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辈子会经历多少送别的场面,可能不计其数。就那样痴痴的望着他(她)的背影,久久不忍转身离去。
龙应台说:慢慢地、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不止父母儿女,知交好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目光所及之处总有一定的限度,前方不远地方十字路口的拐弯处,再也望不见人影,只能怅怅而归。
又或者重重山峦遮挡,渺渺茫茫,身影隐入其中,难见踪迹,空留满腔离恨,又向谁诉说!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这是一首送别诗。邓王二十弟从益:即李从镒,李煜同父异母的弟弟,封邓王。
轻舸(gě):快船,小船。姑且把将要开动的小船系住吧,让远行的人晚一点再出发。解(jiě)携:分手,离别。送别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却不愿把他送走,兄弟情深,不忍分别。
前两句写送别的场景,依依惜别,再三拖延时间,但怎么也躲不开分别的那一刻。一再的话别,执手相看泪眼,还是到了启程的时间。
行船载着离去的人儿,随波浪起伏荡漾,水面上反射出来耀眼的波光,就像无限的离愁别绪。
极目远望,想见送行的人保持一个姿势很长时间,船渐行渐远,直到被群山遮住了踪迹,那高高低低的峰峦仿佛凝结着无穷的离恨。

一切景语皆情语,非常喜欢“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两句,情感真挚,表达含蓄,不满乱山挡住了视线,望不见弟弟远去的船只,波光山色中溢满了离愁别恨。
桧楫(guì jí):桧木作的船楫。弟弟乘舟而去,去得越远,对亲人思念就越深。诗人则倚着栏杆向西眺望,目送轻舟驶向远方,逐渐消失在一片洒满落日余晖的水面之上,诗人的思念之情一直远远跟随。
咫尺:形容距离近。弟弟去的宣城离金陵并不远,且有长江的贯连,往来方便,仿佛只是咫尺之隔,兄弟二人很快便能重逢,所以不必心里凄凄惶惶如同永别。
结语用惜别中的宽慰之语,感情复杂,可谓五味杂陈吧。

网友评论