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待了近三个月,终于准备返京了。
听说姑姑家也准备明天返回武汉,于是和表弟约了一场球。
回老家的这段日子,是从我俩在武汉打球开始的;现在,就以我俩在麻城的这场球结束吧。
完美。
打球的地点约在麻城文化小镇。那里有全市最开阔的一片野球场。
我们昨天就约好了下午。没想到上帝今天特给面子,中饭一过天就阴了。
打开手机一看天气,哟,21度,刚好介于人体感觉最舒适的18-23度之间。
再加上小风吹着,太阳眯着,户外打球没有比这更好的天气了。
可恶的是,这时候偏偏落下了零星的雨滴。还好表弟有先见之明,带了把伞。
手机上显示16点钟有80%的概率下雨,17点是100%。而我们球场的时候已经过了14点半了。这意味着我们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打球时间。
由于在来之前补了二十分钟的午觉,我的状态很不错。投篮的时候,出手感觉特别的轻盈,连胯下运球都流畅了许多。
先前组队的大高个不见身影,估计是回武汉了。此番来,我正是想“教育”一下这帮中学生,让他们尝尝社会人的厉害。
原以为会激战一小时,哪曾想这几个中学生迟迟不组队,就站在篮框下投篮投去,嘴里还聊着王者荣耀充钱的话题,球场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看来他们是没心思打比赛了。
又是白来一趟!我内心正躁动着,雨却说来就来,三五分钟就把球场上的人都赶走了。
得,比16点提前了30多分钟。
我寻思着去孝善楼上避避雨,看看麻城的大好风光,顺便再拍段抖音(因为武汉解封后,抖音给了湖北账号几十亿的流量扶持)。于是三步并作两步地往那赶。
没想到台阶口全拉了上伸缩门。
我们只能往回走。在雨中,我拍了段抖音。
在介绍这个小镇的时候,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措辞,把“湖广填四川”说成了“两广填四川”,但我没办法延展来说了。
我只知道文化小镇和这段历史有关,但我竟然都不知道“湖广填四川”背后的故事,实在是太惭愧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当我在某度首页看到“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这段话时,我忽然眼前一亮。
我了解到,麻城“孝感乡”为明清移民圣地,文化小镇又叫孝感乡文化公园。
最近的大规模移民,还要从康熙颁布的《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说起。
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清朝康熙年间,经历过兵荒马乱,四川盆地终于平息下来,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员也开始走马上任了。
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眼中,四川不知是怎样的丰肥沃土。
然而当他们骑马、坐轿赶到新的官邸以后,才发现传说中的天府之国竟然是这般的荒凉残破、千疮百孔。
康熙接二连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于是颁布那道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上千年来,麻城移民后裔已遍及川渝大地,有“湖广填四川,麻城过一半”之说。明清两朝的移民运动是中国移民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麻城是我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据说邓小平的胞弟邓垦曾说他的祖籍是湖北麻城,还有李鹏的祖籍也是湖北麻城。
而作为“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两大移民运动的聚散地和中转站,“孝感乡”一直被掩藏在历史迷雾的深处,其真实情况不被社会和学界所知,沉没在历史中长达500年之久。
麻城本没有“孝感乡”这一地名。近年来,经麻城本地学者和有关专家多方考证,确认麻城孝感乡位于今麻城市的西南部,面积1200平方公里。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因户口消耗,并入麻城仙居乡。
而孝感乡文化公园的新建,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这一空缺。如今每年都会有众多的川渝人前来寻根祭祀,他们认为先辈们是从麻城县孝感乡走出来的。
但是仅用“湖广填四川”这个名称来形容两代的四川移民构成,也有失偏颇;并且移民四川所说的“麻城占一半”,个人觉得还需考证。
那么问题来了:孝感乡文化公园那几套800万的天价别墅,是不是想卖给有钱的四川“老乡”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