马懿。查阅有关资料后,主要参考《晋书·宣帝纪》以及《三国志》《三国演义》中的有关记载,撰成此拙文,力争还原给您一个客观真实的司马懿。

                一、司马懿生平

司马懿(公元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东汉末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西晋王朝的奠基者。

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扶保魏国三代,后期发动兵变掌控魏国朝政,最后把曹魏的家底一扫光。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251年去世,享年72岁。死后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懿的墓地叫高原陵,位于现在河南偃师县北邙首阳山。因为他在临终时嘱咐家人,要丧事从简,不起坟头,不立碑记,不设随葬品,不栽树木,不与遗孀合葬,所以其墓地一直成谜。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西晋皇陵包括司马懿墓——高原陵,就在今天的偃师市南蔡庄一带。

        二、隐忍不发的几十载时光

象诸多英雄豪杰一样,生于乱世的司马懿也“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在二十岁时,以识人著称的南阳太守杨俊评价司马懿绝非寻常之辈。尚书崔琰(音yan,眼)对司马士懿的哥哥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201年,曹操征召司马懿到府中任职。司马懿不想在曹操手下做事,就推托自己有风痹病,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真像染上风痹一般。注意,这里有伏笔,后来的司马懿又装了一回病糊弄曹爽,此处暂且不表。208年,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音yuan,院)。曹操对派去的使者说,“如果他再不来的话,就把他捉来见我!”。司马懿这回真害怕了,只好进入了曹操的文官队伍。

司马懿先后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在曹操时最后的官职相当于曹操的秘书长。在长期相处中,司马懿隐忍不发,但精明过人的曹操仍然察觉到了司马懿的远大志向,并且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就是说他回头时是整体转向,预测此人绝非善类,心里很不放心。他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但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密切,处处保护着司马懿。司马懿则在惴惴不安中夹起尾巴做人,勤于职守,废寝忘食,终于让曹操把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司马懿为数不多的火花一闪是在215年。当时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想退兵的曹操建议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未从其计。219年,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水淹增援的于禁七军,把曹操着急得要迁都河北。司马懿建议说:“如果现在迁都,就等于向关羽示弱,必然会失去淮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孙权和刘备外亲内疏,关羽如此顺风顺水,孙权肯定会很不高兴。要抓紧联络孙权,让他偷袭关羽后路,樊城之围自然会解。”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计策,联络孙权,孙权果然出兵偷袭并斩杀了关羽。

            三、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兢兢业业的辅政大臣。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后又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向乡侯,转抚军、假节,录尚书事。226年,曹丕病逝,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临终前对太子曹睿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曹睿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孙权于8月出兵攻魏,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司马懿击退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12月,司马懿升任骠骑将军。

抗击蜀国的中流柱石。227年,魏明帝曹睿命司马懿驻扎宛城。蜀降将孟达任新城太守。曹丕死后,孟达失宠,图谋叛魏,并积极与诸葛亮取得联系。司马懿得知后,先是好言安抚稳住孟达,然后亲自率军日夜兼程抵达新城城下。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仅仅十六天魏军就攻入新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攻占武都、阴平二郡,关中震动。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大雨班师。231年,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出兵北伐,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粮尽退兵。在司马懿追击途中其先锋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在木门道被射杀,令司马懿心痛不已。234年,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坚壁拒守,以逸待劳,与诸葛亮相持。后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历时七年的诸葛亮北伐至此结束。

平定辽东的勇猛统帅。237年,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238年,司马懿率兵讨伐公孙渊,临行时亲友相送,司马懿感慨作歌:“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司马懿自洛阳出发,经孤竹,越碣石,进至辽水。公孙渊依辽水围堑二十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指挥魏军痛击,三战皆捷,遂乘胜将公孙渊围在襄平。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边上,自此辽东平定。

计赚曹爽的阴鸷将军。239年正月,曹睿去世,年仅八岁的曹芳即位,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曹爽极力排挤司马懿,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司马懿称病不出,隐忍待时。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结果大败而回。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义、武卫将军曹训等均从行。司马懿终于等到了这千载难逢的绝佳时机,就如潜伏多时的猛虎一样一跃而出。他立即发动兵变,并好言把曹爽逛哄回洛阳。紧接着司马懿自食其言,以谋反的罪名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大权在握的司马懿慢慢架空了魏国皇帝,积极培植个人势力。两年之后,司马懿在洛阳去世。

                  四、后世评价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相对于大义忠诚、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作为其对手的司马懿基本上扮演了一个反面角色。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诸葛亮年轻潇洒,决胜千里;司马懿则形象老迈,老谋深算。真实的司马懿仅比诸葛亮大两岁!属于年岁相当的对手。

我个人认为,司马懿在中国历史上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孙子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作为一名领兵带队的统帅,如果只有明确的战役目标,而没有战略目标,那么他充其量只是名合格的将军。比如历史上的韩信、岳飞等将领,都是只算计到战场上的胜负,而没有预料到胜负后的时局。司马懿这一点比他们都高明很多,他深深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对于诸葛亮的“空城计”,如果史上确有其事,我坚持认为这是司马懿故意而为之。可以假设一下,假使司马懿抓住了诸葛亮,灭了蜀国,那么他的命运应该是接着被杀,后来的邓艾和钟会不就是例子吗?如果真是如此,三国这段历史便会重写。司马懿深深知道,他的存在价值是因为魏国处于蜀国不断的进攻威胁之中。如果他被诸葛亮击败或者与之相反,那么他肯定会被替换或被杀,力争保持均势才是自保的最佳招数。以上为个人观点,见识浅薄,还是摘录一下大人物们的评价吧。

唐太宗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大才子曹植的评价是:“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对手孙权的评价是:“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说:“司马懿,少聪达,多大略。”

毛泽东主席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来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罗贯中先生有诗赞曰: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

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

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黄其军

  作于2017年12月20日(古历十一月初三)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郭嘉——第一谋臣的智胜之道

三国大事年记

刘备——一部穷苦孩子的奋斗史

历史上面目迥异的华歆

智圣诸葛亮的大智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米老爹:不错。
  • 孤独的烟:兵败斜谷这事怎么没说啊
    黄河歌者:@孤独的烟 双方互有胜负,总体战平。《三国演义》把司马懿写得那么狼狈,是真正的演义写法,包含了作者个人浓厚的正统思想。果真如是,诸葛亮早已兵过谓水,攻占长安了。实际上是双方一直在相持😛😛😛
    诸葛亮积极进攻,司马懿坚守不出,只待蜀兵粮尽退兵。之前贾诩也是用这个法对付的马腾韩遂,不好看但实用。
  • c0c1a598c53e:黄老师对三国人物研究透彻,佩服!👍👍
    黄河歌者:@MNLS_2a46 谢谢,在深读中形成个人见解。😛😛😛
  • 06a2c4e7d03b:其实三国人物无论计谋啊,智商啊,有很多人,也论不上高低,但是有一种人性一般人做不到,就是隐忍。比如司马懿,刘备,刘婵都是隐忍高手。曹操手底下不好几个就是不隐忍而被杀的吗?在乱世活着最重要,活着才有机会实现野心
    黄河歌者:@疯狂的大头 就是这个道理啊👍👍👍
  • 黄河歌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诸葛亮年轻潇洒,决胜千里;司马懿则形象老迈,老谋深算。真实的司马懿仅比诸葛亮大两岁!属于年岁相当的对手。
    😊😊😊
  • 缘末:感谢黄老师的精彩分享,受教了🙏🙏🙏
    黄河歌者:@缘末 一管之见,多指点🤗🤗
  • 子兴:整理三国创建一统的奠基者,我觉得是这样吧。
  • 帝都奇妙物语:另外,司马懿带领人口土地数倍于蜀汉的魏国于诸葛亮作战,却长期只敢处于守势,还把副元帅张合给牺牲了,军事上也不高明。个人愚见,司马懿算得上是三国时的中上等人物,还到不了丞相、魏武的境界,主要是对手曹爽太脑残。
    黄河歌者:@帝都奇妙物语 👍👍👍
  • 帝都奇妙物语:司马懿挺厉害,但是说真话欺负孤儿寡母也算不得大本事,尤其是在鞠躬尽瘁的丞相的映衬之下。最后连子孙晋明帝得知祖先获取政权的手段之后,捂着脸说:“若真的像你说的这样,晋朝天下怎么能长久呢?”
    黄河歌者:@bigfrank 政治上没欺负一说,只有你死我活的搏杀,“成王败寇”是定数。同意你的观点。👍👍👍
    bigfrank:@帝都奇妙物语 宋朝也是欺负孤儿寡妇,不也混了好多年?
    黄河歌者:@帝都奇妙物语 👍👍👍
  • 静静的白莲:领教🙏
    黄河歌者:@静静地白莲 谢谢,共同加油😊😊😊
  • 黄河歌者:应明安弟要求,今日抽空写了写司马懿。
    此为《三国书评》之十七,发出来与众朋友共享🤗🤗🤗

本文标题: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fg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