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典散文沉思的鱼五千年中华史
《后汉书》研读444:志·律历(五)

《后汉书》研读444:志·律历(五)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8-27 06:10 被阅读0次


                志·律历(五)

    四分历

    据考察,史官原来就有《九道术》,只是废弃不再研究。熹平年间,原主管历法的郎官梁国宗整理上奏《九道术》,汉灵帝下诏书给太史官,让他参照原有的《九道术》进行比较,其结果相同。汉灵帝又安排太子舍人冯恂比较研究新旧两套历法,冯恂在原来《九道术》的基础上,对其分度作了增减,与完整的《九道术》相比较,差错比较小。太史令单飏上书,请求用冯恂之术推算弦、望时刻,但是与实测相比,仍然时早时晚,月亮位置最远的差距十多度。

    102年,待诏太史霍融上书汉和帝说:“官府法定的漏刻每九天增减一刻,和上天昼夜的变化不对应,有时相差达到两刻半,不如夏历严密。”汉和帝下诏书给太常,让史官和霍融用仪器来校定天体运行,测定漏刻刻度误差。

    太史令单舒、卫承、李梵等人答对说:“考察官府施行的漏法《令甲》第六条《常符漏品》,在孝宣皇帝三年(公元前63年)十二月乙酉日颁布实施,建武十年(34年)二月壬午日又颁布诏书重新施行。漏刻以白天的长短作为计数,太阳每天向南北移动两度四分就会增减一刻。每个节气都是十五天,和太阳离北天极的距离各不相同。现在的官漏都是每九天移动一刻,没有跟随太阳同进退。夏历漏刻随着太阳南北运动为长短,其精密性超过现在的官漏,明确细节后可以施行。”

    在这年的十一月甲寅日,汉和帝又下诏书说:“诏告司徒、司空:漏刻是用来节制昼夜时分,确定昏明长短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太阳一年中距离北天极远近的轨迹不同,太阳轨道在天空中呈现圆形,所以不能凭借此来确定出均匀的漏刻增减度数,应当根据仪器度量,并且参照日影高度。现在的官漏都是用均匀的增减来确定昏明,九天增减一刻,就违背了实际情况,确定的时刻很不准确。太史待诏霍融上书说,现在的漏刻和上天时刻不相符合。太常史官用仪器进行实测,官漏的误差已经达到了三刻。用圭表、日晷作为漏刻,误差很小,与实际更为符合。现在根据圭表、日晷漏刻四十八箭速查表,各地官府的漏刻根据此表进行改正。如果计吏来到京师,把颁布的这套新四十八箭速查表带回。”

    新漏刻表的文字很多,所以只选取其中的二十四气时,太阳所在位置以及太阳离北天极的度数、圭表、日晷、漏刻、昏明的时刻等名称排列在下面。

    当年《太初历》的建立,开始于汉武帝元封年间,到汉昭帝元凤年间,前后历经三十年,其中的是非才弄明白。至于使用《四分历》,开始于光武帝建武年间,实施于汉章帝元和年间,结束于汉和帝永元年间,前后共计七十多年,然后仪器和历法全都完备,有关部门实测有了标准。天文因法深奥细微,其难度就是这样。

    光武中兴以来,图谶流传到民间,其中的《考灵曜》《命历序》都是甲寅年历元。这一历元在《四分历》庚申年历元之后的一百一十四年,朔日相差两天。学者们在民间研究,认为找到了正宗历法。直到《太初历》落后于实际天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研究《太初历》的人们都说:“一百四十四年后岁星将超过一个时辰,一百七十一年后应当舍弃朔余六十三分,中余一千一百九十七分,历法仍然使用如初。”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到永平十一年(68年),共计一百七十一年,应当舍弃余分却没有舍弃,所以才使《太初历》差距越来越大。这两家经常凭借各自的术数,谋求朝廷正式颁布实施,每当两家争论时,朝廷就举行百官朝会,群儒们放飞思想,其讨论都各有道理。对这些争论更多了解掌握,对于广博知识非常有益,所以在这里详细收录。

    123年,中谒者亶诵说应当使用甲寅年历元,河南人梁丰则说应当恢复使用《太初历》。尚书郎张衡、周兴都精通历法,多次诘难亶诵和梁丰,他们有时避而不答,有时回答时错误百出。张衡和周兴参考过去的仪器实测,考察校定现在情况,认为《九道术》最为精密。汉安帝下诏书让公卿大臣们详细讨论。

    太尉刘恺等人上奏侍中施廷等人的合议说:“《太初历》的误差超过一天,太阳的误差达到一度,弦望的时刻也不准确,月亮在晦日出现在西方,月食的方位也和实际发生的不相符合;元和年间改用《四分历》,《四分历》虽然比《太初历》更精密,但也不是正宗的历法,所以都不能继续再使用。甲寅年历元和天体运行相对应,符合图谶记载,可以施行。”博士黄广、大行令任佥等人提议,应当使用《九道术》。

    河南人尹祉、太子舍人李泓等四十人提议说:“即使用甲寅年历元,也应当去掉《元命苞》中从天地开辟到鲁哀公俘获麒麟的一百一十四年,其中推算闰月六次不在当闰之月,其中朔、晦、弦、望和二十四节气宿度不符合的地方不止一处。如果用《九道术》推算合朔,就会出现连续三个大月两个小月的情况,这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元和年间更改历法,是为对应《保乾图》中‘三百年星辰历法必须改变’的记载。《四分历》本来起源于图谶,是最正宗的历法,不应当进行改易。”刘恺等八十四人合议,认为应当恢复实施《太初历》。

    尚书令陈忠上奏说:“那些主张恢复《太初历》的,都没有其他应验,只是说孝武皇帝攘除蛮夷,开拓边境,把享有国祚长久作为说辞。有人说孝章皇帝改为《四分历》后,灾异更加严重,没有向善的兆应。臣认为圣王兴起,其正朔各不相同,但也同样实现了天地人三统。汉高祖受命于天,借用秦朝的纪年,把十月作为一年之首,闰月通常出现在岁末。先代也没有找到这种记载,更违背了帝王经典。孝文皇帝遵循高祖制度,天下全都平和,黄龙出现,刑罚减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到了孝哀皇帝、孝平皇帝时期,仍然承接使用《太初历》,但仍然妖孽频出,灾祸不断。议论者不参考现在的历史记录,也不考察为政事实,而是多方采集虚妄说法,把福兆都归究于《太初历》,把灾异归究于《四分历》。《太初历》是众贤人制定的,是非已经确定,永平年间考虑问题不周,又改变了弦望的推算方法。如果《四分历》中有错误不能施行,那么元和年间就不会出现凤鸟翔集的吉兆了。褒扬远代的做法,把好事全都归结于此;讥讽近世的改革,故意隐藏其应有的福瑞。这种漏洞百出的理论,歪曲是非的见解,是无法肯定的。臣又诘难张衡和周兴,认为五纪论推演的日月运行度数,在当时比其他历法更为精确,但在古代的典籍中没有找到类似记载。刘向的儿子刘歆想使《春秋》中的记载符合他的推算,就把古代的年数随意增删,减少夏代时间,增加周朝时间,与表纪相对照,差错达到几百年。两种历法比较,在六千一百五十六年后,《太初历》要多出一天。冬至这天太阳在北斗宿,而《太阳历》则说是在牵牛宿。刘歆的说法迂腐不能采用,这个道理非常明显。这是史官都能看到的,并非只有张衡、周兴有这方面的见解。前段时间他们认为《九道术》更加精密,现在的议论者认为其有缺失,至于甲寅年历元的差错就更多了,这些都不能作为正统的历法。当年孔子顺从借马的说法,以便确立尊崇君主的大义,何况是事关上天的历法,是不能任意采纳可疑虚妄数术的,最后导致错误取代真理。”

    汉和帝最后采纳了陈忠的建议,于是搁置了修改历法的事情。

    张衡

    黄其军

          作于2023年8月28日(古历癸卯年七月十三)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志·律历(四)

    志·律历(三)

    志·律历(二)

    志·律历(一)

    乌桓鲜卑列传(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汉书》研读444:志·律历(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qy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