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二,如何看内家拳拳论
首先要了解内家拳论的写法。
内家拳由于能量生成于内里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而内里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是由外形动作习练出来的,所以,内家拳只在习练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之前具有明确的外形动作的习练方法,比如“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介绍的重心转换、走桩、打套路等。一旦习练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则内家拳的外形动作几乎就变成了内里能量传簇的辅助动作,而内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是不能被看见的,其习练方法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的,最多只能够明确地描述能量传簇的路径----------这也是经络学出现的原因。
比如说河车运行,我只能告诉大家心后贴命门,经尾闾、会阴向丹田翻转,而如何让能量如此运行传簇,即心是如何行气的,心怎么去后贴命门,怎么向丹田翻转,则除了您亲自习练出来才能够感受到以外,是根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所以有些人问我这些问题时,我只能回答:你就使劲感觉心后贴命门就行了!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答案,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所以,可以说大部分的内家功夫都是身体感觉出来的,先感觉,再加强这种感觉,然后再使用这种感觉----------即便以心行气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量控制方法,但是用语言描述出来的,依然只是一种感觉----------这就是我鼓励大家来我们这里亲身验证或感受一下的原因,只有你亲身感受到了,才会相信拳论中描述的是真的,我说的也是真的。
基于此,前辈大师在写拳论时,唯一的描述内里以心行气的能量传簇的方法就是用类似事件或感觉去比喻、形容内家拳内里的能量传簇。这就是在前辈大师的拳论中充满着大量的比喻、形容性质的语言描述的原因,这个原因又导致了没有习练出内家功夫的人是根本就看不懂的,因为没有习练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是根本无法得到拳论中所写的感觉的---------这就形成了一个绕圈子的矛盾。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是在师父身边得到师父亲传的弟子,也不一定都能够习练出功夫,因为这需要悟性,用悟性去感受师父的话----------师父的话同样不会比拳论明确、实在,因为师父也不可能看到弟子内里的能量传簇,也只能用比喻、形容去描述内里的能量传簇的感觉。如果弟子的悟性高的话,就会在隐隐约约中似乎能够感觉到应该这样或者那样去习练,慢慢找到师父说的感觉。而对于一些悟性低的弟子,则对于师父的话懵懵懂懂,与师父的话没有一点的默契,如何能够习练出功夫啊。
所以,高层次的内家功夫绝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的!这也是内家拳传承中的弊病,也是内家拳前辈大师少之又少的原因---------大家看看,内家拳从发明到现在至少一千年了吧,就算是从内家拳的繁荣时代到现在也有二百年了吧,二百年了,出名的内家大师也就是屈指可数的那么几十个人吧!
而水泊梁山同时就聚集起108个英雄!所以内家功夫的成就是无法与外家拳相比的。
基于此,大家在看前辈大师的拳论时,就要用悟性去理解前辈大师的比喻、形容,琢磨前辈大师为什么要这么比喻或形容,体会前辈大师的真实意图。
当然,我也尽量把前辈大师比喻、形容的真意告诉大家。
但是大家也不要气馁,因为前辈大师的年代还没有科学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其拳论的比喻、形容玄之又玄,奥妙之极,让人不可理解。现在则不同了,现在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所以用科学的原理来解释、描述内家功夫就能够让人容易理解。
我在“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就是在探索用科学方法解释、描述内家拳的方法,结果还是很好的,大部分人都能够明白了内家拳的道理----------当然,虽然是理解了,但是否能够习练出功夫却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理解是习练出功夫的前提,有了对于内家功夫理论的全面了解,肯定会更加容易地习练出内家功夫。有了对内家功夫的全面了解,就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看懂拳论中的比喻、形容。
还有,前辈大师的拳论中描述的都是功夫成就以后的结果,写的不是习练过程。比如说,太极拳要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阶段,习练出精气神的能量之后,才能够习练炼神还虚,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生成的精气神的能量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神行程度,即还虚是在习练出精气神的能量之后的功夫。在习练精气神的能量过程中,精、气、神、心、意、松都是具有实实在在的能量性质的东西,在具有了能量性质之后才能够还虚,才能够达到虚空的境界,就是说这时的虚空是包含着巨大能量的虚空,就犹如黑洞一样的虚空。所以,如果不明白这点,直接就按照前辈大师说的去本末倒置地练虚、空,那么可就是真正的“空无一物”的虚空了!在这样的空无一物的虚空中习练,心、意、神、气等全部都是虚的,所以根本就习练不出功夫。所以大家切记,千万不要直接习练“空无一物”的虚、空、、心、意、神、气等,而是要踏踏实实地习练出精气神的能量传簇,之后再向虚空习练。
还是一句话,我们门派愿意为内家功夫的传承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所以,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大家习练出内家功夫。比如,我们可以以相互交流切磋、现场讲解、写书或制作视频等方式,来帮助大家,相互交流促进,以兴起追求内家功夫的热潮。
第七章,《洗髓经》与《易筋经》
一,《洗髓经》与《易筋经》在内家功夫中的地位
前面的内容,是从形意拳的习练方法中推断出内家拳产生的过程,但是内家拳准确的产生过程我们无法得知,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们要讨论的。
但是下面要介绍内家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就得有一个先后顺序,因为内家功夫在产生之后也是有发展的,并且正是由于内家功夫的逐步发展,最后才导致了太极拳这个绝世功夫的产生,所以在介绍内家功夫时,是不可避免地要介绍各种内家拳的产生顺序的。
我作为一个内家拳的习练者,仅以各种内家拳术的以心行气和能量传簇的本质来掌握这个顺序,如果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但我坚信我以内家功夫产生及成型的过程来介绍这个顺序,是最恰当的。因为对于这个顺序的理解,只有内家拳的习练者是最有发言权的。
由内家拳产生的过程可以知道,内家拳绝不是某个人在某个时刻顿悟出来的,而是无数个前辈大师孜孜不倦探索实践的结果,所以,内家拳似乎不可能只在一个地域范围内产生。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各个地域的前辈大师都有一种从外家拳向内家拳过渡的理论与实际基础,通过各种交流切磋或实战导致了各种功夫的融合,最后产生了内家拳并固定下来。
所以我们不去研究那种拳术或哪本武学著作于何时出现、由何人所作,只从内家功夫本身去讨论。
内家拳的始祖就是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传承到李洛能先生后,将其更名为形意拳(后文中无论是用心意六合拳还是形意拳字样,都指的是一种拳)。而心意六合拳中的心意二字,指的就是以心行气的方式:心意抽合。
与心意六合拳同时产生的,还有少林寺的心意把。与心意六合拳同理,心意把中心意二字的意义,也是指其以心行气的方式为心意抽合。
心意六合拳和心意把以心行气的方式都是心意抽合,心意抽合的特点就是一蓄一发一抽合,发出的劲力是断的,蓄积的能量发出后还要重新用心意抽合蓄积能量,所以形意拳与心意把都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出来,并且有发力的动作。
前辈大师为了追求连续的劲力,就在心意抽合的基础上加入阴阳转换为心神抽合,能够发出连绵不断的劲力,就是太极拳和八卦掌。心神抽合的特点就是虚实转换连绵不绝,蓄发合一,所以太极拳中没有发力的动作,而是一个抽合一个劲力一打到底。
从心意抽合的虚实转换发展到心神抽合的阴阳转换,就是内家拳的发展路程。同时以心行气的发力方式的名称也从最初的易筋易髓,发展到太极拳后统称为以心行气。
目前大家能够从各种媒体中知道的内家功夫,基本上就是少林寺的心意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和武当的内家功夫(从武当还传下松溪内家拳,与武当功夫一样),武当的内家功夫基本上也是属于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之类的,所以就不单列了。散于各地的内家功夫或拳种,基本上也是由以上拳种流传出来的分支,不管其拳种名称如何,只要是内家拳,总不外乎心意抽合与心神抽合这二种以心行气的方式,所以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们不管目前存在的这些内家拳的现状如何,不管是花架子还是真功夫,我们只是从这些拳种的拳论中的论述,用以心行气、压缩旋转、阴阳转换为标准去认定是否为内家功夫。
形意拳与心意把到底谁是内家拳的始祖?
我个人倾向于形意拳是内家拳的始祖。
目前对于形意拳的起源有三种观点,一说是达摩所创,一说是岳飞所创,一说是姬际可所创。我认为是岳飞所创,有二个证据,一个是前辈大师所说,一个是我的实际感受。
据孙禄堂在《形意拳学》自序中所述:余尝闻吾师云,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径。至宋岳武穆王发明后,元明两代因无书籍几乎失传。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有年,适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曹继武先生。曹先生即康熙癸酉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靖远总镇者是也。
又,一本佚名古拳谱序中有: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当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日艺(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者,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遇异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无人不知其勇,先生学武十有二年,技勇大成。
这一段拳谱的序言是由戴龙邦在河南洛阳马学礼书屋中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写的。
戴龙邦与孙禄堂先生均为武学及内家拳大家,仅仅从拳术的内容中就能够知道其历史渊源,何况戴龙邦先生与姬际可先生相距150年,并且戴龙邦先生是由姬际可、曹继武先生直传下来的弟子,难道会不知道形意拳是不是姬际可先生发明的?
从我的习练实践来说,我接触过冷兵器时代使用的大枪。大枪可不是大家在公园里或传统武术比赛中见到的一人多长的细枪,冷兵器时代的兵器是必须要以自身重量增加打击力度的。我曾经练过一段时间大枪,三米多长,末端有碗口粗细,手都不能完全握住,至少二、三十斤,这才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枪。要想使唤这样的大枪,用胳膊劲力是不行的,必须要用脊柱这条大龙的力量,握大枪的手只是一个支点,大枪要随着脊柱走,而习练这样的大枪,是最能感受出以心行气和周身整劲的!
而少林寺的心意把,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其产生的准确时间了,仅仅从少林寺建于明朝末年的千佛殿中的由和尚们习练心意把产生的地坑来看,也早不过形意拳。如果少林寺的心意把产生的时间很久,那么我相信少林寺就会像武当山那样成为内家功夫的另一个集中发源地的,少林寺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的以外家拳著称,而心意把也没有被归纳到内家拳的行列里来的。
但是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因为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不管谁是内家拳的始祖,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事实就行:形意拳是将外家功夫习练到极致而形成的,心意把是少林寺和尚们在干农活时出现以心行气后结合其习练的外家功夫形成的,而太极拳、八卦掌则是在形意拳、心意把的心意抽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以心行气一旦被习练出来,对于一个习武者来说,是不需要别人的指点就会将其用于技击功夫的。所以,习练出以心行气,并且把以心行气发力用于技击功夫上,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但是,以心行气会习练到一个什么程度,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以及如何将以心行气发力的习练方法、技击方法提高到一个功夫体系的系统的层次,就是摆在前辈大师面前的另一个探索的起点!这就如同人们把正常的肌肉紧张发力发展并运用到技击术的过程一样。
我们现在无法明确知道前辈大师将以心行气发力发展到一个功夫体系的过程,但是,我们只从各种内家功夫的表象就能够发现一个现象,即无论是形意拳还是心意把,均将其功夫称之为易筋易髓,并且名称中均有心意二字,所以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联系到被视为内家功夫的圭臬的《洗髓经》和《易筋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