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贵族庄园里的主人去世后,家道中落,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25岁的尼古拉·托尔斯泰的肩上。
这时,很多热心的亲戚们开始想方设法为他物色一位富有的小姐,不计年岁大小、相貌美丑。
玛丽娅是沃尔康斯基公爵的独生女儿,该小姐虽然长的不够漂亮,但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学识出众、才智过人、思维敏捷。
当然,最重要的是,有钱啊,所以这位小姐成了最佳人选。经过亲友们的撮合,28岁的尼古拉和32岁的玛丽娅结婚了。
他们结婚后,8年里生了四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小女孩出生后的5个月,玛丽娅去世了。关于母亲的去世的原因,有人说是“产褥热”,有人说是“大脑炎”,也有人说是“创伤”。
而列夫·托尔斯泰,家里的第四个男孩,这位未来享誉世界的伟大文学家,出生于1828年,此时一岁半。
幸运的是,这群孩子还有祖母和三个姑母。
2
父亲尼古拉从不体罚农奴,这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是很可贵的,这种宽宏大度的气质给托尔斯泰留下很深的印象。
秋冬之时的闲暇之际,父亲会骑着骏马,手握猎枪,带上几个勇敢的随从,带上几只剽悍的猎犬出门打猎。
这些都被年幼的托尔斯泰看在眼里。长大后,他待人和蔼可亲、谈吐风趣,热爱大自然、敏捷勇敢,这些特点都像极了父亲。
不仅如此,父亲还有一间宽阔的书房,里面珍藏着大量的图书。这些图书涉及的领域有:自然科学、哲学、历史还有文学。小托尔斯泰经常跑去父亲的书房,尤其喜欢读普希金的诗歌。
8岁那年,父亲为了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举家搬往莫斯科。
他们的生活似乎和从前没什么两样:养着几匹马,还是原来的农奴和仆人。几个孩子还是在家由家庭教师授课。
1837年6月,父亲为了图拉省的一处房产官司,亲自带了文书和仆人处理。从莫斯科到图拉省的160多俄里,他们一昼夜就赶到了。到了地方,父亲依然没有休息,奔走于各官署之间。
炎热的天气、风尘仆仆的劳顿、加上糟心的产业纠纷,当天晚上8点多,他走在街上突然晕倒再也没有起来,年仅43岁。
而托尔斯泰此时9岁。
3
父亲猝死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对祖母的打击最大。几个月后,祖母也卧床不起。终于,托尔斯泰以及兄妹们彻底成为孤儿。
祖母去世了,他们还有三个姑姑。其中两个亲姑姑:艾琳和彼拉盖娅。还有一个叫塔季雅娜,是祖母收养的娘家同族的一个孤儿。
婚姻失败在娘家住着的艾琳姑姑成了这几个孩子最亲的直系亲属,被指定为孩子们的监护人。
不得不说,他们的三位姑姑,个个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尤其是塔季雅娜姑姑,对托尔斯泰影响很大。
这位姑姑也是好命,她年少时和年纪相仿的托尔斯泰父亲以及另外两位姑姑受到相同的教育。
塔季雅娜善良、果断、坚强,乐于自我牺牲,以及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制力。
托尔斯泰曾说:塔季雅娜姑姑对我一生的影响之大,仅次于爸爸、妈妈,居第三位。
他在《童年的回忆》中说:“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她已经四十多岁了。我从来没想过她长得漂不漂亮,我只是爱她,爱她的眼睛、音容笑貌、皮肤微黑的小手和手上一条条隆起的青筋。”
1838年,为了节省开支,姑姑们商议后,决定让老大和老二在莫斯科学习,由艾琳姑姑照顾。其他三个孩子,跟着塔季雅娜姑姑回老家居住。
4
1840年夏天,大哥、二哥回乡间度暑假,一家人得以团聚。
一天傍晚,托尔斯特和三个哥哥在灌木丛中捉迷藏。他听到家庭教师汤姆和塔季雅娜姑姑的对话,汤姆谈到家里的四个男孩,说老大聪明好学,老二有志气也有才能,老三有志气但无才能,而小托尔斯泰既无志气也无才能。
托尔斯泰听后觉得很委屈,他觉得自己有志气,也有能力学习好。于是他下定决心,不再贪玩,以后一定做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想到这里,他立即从草丛中钻出来,回到房间开始写日记。
从此,他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内心感受写进日记里。这些日记不仅是他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他深刻的自我解剖,更是他以后创作的素材宝库。
托尔斯泰从12岁开始记日记,到82岁去世为止,70年来没有间断过。不夸张的说,没有这些日记,也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列夫·托尔斯泰。
5
1841年秋天,艾琳姑姑去世。塔季雅娜姑姑因为出身贫寒,没有资格做孤儿们的监护人。远嫁到喀山的彼拉盖娅姑姑接手了监护人的职责并接五个孩子到喀山居住。
此时托尔斯泰的人生目标是考取喀山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决心做像曾祖父一样的外交官。虽然1844年年仅16岁的托尔斯泰如愿以偿,但是对做学问依然很懒散。
3年后他退学,在此后的整整四年里,托尔斯泰像一颗浮萍,尝试了做很多事情,始终在找日后生活的方向。
1851年,大哥认为没有一份工作足以吸引托尔斯泰,应该用一种方式改变他这种生活。他建议托尔斯泰和自己一起去高加索当兵去,托尔斯泰答应了。
1852年1月,托尔斯泰正式入伍,3月拿到了炮兵士官生的任命书。每次战斗,托尔斯泰总能身先士卒,在高加索的两年多,几次险些丧命。
在没有战斗或军训时,托尔斯泰一个人在营房里读书,或者构思写作小说《童年》。
他一有空闲就写《童年》,他以亲身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的贵族儿童尼古林卡的形象,描写了他的美好、纯洁的童年生活。
作品通过尼古林卡的视角,展开了一幅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贵族地主的生活图景,细致地刻画了贵族男孩的性格成长和精神世界逐渐丰富的过程。
1852年7月3日,托尔斯泰完成了第四稿的修改。随后,他把《童年》寄给当时俄国最有影响的杂志《现代人》。
迟迟没有等到回复,8月28日,过24岁生日的托尔斯泰无比伤心的在日记中写道:
我满24岁了,仍然还是一事无成。8年来,我一直在同疑惑和种种欲望做斗争,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不过我的使命究竟是使命呢?
6
冥冥之中似乎神明听到他的生日愿望,第二天,他收到了《现代人》杂志主编、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信,同意将他的小说发表。
署名为“列·尼”的《童年》在《现代人》上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和文学界引起巨大反响,杂志编辑部的作家巴纳耶夫,手里拿着那期杂志,从这个朋友到那个朋友家,给他们朗读《童年》的片段。
屠格涅夫也为文学界出现了一个有才华的作者而高兴,禁不住想与托尔斯泰交往。
流放于西伯利亚的妥斯托特夫斯基读了《童年》后也很高兴,一定要人打听出神秘的“列·尼”到底是何方神圣……
从此以后,托尔斯泰开始孜孜不倦地从事写作,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网友评论
这不,今天再次读起,收获了很多。看到了托尔斯泰先生成长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