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人志。知趣影评·剧评
[炎夏铭刻征文]在心之全蚀中杀死上帝

[炎夏铭刻征文]在心之全蚀中杀死上帝

作者: 江河清湛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19:48 被阅读116次

    Total Eclipse,美国95年上映影片,也被译为全蚀狂爱,但私以为“狂”只是世人对两位诗人感情的表现的看法,但对内心的波折与变迁的关注才更重要,所以一直更偏爱心之全蚀这个译名。

    主演之一饰演兰波的就是小李子莱昂纳多,讲述了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和魏尔伦的经历和感情,两人在世俗和法律、诗歌和肉体中徘徊游走,辗转各地,主要视角多被放在兰波身上,开头是兰波的妹妹找到老去的魏尔伦,想要回兰波生前的诗稿,由此倒叙引出过去的回忆。不得不称赞一句小李子盛世美颜,所以放了不少截图。第一次看的时候到一半多才反应过来截图,相当于前半段看了两遍,结束仍然意犹未尽。看着他哭,感觉自己心都要碎了。

    对于魏尔伦来讲,年轻而美丽的兰波就是他的太阳。但他很懦弱,在回到过去和放飞自我之间犹豫徘徊,既伤害了妻子也伤害了兰波,实际上却又是很平常的一个“人”而已。

    哭泣的兰波

    让·尼古拉·阿尔蒂尔·兰波,19世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早期象征主义的代表,年少时在墙上写下“杀死上帝”的“坏小子”,轻蔑而略带忧郁的眼神、放荡不羁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带有魏晋的风流。因为兰波才去找这部剧来看的,可以说这部剧对我的影响是不小的,但看到有人说没太看懂这部剧,所以希望尽力解释一下这部影片,下面会先串一遍剧情,过程中简单解释并辅以诗歌节选以供欣赏,然后再集中解释几个点,不想说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基本都用大白话解释。如果对我的观点有什么别的看法,欢迎评论,如能有所得,不甚荣幸。

    巴黎-1871

    一、初来巴黎

    影片开头,火车隆隆开来,兰波似乎要被驶过火车的风吸过去了,镜头一转却已经上了车,目光望向未知的未来,至少跟过去的乡村生活要告个别。17岁顽皮而放任的兰波,踏上了去巴黎的路。从此便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吓唬魏尔伦后扭头一笑的兰波

    魏尔伦虽然在法国诗坛中颇有地位,但其实并不是非常适合追求形式美而反对浪漫主义自我表达的巴斯那派诗歌,所以能从开始衣冠楚楚那么快就沦陷到兰波的纯任自然中去。他前后对妻子玛蒂尔特小姐和兰波的追逐,实际都是都纯洁无暇的深沉迷恋。而他的诗多是蕴含忧伤的,但并不晦涩难懂,在象征主义中也是保守的,姑且截取一段以供阅读:爱情,但愿别再跟我谈起/我的灵魂活腻了/却又怕死/就像是潮水的玩具/葬身大海的小船/它扬帆出海/去迎接可怕的海难。

    来接兰波的魏尔伦

    初来乍到的兰波依旧狂傲不羁,刚下车就咋呼吓了来接他的魏尔伦一跳——魏尔伦的穿着样子正是他嗤之以鼻的“绅士”们。因为互相不认识而错过,兰波甩着似乎有脾气的步伐走街串巷去了魏尔伦家,一路上表现得就像刚进城的粗俗少年,一脸无知,满不在乎。北上广深不少见外来人口,更不少见乡村来人,但如此恃才傲物、满眼蔑视的来客恐怕也不多见吧。

    初来巴黎

    而在魏尔伦家餐桌上时,兰波的那句“我从不念自己的诗”既充分表现了他本人的桀骜不驯、特立独行,毕竟当时的诗人有当众吟诵自己诗歌的习惯并以为美。而且也为此后聚会上大喊“辣鸡”、跳上餐桌尬舞、羞辱诗人领袖埋下了伏笔——他就是这么特殊,而令人目眩神迷。

    “我从不念自己的诗”

    观看别人的经历或许尚且好处不深,但如果试想逢年过节家族聚会时,觥筹交错间突然有人,或者就是你,跳上餐桌,踢开碗盘,还当众撒尿,就算是只有男性亲友,恐怕没人不觉得惊世骇俗,不过或许这更像学术会议、商业互吹会议上大骂演讲者煞笔还扰乱会场秩序,不可谓不锋芒毕露。堪比李白让高力士脱靴,十足的对现实的反抗,只是兰波更激进,毕竟其时才17岁,血气方刚。

    扰乱诗人集会

    魏尔伦哈哈大笑,不得不说,在自己不喜欢的、自己认为虚伪的诗坛里混迹,看着曾经认为如天使洁白无暇的妻子也日益成为糟糠,再加上寄于岳丈篱下的屈辱与不甘,使其更加压抑、郁闷和沉沦,因而兰波的到来就像空气浑浊不堪致使呼吸艰难时,突然吹来一阵风,卷来一股清新无比令人畅快的空气。

    看到撒尿的兰波而放声大笑

    于是他们一起喝苦艾酒,一起大笑,一起“抛弃”诗坛,朝气、活力、放荡,如同重生一样,这一切都使魏尔伦更加沉溺于与兰波相处的时光。魏尔伦1844年生,兰波1854年生,相差近十岁,却是年下,就是魏尔伦发际线未免太高了,偶尔难免有点儿出戏,所以不禁让人感慨:兰波到底是怎么喜欢上魏尔伦的嘛。在交流中,魏尔伦越来越为前卫、激进而富有才华的兰波所倾倒,在结合中,魏尔伦则被兰波年轻的肉体所征服。慢慢的,他们变得越发离不开彼此。

    找到被赶出去的兰波

    如果这只是一场两个同性之间的旷世之恋,那复杂程度尚且不至于让看过影片的人心情复杂、难于评说。实际上,因为对妻子的不忠、反复,尤其是家暴,使得魏尔伦一直被视为无耻而被人鄙视的家暴男,更何况妻子玛蒂尔特小姐每次被打可谓莫名其妙,一脸懵逼,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就被打了,拽头发、烧头发,就差一刀毙命了。这种莫名其妙也令不少抱着看同性爱恋点进来的女生完完全全的不可置信和不能接受。

    而关于这一点我要说,首先家暴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如果现实中找对象也确实希望大家规避这样的选项,以及不要像玛蒂尔特小姐一样总是,注意,总是抱有幻想。但也不是说诗人都是疯子或者不正常,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了:他们不是普通人,更不是普通诗人,面对影视剧或文艺作品始终只把目光放在道德问题上,是极其狭隘而浅薄的。注意两点:始终和只。而关于这一点如果展开说恐怕足够写半本书了,所以只是一提而过,希望观者把焦点转移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探索推动其行动的内心轨迹。

    “那她能给你的只有性了”

    兰波问魏尔伦妻子是否理解他,魏尔伦回答“不”,兰波说“那她能给你的只有性了”。从中可以看出,魏尔伦长期在家外、诗坛中沉积的压抑在家中也无法得到释放,因为妻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以前是个女孩,现在是个主妇,与一个需要发泄的诗人没有建立心灵精神上的沟通和理解,还需要每日贴身相处,妻子玛蒂尔特便成了这一结果的牺牲者。希望看到这一句之后不要有人女权辩论癖发作大喊“这都是你们男人不让女人学习的结果,还反过来打我们”,默默祈祷。

    脱离对道德的训斥和过度关注才能更清晰的观察人物,就如笛卡尔认为心灵距离所观事物太远或太近都无法认清这一事物。当魏尔伦接触到了兰波之后就越发抗拒在巴黎的这份体面的生活,尽管不刻意去洗白魏尔伦的家暴行为,但应该认识到懦弱如他只能以这种方式反抗生活给他的枷锁,就像被锁住的人拼命捶打锁链,被闷在故障电梯里的人掰电梯门渴望出去一样。小时候在学校受了气,我都只能回家找爸妈撒气,被姐姐称为“窝里横”,魏尔伦其实就像个窝里横的孩子,但成年男人的精力使他表现得残暴而不堪。


    二、逃离巴黎

    直到一个临界点,魏尔伦受兰波的影响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这种影响改变着魏尔伦的心态,终于使他打破心理的枷锁,奋不顾身地离开了巴黎,两个人极尽欢愉,野外嬉闹、看海看落日,一切都充斥着浪漫而轻快的符号。而这也就发生在兰波到达巴黎的1871年,不可谓不快。窃以为兰波的《醉舟》在这一离家出逃行动中“居功甚伟”,内容如醉汉梦呓,而冥冥奇幻,原诗较长,节选以供赏:河水让我随意漂流,无牵无挂//我跑了一冬,不理会潮水汹涌//比玩得入迷的小孩还要耳聋……绿水渗透了我的杉木船壳//清甜赛过孩子贪吃的酸苹果//洗去了蓝的酒迹和呕吐的污迹//冲掉了我的铁锚、我的舵//从此,我就沉浸于大海的诗……我见过冰川、银太阳、火炭的天色//珍珠浪、棕色的海底的搁浅险恶莫测//那儿扭曲的树皮发出黑色的香味//从树上落下被臭虫啮咬的巨蛇!……

    逃离巴黎后的嬉戏

    但是,好景不长——如果从主视角来看,回避魏尔伦既有婚姻的话。妻子玛蒂尔特找到了布鲁塞尔,一边是在魏尔伦偷跑出去后就坐起来眼神呆滞而失落的兰波,一边是被数次家暴仍旧为了维持家庭和婚姻远道而来、不惜投其所好展现“鲜美肉体”以求回心转意的妻子玛蒂尔特,观众或许十分纠结,最终会恨不得钻进屏幕暴打渣男魏尔伦。

    魏尔伦与妻子复合

    然而返回去看面对兰波的讥讽和质问急于解释的的魏尔伦,我们可以看出他本身也是处于极其纠结的状态——他舍不得,鱼与熊掌,他都想要。但这不可能。兰波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更何况后来的是兰波。在老实与妻子丈母娘回家的途中跑路了,我一方面被做鬼脸的兰波逗笑,一边为满面失落的妻子心痛,观众似乎能做的只有谴责魏尔伦,深以为恶。因为是他的懦弱和犹豫伤害了妻子,同时多数人也在为兰波找躲避“小三”名字的理由,或许美貌、年幼和才华天生就有优势。但还是要说,当妻子在车窗面前低头失落的时候,我内心竟然产生了抑制不住的愧疚,仿佛背叛不忠的人是我一样。

    三、漂泊英国

    前往英国

    此后他们漂洋过海去了英国,穷困潦倒,两个人过得极其寒酸和落魄。从魏尔伦买鱼回来、努力维持生活等中可以看出,他真的真的很珍惜兰波,毕竟此前在巴黎他不用,估计也不知道如何为生计奔波。柴米油盐之中,最易产生口角,更何况兰波是如此年轻、朝气和美丽,而魏尔伦是如此丑陋,兰波总是毫无顾忌地讥讽和嘲笑魏尔伦,似乎是因为知道魏尔伦对他的迷恋,知道魏尔伦不会弃他而去。想必太多情侣都体会过一方卑微的情况下,感情迟早会崩溃。因为再卑微,也不是没尊严。写作过程中逐渐渗出血迹的幻觉可以视为兰波在这种生活中接近崩溃——十几岁少年漂泊在外,被迫面对贫穷拮据的生活,更何况他还那么高傲。

    纸上浮现的血迹

    于是一次口角之后,魏尔伦离开了兰波,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兰波落日余晖下的嘶吼和哭泣很容易让人想到自己曾经为感情流过的泪,后过的悔,再怎么哭喊也没有那个白痴回应了。“回来!!!”、“回来!!!”、“求你!!!”、“我错了!!!”,然而魏尔伦就这么淡淡看着,然后转身坐下,徒留兰波一个人哭。这里都很好理解,无须赘述。但需要特别提示,魏尔伦没给兰波留下钱。

    “我错了”


    四、布鲁塞尔

    后来兰波追了过来,再后来,就是布鲁塞尔的枪声,全剧高潮和转折点。在这一枪之前,再怎么吵闹、再怎么分分合合歇斯底里,都还只是情人间的不合。这一枪,彻底撕裂了两个人的感情,就像杂乱的教室里,老师突然用板擦重重的砸在黑板上,瞬间,鸦雀无声。

    布鲁塞尔的枪声

    枪声很大,兰波与魏尔伦之间残缺不全的镜子就此被击碎。醉酒的魏尔伦本是想逼迫和挽回这段感情,但喝醉了的他发出癫狂的笑声,出乎兰波意料的,真的开了枪,大哭着说自己不是故意的,耍无赖一般哀求着兰波。这次,没用,被验鸡奸没商量,否认也没用,直接入狱两年。

    取出的子弹
    入狱两年

    返回乡下家里的兰波状如痴呆,继而大哭,嘶喊着魏尔伦的名字。就像是跟过往岁月的告别,再大声再用力也追不回来了。相信应该不止我一个人干过这种事,被人看到的没人看到的,无声的大声的,这种情绪是发泄不完的。

    哭喊着“魏尔伦”

    从1871年到1873年7月10日,兰波和魏尔伦相处的期间,是兰波的创作全盛期,拓宽了他以“通灵者”(即兰波认为诗人们都应该成为的一种洞察事物和发散于冥冥的状态)身份求索于潜意识、梦与幻觉的幻想中自由状态的范围,自由而放纵地击破平庸和虚伪,探求存在与超越。可以说这期间两个人互相成就了对方,尽管魏尔伦还只是象征主义三个代表中的保守诗人。

    家中的兰波
    狱中的魏尔伦

    魏尔伦入狱两个月后兰波完成了名作《地狱一季》,后移居伦敦后完成《彩图集》,这位天才就在19岁封笔了。仅仅5年创作,却仍然足够名留青史。后文会节选部分地狱一季,以供欣赏。

    封笔

    魏尔伦在狱中皈依天主教,这一点从圣光的镜头和魏尔伦与兰波再见时的言辞可以看出。时间流逝,镜头分作兰波和魏尔伦两边,兰波在家写作,魏尔伦在服刑中思索,兰波镜头的色调温暖而魏尔伦镜头色调冷峻。说实话,兰波无声地哭跟很多多年后回忆起“曾经”的人很像,至少我是如此。

    后来魏尔伦出狱,两个人都变了。但没有变的是,兰波问魏尔伦是爱他的灵魂还是肉体,他选择了更爱兰波的肉体。据载1875年两人再见,影片中两人见面的场景被我用来做锁屏,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想过再见某位故人时该说什么。反正,魏尔伦是问了句“How are you?”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开口,话到嘴边,半句嫌多。反正这一面之后,两人就此别过了。

    How are you?


    五、周游

    此后兰波游历非洲,深入不毛,虽未创作,但内心始终在追逐和探寻。那句自兰波初次和魏尔伦做爱后梦中呢喃的“on”也出现在兰波妹妹描述兰波在非洲经历的回忆中,下文会简要分析。因腿上长了肿瘤而回国治理的兰波被迫截止,这里魏尔伦插嘴兰波妹妹的回忆叙述,说自己也长了个,颇为奇妙,就像常说的“心有灵犀”,和佐鸣家经典台词“你痛我也痛”似的。

    因病归国

    此后兰波病逝,窗外衔接了影片前半部分出现过的死亡的士兵,下文也会简要分析。

    兰波病逝

    镜头叙述回忆完毕,魏尔伦拒绝交出兰波诗稿,打了个幌子糊弄走了兰波妹妹,点了两杯苦艾酒,苦艾酒也多次出现,下文会简要分析。

    “苦艾酒…两杯” 年少时的兰波出现在眼前

    最后影片在一片阳光明媚中,以少年白衣青春、海天交融为结束,配上兰波的《地狱一季》台词,呼应主题,至此结束了兰波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此外限于篇幅,还有许多小细节不能一一提及,希望各位能够多刷几遍这部电影,真的蛮好看的。

    1891年11月兰波去世,1896年魏尔伦去世。


    六、简要分析

    1.苦艾酒与我爱你

    本片有两处出现了呼应的对话,一是两人第一次云雨后、在巴黎相处时喝酒时的对话:魏尔伦——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兰波——You know I’m very found of you.

    兰波——Do you love me?(两遍)

    魏尔伦——Yes.

    第一个Yes

    然后让魏尔伦手心朝上,拿匕首挑了一下魏尔伦的结婚戒指,然后猛地扎向其手心。

    扎手心

    另一个是影片结尾魏尔伦要的两杯苦艾酒上来之后、年少的兰波浮现眼前时的对话:

    魏尔伦——Tell me if you love me.

    兰波——You know I’m very found of you.

    兰波——Do you love me?(一遍)

    魏尔伦——Yes.

    第二个Yes

    然后让他手心朝上,兰波默默亲了魏尔伦手心一下,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

    亲手心

    两次中都以苦艾酒为契机引出,而苦艾酒第一次出场是魏尔伦带兰波去尝,抛开在家等场合的身份,并问他知道这东西吗,全片中苦艾酒作为让两位诗人沉“醉”的媒介以使两人达到“非常”状态,比如魏尔伦家暴、布鲁塞尔的枪声等,两人在酒醉后引出内心深处的表达。而兰波也借此达到“通灵者”状态,并在这其中进行探索。所以苦艾酒作为两个人沟通和表达内心的媒介贯穿全片,并以这两处呼应收束全片,并且对比中可以看出前后两人的对话心态也是不同的。第一次还处于魏尔伦放不下家庭和地位,没能抛弃心理枷锁而与兰波出走,开头用的是“that”。第二次时垂垂老矣,一切都已结束,也都看透,开句用的是“if”。爱一直都在,一个老了,一个死了,就这样。

    2.on,on与太阳

    兰波几次睡梦中不断重复的一句“on,on”其实暗示了兰波的追寻和探索这一贯穿其一生的行为,只是封笔之前以诗歌表达了,而当自己觉得已经都说完了之后,也算放下这段感情了,然后一个人去游历非洲,就只不断加深行为上的追逐和心灵上的探寻,而不以诗歌表达了。只是以“太阳”作为假想中的追寻对象。

    尤其是片尾截肢后的兰波要求把自己载进马车,“不停地说着他要继续追逐太阳”,还有最后结尾引用的《地狱一季》也是一样。兰波不仅是象征主义代表,更是超现实主义鼻祖,其对“通灵者”状态下透视沟通万物的追寻实际也是人类对存在、超越、怀疑、意识、幻觉等问题的思考与追逐,他的思考某种程度上是超越了其所在时代的,进而指导了后世诸如“垮掉的一代”等,被称为“他是众多流派之父,而不是任何流派的亲人”,或许这就是独特而无畏地活着吧。

    此处节选《地狱一季.序诗》以供欣赏:

    以往,如果我没有记错,我的生命曾是一场盛宴//在那里,所有的心灵全都敞开//所有的美酒纷纷溢出来……可是亲爱的撒旦,我请求您不要怒目而视!//我知道您是不喜欢作家描写或是教训人的//在几份小小的怯懦产生之前//我这个下地狱的人从我的手记中为您撕下这可憎的几页。

    而片尾引用的是《地狱一季.永恒》中的句子:

    王以培先生:看到了!什么?// 永恒//那是太阳与海//交相辉映。

    王道乾先生:看到了!什么?//永恒//那是//融有太阳的大海。

    3.死去的士兵与死亡

    死亡是追逐的尽头,是“on,on”的终止。死去的士兵也暗示了兰波在认识魏尔伦前曾经参加过巴黎公社的经历,巴黎公社的失败使兰波在愤怒中与过去的浪漫派的抒写割裂,与旧的自己割裂,从而踏上了追寻灵魂的路。因此出现的死亡士兵,既暗示了兰波与过去的割裂,也暗示了兰波未来终有一天要停下脚步。在阳光明媚处死亡,此时的安静与平时动感十足的兰波形成反差。


    七、总结

    心之全蚀中小李子还很年轻,前半段到魏尔伦出狱前的表演基本可以说很棒,不过略有些英美范儿而不是太法国,但整体可以说满意了。魏尔伦虽然软弱而忧伤,但是打老婆的家暴情节感觉在塑造人物上有些用力过度了。几处前后呼应和对照的地方都很容易戳人泪点,引人感慨。魏尔伦对兰波的感情很容易分析,包括对兰波肉体的迷恋,但是兰波对魏尔伦呢?实际上兰波的感情是隐秘而难以察觉的,一个接近成年的美少年是如何面对这么一个奔三的秃头大叔的呢?兰波爱魏尔伦,但魏尔伦爱兰波的肉体,兰波知道魏尔伦对他是始于才华,却忠于肉体的,其实片中也有很多出兰波感情隐秘的表达,不妨再仔细看看。

    作为文学史上著名的同性恋诗人伴侣,不时会与王尔德做比较,如果有兴趣,不妨对比兰波、魏尔伦和玛蒂尔特三人的关系和《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段小楼和凤仙的关系,甚至是南康白起、他老公和他老公的老婆的关系。记得南康曾经说过“何况,这其中还牵涉到另一个女人,算起来,她才是最无辜的那一个”,也因此始终觉得南康实在是一个温柔的人啊。不过最后再说一句,还是希望大家更关注人物内心和行为对内心的表达。

    最后附上两张第二次回答“Yes”后魏尔伦的表情,也是魏尔伦在本片中最后的影像。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多少温存,当年只道是寻常。

    被亲手心后表情 被亲手心后表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江河清湛:“初来巴黎”中第二段应为“实际都是对纯洁无暇的深沉迷恋”,“对”字误为“都”。再下一段“好处”应为“感触”。
      • 翔于:小李子那时候的盛世美颜真是惊艳所有路人的眼
        江河清湛: @翔于 真的很美啊美哭了QWQ完全忍不住疯狂截图,,,,,

      本文标题:[炎夏铭刻征文]在心之全蚀中杀死上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wm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